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新的开始、上
作者:识时务   抗战:鬼子太太不想丈夫丢工作最新章节     
    太行根据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指挥部外,许强略显紧张地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试图缓解内心的压力。他深知,自己心中的那个提议,对于目前的太行根据地而言,简直如同天方夜谭般不切实际。
    这个提议,究竟会得到同意呢,还是被无情地否决?这让他的心情愈发忐忑不安。
    就在这时,一名战士走过来,恭敬地说道:“许同志,刘副主任请您进去。”
    “哦,好,好。”许强应道,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指挥部。
    刚一踏入门槛,一阵爽朗的笑声便传入耳际:“哈哈哈,许同志,好久不见呀!真是太感谢你了,给我们太行兵工厂带来了这么多的惊喜!来,请坐。”
    许强定睛一看,原来是刘副主任,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回应道:“谢谢夸奖,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尽管许强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但面对如此重要的人物和场合,他的心中依然难免有些紧张。
    不过,当他看到刘副主任那亲切的笑容时,内心的紧张情绪瞬间消散大半。毕竟,这次的提议能否通过,全凭他接下来与刘副主任的交谈结果。
    “许同志,喝水,你可是及时雨啊,丁同志每天都为设备零件发愁,你一来,算是彻底解决了问题,怪不得你们是师兄弟,真是同门出高徒。”刘副主任热情地给许强倒了杯水,并递到他面前。
    许强谦虚地摇了摇头,说道:“刘副主任过奖了,想当初,我和师弟都是农村娃,能有如此成就,全靠我师父教的好。”
    刘副主任深知许强无事不登三宝殿,便也不再客套,直接问道:“许同志,说吧,需要我协助你什么?”
    许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告,小心翼翼地递给刘副主任。
    刘副主任接过报告后,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仔细端详着每一个细节,凝重的皱起了眉头。
    “想法不错,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毕竟太行根据地的家底比较薄,无法承担起………”
    刘副主任的话,也在许强的意料之内,任何事情,没有钱,没有物资,都是空谈罢了。
    “刘副主任,我已经想好了,只要我们能完整这一套体系,在我们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出售,形成良好的循环。”
    “在苏沙,我们也有合作,因为,苏沙目前也缺少粮食、武器,盟军已经差不多打到汉斯的家门口了。”
    “只需要刘副主任点头,前期的投入,我会想办法。”
    缺时间,许强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以前缺钱、缺人,现在都不缺了,目前最缺的就是支持和时间。
    刘副主任轻轻叹了口气:“30年的计划,你这第1年的计划,就有点难度………”
    许强自信一笑:“刘副主任,龙国近代史,哪一天不难?”
    许强的反问,让刘副主任欣赏的点点头。
    “许同志,你说的没错,这是一场涅盘重生,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稍等一下,我去问一下邓副主任。”
    过了不知多久,刘副主任再次走了出来,将许强的计划书重新递给许强。
    “许同志,放手去做吧,我们两个副主任,都支持你,如果成功了,我们还会推广,这个担子很重。”
    许强看着手中签过字的计划书,郑重其事的敬礼:“是。”
    太行山附近,某个小村庄。
    村长是个中年男人,走到村庄中央那棵歪脖子树旁,举起木锤“当当当”敲起了锣,听到急促的锣声,村里各家各户丢下手头的事,慌忙跑到村庄中央。
    “村长,咋了?是不是鬼子又来扫荡了?”
    村长见村民来的差不多了,憨厚一笑:“鬼子还敢来扫荡?咱这么多民兵也不是吃素的。”
    “村长,既然不是鬼子来了,你叫大家来干嘛?听你说相声呢?”
    村长神秘一笑,拿出一张纸,当着大家的面朗读起来。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今天起,太行规划出一片实验基地,家里人都可以参加。”
    村民哪里能听懂?
    “村长,什么是实验基地?还有,俺们去干嘛?再说了,俺们还要种地,都去了,地不是都荒了?”
    “是啊村长,你也别兜圈子了,给大家说一说,到底咋回事?”
    村长找了一块石头坐下,点燃烟袋锅,抽了几口,这才慢悠悠的说道:“意思很简单,就是根据地想让咱们去帮助建设,还包吃、包住,还给钱。”
    村民毫不犹豫的说道:“村长,咱们村能太平,离不开根据地,别说给钱,哪怕不给俺们钱,俺们也要出一份力。”
    “是啊村长,俺们除了会种地,啥也不会,就是有力气,叫俺干啥,俺就干啥。”
    村民们纷纷响应,村长欣慰的点点头。
    想想前几年,不是鬼子扫荡,就是被地主、土匪压榨,百姓为了活命,东奔西走,好不容易来到太行山,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
    老百姓不傻,都知道谁好、谁坏,所以,根据地需要帮忙,附近所有的村子都毫不犹豫的参与。
    村长吐了一口烟:“这次,没那么简单,可是要永远住在实验基地,除了种地,听说还要建楼、建厂、建学校等等,需要大量的人过去,永远住在实验基地。”
    “当然,年龄不限,腿脚不方便的,还是先留在村里。”
    “至于那一亩三分地,你们也不用操心,民兵会帮你们种的。”
    “你们谁愿意参加?谁愿意留下,都来我这登记一下,随后,会有车,专门来拉你们过去。”
    村长话刚说完,村民们也达成共识。
    村里上年纪的大爷、大妈留在村里平时照护田地,村里的大队负责每天的照看工作。
    至于村里的年轻男女,都想去实验基地见识见识,毕竟,建楼、建厂、建学校,大家都还没见过。
    特别是听说,实验基地的学校建成以后,免费为参加的百姓子女提供教学,当了一辈子农民,也想孩子多学一点知识。
    特别是建厂以后,需要大量的工人。
    在农民眼里,工人就属于有一技之长,参加建设的人,优先考虑。
    “村长,我去。”
    “我也去。”
    “还有俺媳妇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