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朱元璋的怒火和担忧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一百四十二章:朱元璋的怒火和担忧!
    朱棡听到朱元璋的这句话,那原本有些不解的心里一下子轰隆一声,宛如炸雷一般响起!
    “爹……。”
    朱棡字眼出口一半,朱元璋拍桌怒吼:“回答咱的问题!”
    朱棡大惊失色,脑中的来自于朱元璋的怒气值反馈更是不断上涨。
    此时他知道,朱元璋这一次是真的震怒了!
    朱元璋眸子阴冷。
    他冷笑一声。
    “咋地,不敢说了?”
    那如刀芒一般的声音,刺在朱棡的心头,让朱棡一阵心悸!
    “爹……,儿子是大明的亲王,您的儿子!大哥的弟弟,母后的儿子!于天道,于人道,儿子都不可能是大明的皇帝!”
    朱棡恭声道。
    朱元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你大哥,仁厚。”
    还没等朱元璋继续接下来的话,朱棡就道:“大哥仁厚爱民,待民如子!对百姓施以仁政,这样的君王,才是百姓需要的。”
    朱元璋愣了下。
    缓缓闭上了嘴。
    朱棡继续道:“大明立国六年,北地百姓对大明归属感不强……,况且,如今北元归明,大量的土地跟百姓需要朝廷施以仁政对待!”
    听到朱棡言说此事,朱元璋横眉道:“北地辽东,乃至山东,山西,甘肃,祁连一带,被北人占据近三百年。”
    抱着手,朱元璋望着大殿的天井,幽幽道:“想要他们以大明朝廷为正统,何其困难!这些人的骨子里已经忘了自己是汉人。”
    这里说的是自南宋以后,长期被北方政权所统治的燕云十六州还有辽东辽北等地。
    接近三百年的统治下,这些地方的汉人远没有南方的汉人更接受大明政权!
    甚至,大明经常发生南方人和北方人斗殴的事件。
    “想要让他们重新归属大明,唯有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以包容的姿态欢迎他们的回归。”
    朱元璋的声音很沉重。
    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最为担忧的事情!
    他厌恶别人说他的大明只有半壁江山!
    朱棡道:“这些事,只有大哥能做好!”
    “所以儿子……,不能回答父皇的问题……。”
    朱元璋凝眉:“那你告诉咱,你给老四说的啥?”
    正趴在地上的朱棣猛然抬头。
    啊?
    朱棡扶额。
    我就知道是这个二笔!
    朱棣心虚的看了三哥朱棡。
    朱元璋则是严肃且郑重的道:“贸然兴起战事,绝非明智之举!”
    朱棡心头一震。
    这时候,他总算是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这么严肃,这么郑重了。
    朱棡立马道:“回父皇,你是不是听到的……。”
    朱元璋冷哼过接过话道:“平辽东,除倭寇,将大明龙旗,插满世界各地!”
    “这些话,是不是你教老四说的?”
    额……
    朱棣脸色一苦,有些懊恼的低下头。
    朱棡则是苦笑一声:“这些话……确实是儿子教老四说的。”
    “胡闹!”
    朱元璋冷哼道:“你这是好高骛远!”
    此时的朱棡也明白为什么朱元璋会这么生气了,轻笑一声,揉了揉鼻子,说道:“爹,你是怕儿子将来就藩之后,贸然出兵攻打邻国?”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不说其他,就高丽跟倭国,今年都已经对大明俯首称臣!贸然出兵攻打藩属国,会让其他诸国如何看待咱大明王朝?岂不是会说咱朱元璋背信弃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况且,如今大明之国局,已经无力支撑军队远征!咱想的是,你们这些个藩王去了藩地,牧民生息,建城修屋,给咱大明的百姓喘口气。”
    “最重要的,是你们这些个当哥哥的,去的都是北地!北地苦寒,民生疾苦,百姓流离失所不归中原管辖近三百年,唯有你们待民如子,仁厚爱民,将朝廷的政策落到实处,才能让这些百姓重新归汉。”
    “老三,说到底,咱老朱家是农民出身的!农民,就不能忘了本,如今咱是富贵了,当上了皇帝,天子!”
    “可咱不能就把根给丢了,不能老百姓再受苦了。”
    朱元璋的话也一定程度的刺痛了朱棡的内心。
    若是……若是自己是在大宋,其实想要改制,行商,会变得很容易。
    但是这是大明。
    “父皇……,孩儿并不是要出兵。”朱棡脸色有些涨红的道。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你又想以你的浮屠营打天下?咱告诉你,不行!”
    “你是咱的儿子,是大明的王爷!”
    “若是事事都要一个王爷冲在前面,别人会笑话咱大明朝无人可用!”
    朱棡有些心急,拱手道:“父皇,您听孩儿细细说来。”
    朱元璋伸出来的手缓缓停滞。
    看着朱棡认真的脸色,朱元璋缓缓放下了手。
    想要开口,却又想到自己这个老三是个奇人,脑子里面总是能够蹦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关键是,实践一番,才发现老三想的事都是能办到的事。
    大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缓缓道:“你说可以,但绝不能损伤到百姓,大明的百姓苦!尤其是老一辈的,饥荒,兵马,干旱,都熬过来了。”
    “要是咱朱重八再让他们受到损失,就是咱这个皇帝的不对了。”
    朱棡深吸一口气:“儿臣知道,朱家的根在百姓之中,做人做事,决不能做自毁根基这种蠢事!”
    朱元璋点头:“你说吧。”
    “儿子首先要说的,是儿子这一次沿水路北上,沿途在船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一些事情。”
    朱元璋坐在龙榻上,静静地听着朱棡的讲述。
    而随着朱棡的叙述,三人的思绪也都被带到了两个月前。
    ……
    洪武六年,元月初三。
    朱棡坐在甲板上,对于此次北上出征漠北的事情还有一些担忧之处。
    后面,船上的几个应征来的老渔民正在用抛网打鱼。
    楚力,赵武几个则是站在边上看的起劲。
    “看看人家老渔民这力道,啧啧,百八十斤的撒网硬是给撒的溜圆。”赵武啧啧道。
    那老渔民须发皆白,一边拉网一边回身笑道:“官爷说的哪里话,这都是咱老家伙养活一家子的手艺,没啥值得夸赞的。”
    楚力笑道:“这可不简单!撒网就如咱们挥刀一般,姿势,力道,角度都得做到干脆利索!稍有拖泥带水,就是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