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和龙围、逢蒙三人出了帝都,快马加鞭向冀州奔驰而去。
印庸调来大军在城中埋伏好,后稷派人去夏王府以朝廷有急事为由请后羿去商议定铎。
不一会派去的人回来报告,后羿不在府中,寒浞说他义父出去溜弯闲逛。
柏显立刻警觉:“国丈,可能是走露了消息,后羿逃了。”
“不能吧?后羿怎么会抛下二夫人和干儿子逃走?”
“他这是舍兵保帅之策!他要逃回冀州得走北门,快去查!”
印庸带兵来到北城门查问,守城门的兵丁证实夏王后羿领两人骑马从这里飞奔出城了。
后稷急道:“劳驾柏大人、印司马带骑兵快追,老臣不善骑马。”
印庸和柏显率领骑兵大队急追来到岔路口。
“柏大人,往哪条路上追?”印庸问。
柏显想了想说:“后羿想逃回冀州必须过济水,左边这条路是通向正北过河路程近;右边这条路偏向东经封阳过河路远。”
“后羿一定是会走近路,我向这边追。”
“不一定,后羿的大舅哥龙围智谋过人,也许他会舍近求远。左边这条直通济水的道路、南岸有朝廷的伯菲大军驻扎,目的就是防止有穷氏南侵。
印司马可派两个精明士兵装扮成乡民,快马急驰去向伯菲将军传达太后懿旨,后羿如果从他那里过河,命他务必扣押,等我赶到那里处理。印司马可帅军兵向右边这条路上追赶。”
“好,这样不管后羿从哪条路逃走他都跑不掉。”
后羿三人逃跑的路线是走近道向北直奔济水,这里驻扎着朝廷的伯菲大军他们当然知道。
伯菲是原统兵司马,因没能平定武观反叛被启帝免职去当宫卫队长,又因涉及启帝被毒死、太康与帝后张贤妤争权,又被太康贬到济水南岸驻守防备后羿。
熊昆曾来拉拢伯菲,满腹怨气的伯菲也很敬佩后羿经常舍生冒死、去各地铲除恶兽的英雄作为,愿意暗中结交。
印庸是秘密调集大军追杀后羿,伯菲不会知道后羿是被追逃,所以龙围才敢走这条路回冀州。
后羿逃到了伯菲的防区,伯菲得报连忙出迎:“不知夏王驾到,本将军迎接来迟请恕罪。”
“伯菲将军不必多礼。
“不知夏王是来视察还是~”
“本王只是路过。”
龙围连忙补充;“伯菲将军,我们大首领受帝君恩宠封为夏王,又赐王府,现在王府已修缮完毕,夏王是回有穷接王后去帝都的。”
“恭请夏王进中军大帐,臣要盛情款待。”
后羿心急:“不必了,本王想老婆了,急着跟她见面亲热。”
龙围也怕追兵赶到:“就不必麻烦伯菲将军了。”
太康昏庸无能难守江山,天下很可能归在九州享有大英雄盛誉的后羿,现在他就在眼前,伯菲岂能放过接交的好机会:
“夏王,本将军仰慕您已久,今日有兴得见真是幸事,请夏王给我一个机会好好招待您,夏王再想王后也不在这一时半会吧,请!”
后羿瞅瞅大舅哥,龙围也是无奈、过分推辞会引起伯菲的怀疑,他算了下时间,印庸帅军众追来不会那么快,吃一顿便饭还是可以的。
伯菲将后羿迎接到军营中请他上座,吩咐摆宴席招待夏王。
“伯将军,本王嘴急,便饭就行,不用摆宴席太麻烦。”
“不麻烦,招待夏王怎么能随随便便。”
龙围心里暗暗叫苦,他不能让后羿硬走,那样就是不给伯菲面子,不仅会引起他的怀疑还得罪了他。
后羿、龙围和逢蒙三人耐着性子等酒菜摆上桌,急急吃了几口就撩筷要走,伯菲心疑问:“夏王,莫非饭菜不合您的口味?”
“不、不,就是~”龙围连忙把后羿的话接过来说:“伯菲将军不要误会,夏王本来一向胃口很好,可是昨日在帝都街边吃烧烤美食吃坏了肚子,所以现在吃油腻的东西反胃。”
伯菲心中不快说:“那好吧,既然夏王想夫人归心似箭,本将军就恭送大驾了。”
后羿三人出军营,他们告别刚要走,两骑飞奔而来大喊:“伯菲将军,帝太后懿旨抓住后羿!别让他逃了。”
军兵把后羿三人围住,伯菲疑惑地问:“夏王,这是怎么回事?”
“这~”后羿张口结舌就要拔刀拼命,被龙围拦住,敌众我寡,妹夫虽然勇武过人,但是好虎难敌群狼。
印庸派来的传令兵转眼就到了眼前,伯菲问:“什么懿旨?为什么要抓夏王?”
“是帝太后懿旨,夏王谋反潜逃,令各地将领捉拿他就地正法!”
伯菲回头审视后羿:“夏王,怪不得你急着要走,原来是谋反在逃!”
龙围急辨:“伯菲将军,夏王忠于帝君日月可鉴,他是被朝廷奸臣陷害不得以而逃的。”
伯菲心中也疑惑,后羿要是谋反为什么不是帝君下圣旨追捕他,不应是太后干政下懿旨追杀他:“夏王为什么被奸臣陷害,又是怎么被陷害的?”
“伯菲将军,事已至此,我们可以对将军实话实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将军回军帐说吧。”
后羿三人跟伯菲回到军帐,龙围让他屏退左右才把国丈后稷和柏显、印庸妒贤忌能,对帝君封后羿为夏王、并有意让他摄政不满。
他们趁帝君外出打猎之机,去太后那里诬告夏王要谋反,太后受蛊惑竟然下懿旨让司马印庸调大军来暗杀夏王,所以后羿才潜逃的情况细说一遍。
伯菲听后心里产生了共鸣,他对无能的印庸爬上大司马高位一直心怀不满,现在印庸竟然背着帝君欺骗太后下懿旨要杀功高盖世的夏王,他愤然道:
“一定是印庸妒贤忌能假传懿旨给我,想借本将军的手杀夏王,我要真杀了你这个九州百姓称颂的大英雄岂不被人唾骂万年?夏王,你们走吧!”
龙围道谢:“多谢伯将军深明大义,我们熊昆先生多次向夏王推荐你,说伯将军武功超群,人品高尚,今日相交果然如此。”
后羿:“本王记住伯将军今天的情意了,以后一定厚报。”
龙围借机策反:“伯菲将军,如今太康帝昏庸只知享乐,朝廷大臣多数奸逆弄权,将军这样正派有真本事的贤臣良将大受排挤不得重用,现在太后又参与到朝政中,朝廷已然混乱不堪,早晚得倾覆。
夏王求贤若渴,曾与你同朝为臣的熊先生,还有伯因先生都先后去了我们那里得到重用,以伯将军之能夏王更是求之不得的啊!”
伯菲沉思后说:“本将军放你们走,是因为大英雄是帝君亲封的夏王、被朝廷奸庸大臣陷害,只要大英雄忠于大夏朝我们就是朋友,你们快走吧!”
伯菲婉拒,龙围又劝:“将军放我们走也会被朝廷权臣扣上叛逆罪名,不如和我们一起走暂避一时。”
“这个你们放心,我会处理掉传懿旨的人,印庸他们来追查我不会说见过你们,他们会认为你们是绕过我的防区过河的。你们快走,再不走就走不脱了。”
太康浩浩荡荡的打猎队伍抬着众多的猎物凯旋而归,帝都的百姓照例得载歌载舞热烈欢迎,朝廷文武百官也得在殿前降阶迎贺。
趾高气扬的太康下得马来不见夏王后羿不由地问:
“夏王怎么没来迎接我?”他每次打猎回来都会与后羿交流打猎经验,朝中也只有后羿对行围打猎说得头头是道,不易觉察地吹捧他,让他开怀大笑。
众臣都不敢言语瞅国丈后稷,他只得硬着头皮说:“启奏帝君,夏王畏罪潜逃回了冀州。”
“什么?夏王畏罪潜逃了?怎么回事?”
义和悻悻地说:“帝君,有人要杀夏王,他能不逃吗?”
“谁敢杀夏王?你快说!
“帝君,这事国丈、大理司柏大人和司马印大人最清楚,您问他们吧。”
“国丈,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帝君,您路途劳累,先回宫安歇吧,等明日上朝臣等再向您禀报。”
太康火了:“不行!这等大事我不弄个明白怎么能睡得着觉?立刻上朝!”
太康没坐稳龙椅就急问:“国丈、柏大人、印大人,你们谁说?”
太康憋着火柏显和印庸都不敢先说,后稷只得开口:
“帝君,夏王后羿欺骗蛊惑帝君居心叵测意图谋反,臣等为了大夏朝江山社稷不被他谋夺去,禀明太后请懿旨,调军队捉杀后羿,不成想他得到消息逃了。”
“什么?国丈,你说夏王欺骗我有何凭据?”
后稷瞅司马印庸,印庸道:“帝君,后羿引导你去松山围猎猰貐恶兽,臣仔细看过恶兽左眼上的伤口,应该是后羿穿云箭射的,他却伪装成帝君金批箭射的,以此哄骗帝君,诱导帝君打猎成瘾,荒废朝~”
“住嘴!印庸。你这是胡乱猜忌,当时夏王就在我身边,他如何换箭?本帝君从小练箭,百发百中,难道就射不中恶兽吗?
你现在不但诽谤夏王,更是邈视本帝君!要不是看在你过去忠心,定重重治你的罪!先罚奉一年以观后效。柏大人,你说!”
柏显一看不能再解释了,再解释自己也得一年白玩,推责任吧:
“帝君,群臣对夏王都有所怀疑,事关大夏江山,臣身为大理司不能执之不理吧?夏王身份特殊,所以对他的事我们不敢擅自做主,帝君您又不在,我们只好去请示太后圣断。”
后稷附和:“臣等向太后说明夏王身上的疑点及历害关系,太后就下了懿旨让臣等捉拿后羿。
义和挑刺:“国丈、柏大人、印大人,你们分明是强词夺理搪塞帝君,夏王在帝都他身边只有几个人?完全都在帝君的掌控之中,他们如何能谋反?还值得你们不等帝君回来就去骗太后请懿旨杀夏王?”
后稷怒了:“义和,你给我住嘴!老臣不许你挑拨君臣关系。”
义和反齿相击:“国丈,有帝君在你还想以势压人?诛杀帝君亲口封的夏王,此等大事,你们为什么不与五司六卿其它大臣商量就擅自谋划?这不是结党营私是什么?”
“你~你这个小人!”
“得了,有你们这拨无能添乱的大臣本帝君是倒血霉了,等我问明太后是怎么回事再跟你们算账!”
太康起身一甩袖子走了。
他余怒未消来找太后眷妇:“母后,你怎么能听信国丈那些大臣对夏王的胡猜乱疑?他们分明是妒贤忌能排除异己。”
“帝君,母后觉的他们说的有道理啊。”
“他们说夏王什么事有道理了?”
“后羿鼓惑帝君,说多出去打猎身体里才能产生大量的雄性种子,才能跟后妃生出儿子,这不是胡扯骗你是什么?”
“母后,夏王没有骗我,他就是到处行围打猎、除妖精杀恶兽,身体里产生了大量雄性种子,给各处崇拜他的美女下种生出了许多私生子,只不过他怕老婆不敢公开往家领罢了。”
“你亲眼看到他生得那一大堆私生子了吗?他是利用你无子嗣、急于生帝子的心理欺骗讨好你,生儿生女自然天定,怎么能是经常行武打猎就会多生儿子。”
“母后,你不懂,我亲自调查过,朝廷的武将生的儿子多女儿少,文官生的女儿多儿子少。
就拿咱们家来说,父帝年少时不也经常跟祖帝大禹涉猎山水,还代父巡视九州,跟母后您种地就生出我们哥好几个没生出女儿吗?
我四弟仲康经常跟随父帝东征西讨,他也是娶了媳妇就早早生出儿子,现在儿子相都快娶亲了。”
“帝君,按照这个理论,你祖帝大禹治水十几年走遍九州山川,也应该会生出一大堆儿子,实际上却只有你父帝一个儿子啊?”
“母后,你真是年岁大有点老年痴呆了,祖帝大禹十几年不回家,你叫我祖母女娇怎么生出儿子?她要真生出一大堆儿子那得给大禹爷戴多少顶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