第351章 广建粮仓
作者:镜中镜人中人   改世劫最新章节     
    随着凌云峰的带头。
    禹州田地中。出现了大量的官员。帮助百姓收割田地。
    而且此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传到了其他四州之地,甚至传到了。刘毕的耳中,
    当刘毕得知这件事。心里不由的对凌云峰看轻了几分。
    刘毕对考虑百姓的利益。但那是出于。对于帝国世家与百姓的平衡。
    在他心中。百姓就是泥腿子。就是底层人员。
    倘若一国之主。放下自己的身段。跑到田地中。跟百姓打交道。那无疑是。在作贱自己。或者对不起那个位置。
    刘毕心中暗道:凌云峰乃木猴而冠。只有一个称号。并没有贵族的血统。他还是一个贱民。
    殊不知正是他这种狂妄自大。导致他日后的失败。
    直到他最后一刻闭上眼时。才发现。凌云峰所选择的这条路。才是最正确的路。
    当公孙延得知这个消息之时,陷入了沉思。而后心神大震。更加的对凌云峰忌惮不起。
    他对于几年之后统一中原之战。悦家的我看好了。
    但他没有办法。他身后站的是世家。是千千万万的世家。
    自古百姓与世家对立。他不可能为了百姓。抛弃自己的家族。
    而为燕地百姓。得知这个消息时候,纷纷羡慕不已。有的百姓准备迁移到汉朝。是等他们走到边界。发现燕的边界封锁了,
    燕地有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铤而走险。翻山越岭。跨过重重大山。躲避豺狼虎豹。终于到达了汉朝。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找到了汉朝当地的郡守和县令。
    此事引起了汉朝的轰动。甚至凌云峰都知道。
    凌云峰知道之后。妥善的安排了这些。从燕地来汉地的百姓。
    给他们免费发放土地。并且给他们免费发放一年的粮食。和,粮种,
    当他们拿到东西之后。喜极而泣。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将比燕地活得更好。
    他们朝着禹都的方向。三拜九叩。感谢凌云峰。
    但是他们又想到了。那些在大山深处。丢掉性命的族亲,甚是痛心,甚是惋惜。
    就此他们在汉地居家落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安稳稳的生活,
    而燕地百姓的内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种。
    他们希望。汉朝平定天下,统一天下。这是百姓内心深处的写照。这就是民心,
    过了一个多月后。税收的日子到了。
    汉朝的官员忙得火热朝天。他们痛苦与快乐并列着,看着那一排排数字。一堆堆粮食。堆放到仓库里。
    有的官员高兴的裂开嘴。也有少数的官员。眼中放着金光。显然是动了歪心思。
    忙碌和喜悦时,时间匆匆而过。
    又过了一个多月时间。
    汉朝的朝廷之上。百官坐在矮凳椅上。等待着凌云峰的到来。
    燕朝的官员上朝之时。只能站着。
    当汉朝建立之时。百官也是站着,但偶然一日。凌云峰发现。朝会的时间长了。有些官员的小肚腿。开始打颤了。
    凌云峰立马。改了上朝的规矩。让百官坐在矮凳上朝,
    古人思想循规蹈矩。冥古不化。刚开始百官拒绝凌云峰,
    但是在凌云峰强硬的态度之下。他们同意了。
    等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原来坐着上朝是如此的美妙。从而他们内心越加感恩凌云峰了,
    陶然机站出来说道:陛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统计完了税收,
    其他人都是面露喜色。每到这个时候。代表国家的国库。充盈了起来。
    凌云峰开口问道:此次税收如何?
    陶然机答道:此次我大汉朝百姓丰收,可谓实现了家家户户有余粮,不再饿肚子的情况。
    这一年。我大汉的税收。为,一亿五千万石粮食,
    所有人倒吸一口气。没有想到。今年的税收。是如此众多。
    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明白。汉朝的税收。不足燕朝税收的二分之一,
    汉朝的税收。若是跟燕朝的税收一样。那恐怕今年的税收。能达到3亿万石,这可是大丰收啊。
    其实只有凌云峰知道。1亿万石粮食。真的不多。
    现在汉朝的军队,快接近百万了。他是军队一天所吃的粮食。一天就是三百万石,而且还要给士兵发粮饷,
    这个算下来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还有各州各郡各县的小官小吏。捕快郡兵县兵,都是要靠朝廷养着,这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一个国家运转。每日所消耗的。都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幸亏凌云峰。发明了育肥法,让田产翻倍,
    就是没有育肥法。没有快速耕种的方法。那现在的产量就要减一倍。到时军队的数量要减少。
    一些小官小吏。也要减少。
    这些都是朝廷必须运作的机构。若是处置不当。朝廷将不稳。幸运的是。今年的大汉朝是丰收年。
    在未来两年之内。几乎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凌云峰说道:此乃天赐祥瑞年,也是诸位爱卿。没日没夜操劳。所得到的成果。既然是丰收年。
    朕决定,今年大汉朝所有的官员。不分大小。全部多发一个月的俸禄,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此时众人兴高采烈。
    虽然赏赐的比较少。但这毕竟是皇帝的赏赐。是对他们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中。倍感兴奋。
    陶然机又说道:陛下。由于今年大汉收的税收极多,导致粮仓堆放不下。恳请陛下再扩粮仓,
    凌云峰对于此事。自然是极为支持的。但粮仓建在哪里?还需斟酌。于是便开口问道: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好的建议?在哪里修建粮仓?
    郑正站出来说道:陛下。粮仓不宜建在一处。应该见多处。
    其他官员纷纷点头。毕竟只建一个粮仓。运输起来不方便。而且还危险。
    凌云峰点了点头。
    而后刘宣站出来说道:陛下。胶州与景州的交界处。应建一所粮仓。
    汴州与临州交界之处。也应建一所粮仓。
    凌云峰同意的点了点头,毕竟以后若是大战爆发。从这两处粮仓运送粮食。比较方便快捷。
    陶然机又站出来说道:大帅。禹都之外不得不见一所粮仓,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凌云峰对于这点。也很是赞同。便点了点头。
    这时郑正又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建议。应在丰郡建一所粮仓。而且粮仓。应比其他粮仓要大。
    这是在场的,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皱着眉头。
    他们都明白。丰郡靠近契丹草原。就是需要粮食,运送极为不方便。而且大大增加了成本。实属不应该。
    凌云峰却知道郑正的意思。无非是怕。以后争霸天下失利,朝廷可以转移到丰郡,而后依靠草原。图谋天下。
    但此时所有的朝臣。都认为。天下必将会被大汉所得。在丰郡建粮仓。无疑是多此一举。
    但凌云峰却认为。世事变化无常。丰郡是自己的大本营。是根基所在。
    所以力排众议之后。凌云峰决定,在丰郡建一所粮仓。不比其他几座粮仓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