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问策,用人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二百一十一章:问策,用人
    这所谓的模范,换句话说就是打工的。
    几十万百姓朱棡不可能管的过来,山西人口密集,官吏数量一样吃紧,山西布政使可没那么多官员给他用。
    别说山西,就算是整个大明,如今也是缺官少吏。
    好在山西境内的情况不错。
    山西布政使刘惟俊是老朱的忠实手下,此人原先效忠于陈友谅,是陈友谅麾下一无名书吏,后来得老朱重用,一路升迁。
    曾任太原府知府。
    山西都军司都指挥使黄再兴,是常遇春的义子,也是一位跟着朱元璋很久的年轻将领,常遇春过世之后,就被安排在山西督军。
    老朱用常遇春的人,是有考量的。
    常家已经是顶级外戚,常茂,常升两兄弟,都只是京中的富家老爷,只有一个常森在应天府禁军之中操练新兵。
    常家的地位无比的稳固,因为有太子妃常氏在。
    可以说,常家是最不可能造反的。
    山西按察使班用吉,原刑部郎中,外放任职已有两年。
    此人是浙东人,礼部尚书陶凯的学生,说是学生,但是年纪也比陶凯小不了多少,此人幼年成名,学识颇丰。
    这三人的班子搭配很合理。
    刘惟俊是老朱的人,都司是淮西人,按察使是浙东群体,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的配置。
    吴伯宗和郭翀,绝对是有大用的。
    两人是洪武初年的状元和榜眼,自己想要清闲一些,那么就必须好好教他们。
    看两人眼神迷茫,神情呆滞,朱棡心里也不由得感叹,古人还是淳朴的。
    “殿下,学生学识浅薄……,恐难当大任。”郭翀性子较为温和,提及此事有所忐忑,他寒窗十数载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做几十万百姓的主。
    吴伯宗倒是有些心动。
    三年内大明不再举行科举,想要为官踏上仕途,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
    而且,漠南如今是空悬之地,百废待兴,想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学识,这里是最好的地方!若是治理好了,那就是开拓版图之功。
    朱棡也看出了两人的神色变化。
    郭翀谨慎有余,缺少一些下决心的魄力。
    吴伯宗虽有魄力,却不够沉稳。
    两人相辅相成,倒是绝配。
    朱棡笑了笑:“子翔担心什么?”
    郭翀苦笑:“学生担心学生无才,害苦了百姓。”
    “学以致用。”朱棡轻笑。
    朱棡看着郭翀有些意动的脸色,轻声道:“子翔既有这般担忧,孤也心知你非薄良之人,这件事交给你,孤倒是更放心了。”
    郭翀双手垂在膝盖上,腰背笔直,他容貌不佳,年纪也比吴伯宗大上许多,但做人做事相当板正。
    听到朱棡的话,郭翀心里的忐忑稍稍平息。
    “你们此行三十二个贡生,到了之后都是要在地方任职的。”
    “第一步,是解决牧民的生计问题,可有良策?”
    两人思索一阵。
    郭翀有些激动,因为他早已将自己治理一方的政策演练了许多年。
    “学生认为,牧民善畜牧,和中原百姓有所不同。想要解决牧民的生计,首要便是要解决牧民种牛,种羊的数量充足。”
    “由朝廷将他们划分到各草场,再在大同建立互市,贸易往来,使得牧民用明钱,说明话!”
    郭翀的治理方案,偏向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
    这也是文人的一贯思想。
    给草原人互市,用他们的牛羊交换汉人的物资。汉人不过多和草原人来往,说是治理,不如说是将他们当做藩国子民。
    这个方案,偏向于保守。
    达不到真正治理的程度。
    这倒也附和郭翀的性格。
    朱棡也没表达自己的意见,夸赞了郭翀几句之后,他问道吴伯宗同样的问题。
    吴伯宗道:“牧民尚武,想要征服牧民,首先要让他们放下手中的刀,拿起农具。”
    “由朝廷分发农具,管辖范围内用明法,用明官!废除原有北元朝廷一切残存建制。每年牧民缴纳百姓该缴纳的税收。”
    吴伯宗的处置手段,更为强硬和霸道。
    若是说郭翀的办法是仁至义尽,那么吴伯宗的办法就是王霸之道。
    郭翀叹了口气。
    朱棡笑道:“子翔何故叹气?”
    郭翀抬头道:“伯宗的计策,比之学生好上百倍,北元毕竟战败,若是再以礼相待,怕是会让其心生骄纵之心。”
    “若是按照学生之策,那朝廷也不会派殿下亲赴漠南了。”
    吴伯宗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未免没有迎合晋王殿下的意思。
    郭翀看出了晋王殿下至大同府不是单纯外放,自己自然也能看得出来,而他这么说,其实也是暗合晋王殿下的心意。
    朱棡倒是不在乎,只是笑了笑。
    这些贡生对自己的学识和表现都非常有自信。
    但是朱棡也不想打击他们。
    等他们去了漠南之后,就知道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了。
    队伍翌日继续北上,沿途需要经过中都凤阳,在达到凤阳之后,朱棡还顺道去参拜的朱家老祖。
    徐达也在老家祭拜了自己的祖宗。
    耽搁了三天之后,队伍沿肥水河而上,自鹿汜而入河南行省,再途径归德府,开封府,怀庆府,直至山西。
    到了山西行省境内,此行的路途也不过堪堪一半。
    一路上官道还算是通畅,时常也能见到许多人马繁多的商队,所带着的货物也大多是自江南生产的布帛,锦缎以及一些江南特产。
    而入山西境内,朱棡就切身感受到了山西百姓的生活面貌。
    一点让朱棡很有触动。
    山西的百姓,踏实!
    自进山西之后,少有听闻有地痞恶霸行凶之事,地方官府虽不作为,但犯罪率也极低。
    一走就是三十天,八月初五的时候,队伍已经到了潞安府。
    朱棡也找来郭翀。
    对郭翀道:“你离家许久,如今距离壶关不过区区三十里,若不让你回家看看,你心里想来也担忧家中的状况。”
    郭翀感激涕零。
    对于郭翀,朱棡持有善意。
    此人踏实本分,并且是北方人,他的入局,必定可以给浙东文官把持的朝廷给上狠狠的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