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封死玄宫,永不出世?
作者:木大龙   为了减刑,开局公布可控核聚变最新章节     
    两个时辰后。
    李自成口中的五万大军,并没有抵达天寿山,而是奉了命令,原路返回。
    至于李自成等一众闯军高层,在完成或答应李辛三个条件后,也安然回到京都。
    一度消失的大将刘宗敏,也于第二日离奇出现,自称晕倒在血泊之中,幸运存活。
    但丢失一万精锐骑兵的李自成,显然无心追究刘宗敏的过失,只能打碎了牙含血吞下。
    谁知,却开启大顺王朝覆灭之路。
    崇祯十七年四月五日,大明亡国后的十六天。
    驻扎在的河北玉田的吴三桂,收到父亲吴襄劝降书信后,有心投靠闯王。
    可随即得知家中惨剧,不由冲冠一怒为红颜。
    但为稳住京城李自成大军,还是写下书信,邀请闯王来山海关受降,领略关内关外风光。
    写下书信后,吴三桂于当日急速返回关外,立刻派人联系满清时任摄政王的多尔衮乞降。
    他已决心投靠满清,杀李自成复仇雪恨。
    四月九日。
    摄政王多尔衮收到吴三桂乞降,狂喜万分,当即决定带领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等八旗大将,连同孔有德、祖大寿、洪承畴等降将,大举入关!
    四月十三日。
    接到吴三桂乞降的李自成,同样兴奋异常,决定亲自带领六万大军,以及闯军高层大将一并启程,奔赴山海关受降。
    至于京城只留下李岩、牛金星等人坐镇驻守,老弱病残守军约摸万人。
    四月二十日。
    李自成军和多尔衮军几乎同时抵达山海关附近。
    吴三桂终于露出真实面目,不由分说,带领五万关宁铁骑径直杀向李自成军。
    四月二十一日。
    闯军受到偷袭后才明白上当受骗,狂怒之下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外一片石附近展开大战。
    激战持续一日,闯军不负威名,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打的几欲全军覆没。
    四月二十二日。
    吴三桂带领残军返回山海关内,哭求多尔衮立刻出兵迎战闯军,否则后悔晚矣。
    此刻,多尔衮带领的满洲铁骑已距离山海关只有两里之遥,却不急不躁,喝令大军止步,埋锅造饭,开始修整。
    吴三桂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关迎接,并跪地乞降,同时剃下头发,表示永远效忠大清。
    多尔衮见状,终知此事无诈,朗声大笑后,决意入主中原!
    四月二十三日。
    闯军和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外,激战一日一夜,期间万马奔腾,飞矢如蝗,杀人如麻,血流成河。
    四月二十四日。
    闯军大将刘宗敏负伤,力劝闯王李自成引兵撤退,莫要全军覆没。
    李自成见败局已定,虽痛苦万分,也只能接受现实,下令退兵。
    六万大军仅一日便战死四万余人,李自成率两万残军狼狈返回京都。
    四月二十六日。
    李自成回到京都后,深恨吴三桂反复无常,怒杀吴家满门三十余口,悬于城门之上。
    满门被杀的吴三桂,却在多尔衮面前,跪地受封平西王,带领清军入关继续追击闯军残部。
    四月二十七、二十八日。
    李自成决意殊死抵抗,守在京城抵抗满清大军,并拆除护城河旁房屋,坚壁清野。
    可在宋献策、牛金星等人劝说下,终于决定齐城出逃,返回陕西重振旗鼓。
    四月二十九日。
    李自成仓皇举办登基大典后,于当日便带领残军离开京城。
    离京之际,下令放火焚城,大明皇宫一度淹没在火海之中。
    幸得城中百姓自发灭火,才没有将火势蔓延全城。
    四月三十日。
    追击到蓟县的多尔衮大军,获悉李自成弃城出逃,立刻兵分两路,命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人追击李自成残军。
    多尔衮则亲率剩余大军,于五月初二抵达京都城下,入主中原!
    自此。
    仅仅占据京城四十二天的李自成走入绝路,大顺王朝步入灭亡。
    ……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二。
    这一日,返回天寿山的路上。
    “……清军……还是入城了!”
    男人吐出一口浊气,怏怏不乐的骑在马上。
    跟在他身后的两人,更是面露痛苦之色。
    三人便是沈炼、裴纶、封堪钰。
    两日前,他们奉了李辛命令,偷偷潜入京城查探消息。
    不用如何查,自然得知闯王败退, 清军入城的事情。
    三人不敢多待,迅速返回。
    可一路上,心情沉重万分。
    惶惶十七年,闯军终究还是一败涂地,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满清建奴。
    建奴此次入主中原,怕是终生再没了将他们赶出去的一日。
    三人不知,一个月前李辛一己之力灭了李自成一万精骑,究竟是对是错。
    更不知,十七年的艰苦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只为了报仇雪恨?
    可让满清入主中原,怎么终究心里难受的厉害。
    恍惚间,几人又想起这一个月发生的一切。
    那日。
    李辛在擒住李自成等人后,提出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很简单,甚至让所有人意想不到。
    第一:从京城皇宫内库找出夏、商、周三朝青铜鼎各一,并带金银各一百万两,送入天寿山。
    第二:将大明皇后张嫣、女官陆令萱的尸骸一并送来安葬。
    第三:即日起,闯军上下绝不踏入天寿山一步,绝不染指大明皇陵。
    只需答应这三个条件,便可放李自成等人安然回京。
    李自成见只是如此,自然一口答应。
    而后一个月的时间。
    沈炼三人亲眼见证,李辛在天寿山做了这几件事。
    他先是将发妻封巧儿的尸骸重新挖出,用上好棺椁收敛后,暂放德陵。
    又将死在德陵内外的闯军骑兵就地掩埋,不过用了一些便宜至极的杨木、柳木棺材盛放。
    至于那些无法收敛尸骸的血料,则被李辛用到制作九死惊陵甲之上。
    李辛甚至还将十七年前,一直由沈炼、封堪钰饲养的锦鳞蚺后代,也一同埋了进去。
    对于这些事,三人没有异议。
    封巧儿作为封堪钰的娘,李辛的发妻,自然不能一直葬在荒郊野外。
    制作九死惊陵甲,埋入锦鳞蚺,甚至将那些骑兵用杨木棺材下葬。
    也不过是历任观山太保的手段,防范后世盗墓贼所用。
    只是……
    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
    不说李辛身上的团团迷雾,只说大明、大顺的接连覆灭,今后大家又该何去何从?
    “呼……走吧!赶紧先回去再说,晚了怕清兵追来又是一桩祸事。”
    不知想了多久,沈炼叹了口气,
    如今德陵的土木工作基本完成,满清大军也进入京城。
    众人明白,又该离开了。
    至于去哪里,没人知道,至于今后如何生活,更没人知道。
    他们目前所能追随的,只剩下李辛。
    荒野寂寥。
    三人只感觉,似乎被全世界抛弃。
    “哎……”
    片刻,一贯乐天派的裴纶,也忍不住出声询问。
    “小钰啊,你说,你爹要带咱们去哪?不会找个地方反清复明吧?哈哈哈……”
    封堪钰苦笑摇头。
    “裴叔,别闹了。”
    “我爹若想造反,从天启年间就会筹谋准备,怎么会有天启七年的皇陵镇覆灭?”
    “他若想造反,也不会杀了闯军一万骑兵,让闯王……让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而归……”
    “他若想造反……”
    封堪钰心里也沉重的厉害,骑在马上再说不下去。
    爹这一生啊,充满迷雾。
    明明惊才绝艳,却甘于平庸,明明有数次崛起的机会,却选择放弃。
    似乎终其一生,都在和那个什么【初代】、【官帽】较劲。
    可任你怎么问,他也绝口不提这些事情。
    而裴纶见从封堪钰口中问不出答案,又舔着脸去问沈炼。
    “老沈啊,你说,你家先生……咱辛哥,会带咱们去哪?会不会周游列国,告别中土?”
    “我可给你说啊,我不会讲洋文,见了那帮洋鬼子脑仁疼的厉害。”
    “要是真带我离开中土,我可不去……除非,除非给我娶个大洋马,我裴纶有可能考虑一下……”
    沈炼被裴纶说的烦了,瞪眼喝骂。
    “姓裴的,你特娘少说两句行不行?”
    “今日玄宫就要封土掩埋,办完了这件事,咱们自然知道去哪。”
    “要不,你自己去问先生,烦我作甚?”
    说着,沈炼一把推开裴纶,继续往前疾行,眼看就要抵达天寿山。
    皇陵镇的牌坊,甚至都遥遥在望。
    “嗨……你特娘的……”
    裴纶闻言就要怒骂,谁知刚刚开口。
    守陵军老兵宋文凯,竟惊慌失措的守在牌坊入口,看到三人身影后,顿时疯了一样大喊。
    “沈大人、裴大人!封少爷……你们可算回来了啊。”
    “老宋?发生什么事了?”
    沈炼见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冲了过去。
    三人不过离开天寿山两日,难道又出了大事?
    宋文凯哭丧着脸说:“一天前,也就是昨日,先生下了命令,将他重新封入地宫,永不出世!”
    “我们有心想违抗命令,可属实不敢,想找你们拿个主意,可找不到你们啊……”
    “你说什么?”
    三人闻言,脑门一炸。
    将自己重新封入地宫,永不出世?
    你到底要干什么?
    尤其封堪钰,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爹怎么又将自己封回地宫里了?
    您真的不想活下去了吗?
    “爹……”
    他悲呼一声,疯了一样打马向德陵狂奔而去。
    沈炼和裴纶对视一眼,慌忙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