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来是替皇上传个话,说是皇上晚上不过来吃饭了。
待太监走了,云汐又把话转入了正题。
“二哥,你想不想回京城?”
冯元哲思考片刻后道:“这趟回京述职,我本来是想留在京城的。你身边需要人帮你看着。”
身为兄长,他不得不深思熟虑,因为他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当今圣上与妹妹目前确实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但谁又能保证这份情感能够经久不衰呢?
古往今来,多少女子曾得君王一时宠爱,最终却落得个凄凉下场。正所谓“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世间男子大多如此薄情寡义。
况且,阻止皇上纳妾一事根本不切实际。
若真如此行事,朝中那些大臣们必定会群起而攻之,甚至可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毕竟,皇家开枝散叶乃是国之大计,关乎着王朝的兴衰荣辱。倘若皇族子嗣过于稀少,必将导致政权不稳,社稷动荡不安。
因此,让皇上广纳嫔妃,充实后宫,方为明智之举。唯有如此,方能确保皇室血脉得以延续,江山永固。
皇上这边没办法让他一直和妹妹一生一世一双人,就要考虑给妹妹增加砝码了。
可爹爹做事不够泼辣,又时常被母亲牵制,根本无法真正的帮到云汐。三弟又不善于这些。大哥四弟和妹妹又不合。
纵观全家,也就只有他冯元顺,能帮上妹妹一把。
然而,此时此刻的他仅仅是一个区区六品官员罢了,这与他心中所期望的地位相差甚远啊!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为家族争光,更要成为妹妹坚实可靠的后盾。因此,他明白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以更快的步伐向前迈进。在那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他必须凭借自身的智慧、才能和勇气站稳脚跟。只有如此,他才能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去保护妹妹免受任何伤害和欺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日夜操劳,刻苦钻研政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同时,他也积极结交各方权贵,拓展人脉资源,为自己的仕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次面对困难和挑战,他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因为他知道,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妹妹遮风挡雨。
先前一直在外地,从县令到州府。
如果来京城的话,看自己之前经商感觉很是得心应手,去户部应该是比较容易上手。
可父亲现在已经在户部任职了,父子都在户部,没有这个先例。
那么,就继续留在外地。先建立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为妹妹服务。
自己先不入京,继续在地方任职,趁机培养自己得力的手下。过三年后,羽翼丰满了,再返京。
到时候,让老父亲挪位置给他。户部尚书,必须是他的!
现在京城这边,自己的好友应该可以出一把力,他是在刑部的,能力也不错。
云汐听着冯元顺的安排,心里温暖。
这个二哥,比亲哥哥好多了。
“二哥,我这边暂时还好,你别太为我操心。”
“傻妹妹,你好了,我们才好,对吧?”
冯元顺拿起扇子,轻敲了下云汐的头。
云汐心里叹气。
古代就是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越是身在高位,越是如此。
人人都以为皇后好,谁知道做皇后的每天为杂事忙的飞起,从此没有了自我。
当上了皇后,她就要一直在这个位置上,直到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然,只要她有任何差池,就多的是人奔着这个位置来。
而她的父亲兄长,甚至外祖家的几个在吃皇粮的亲戚,都会受到波及。
可以说,她现在身上的担子很重,整个家族都被她担着,不能被人发现任何差错。
稍微一摇晃,可能就掉了一大堆。
不想继续这个严重的话题,云汐说起了冯元顺的婚事。
“二哥,你年纪也不小了,是否应该考虑婚事了?有没有喜欢的姑娘?”
冯元顺沉默片刻,突然笑了:“我是应该成亲了,选好人之后,还要劳烦妹妹给我下个赐婚懿旨。”
云汐心疼的看着他。
这么好的哥哥,就因为是庶子,陈婉若一直不把他的婚事放心上。
而当爹的冯尚书,更是粗心。
以至于,到现在冯元顺都二十多了,旁人的儿子都满大街跑了,他的亲事都没有着落。
“那要不趁着这次认亲仪式,二哥好好选选?我也帮二哥看看。”
“行。”冯元顺抿唇,起身告辞,“我要下个月才会离京,妹妹有事尽管派人来传我进宫。”
“嗯,你的官职,回头我跟皇上也商量一下。”云汐沉吟道。
萧辰逸在这方面,肯定比她知道的多。
若是可以,她不介意徇私一回。
“这个……”冯元顺对萧辰逸倒是不抱什么希望。
哪个做皇帝的,会希望外戚强大?
“万一皇上给我安排的职位不合适,我能不去吗?”
“你要升职,总归要经过皇上这一关的。”云汐苦笑道。
对于冯元顺的顾虑,她能理解。
“我和皇上先商量一下,看他怎么说吧。”
该来的总归会来。
若是萧辰逸开始对她心生芥蒂,那她也要有所准备。
送走了冯元顺,云汐皱眉躺在了卧榻上。
怎么当了皇后之后,烦恼反而更多了!
可以不可以直接跳到皇太后啊?
想到这里,她突然起身:“走,去看看太子。”
萧辰逸登基后没几天,就公布了唯一的儿子是太子。
之后也带着儿子去了几次朝堂。
可惜修齐不想浪费时间。说自己现在应该是学习为主。
哪个做父母的不喜欢孩子好学的?
萧辰逸听了直点头,云汐也觉得有道理。
于是,就改成了每隔十天去一次朝堂。其他时间让他该干嘛干嘛去。
皇宫里现在读书的少年,只有修齐一个。
于是,萧辰逸就单独辟出了一个大院子,起名为“台书院”,让不同的先生到台书院教太子读书。
台书院距离云汐的院子,大概要走个二十分钟左右。
云汐也不委屈自己,坐上软轿,穿过了一个个回廊,终于来到了台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