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祖孙论政
作者:河套大圣爷   大明瞎眼嫡长孙,老朱宠我宠疯了最新章节     
    “爷爷~孙儿想法实在太不成熟,您怎么看设内阁这事,可不可以教教孙儿啊~”
    老朱脸上皱纹舒展,这两句话实在给老朱唠的是舒服极了,
    朱元璋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沉声道,
    “大孙儿,咱觉得设内阁这事,弊远大于利。
    第一,就是你手里的权,被他们分了啊!丞相一开始叫啥?那叫宰相!
    无论是丞还是宰,那都是傅的意思!给咱当皇帝的当傅!
    可说归这么说,那胡惟庸不就是个例子吗,丞相这东西,夹在皇帝和官员的中间,到最后还得是倒向官员,
    就拿常家来说,那家宰都不向着自家人了,那还得了?!
    咱手上的权到底也会被分走。”
    朱元璋一番话,说得朱标直点头,显然对于是否成立内阁,朱标更加倾向于父皇这一边,态度是否定的。
    丞相为百官之首,协调百官,
    这两个职能就是相冲突的,
    丞相既然是百官之首,那么就意味着他代表着百官的利益,
    他又需要协调百官,这就意味着他是从皇帝的立场去做这件事的,那这岂不是矛盾的?
    丞相到底是代表着皇帝的立场,还是代表着百官立场呢?
    老朱进入状态,继续说道,“还有,大孙,别怪爷爷这话说的难听,你这那个设立的倒不如把丞相给复立了呢。
    在朝堂之上,最怕的就是政出二门,这内阁都已经不是政出二门了,而是政出多门。
    丞相再不济,他也是一道声音。
    可内阁之中,各数官员,那成了几道声音啊?这不是逼着他们结党营私吗?
    咱看这不好!”
    老朱到底是老朱,哪怕没试过内阁制度,但一眼就把内阁的弊端看出个底朝天,
    内阁发展到后期的最大问题,就是形成党争。
    哪个内阁官员都各自代表,细化出各部分朝堂上官员的利益,而这些官员在内阁中相较于朝堂的利益,他们肯定是更加要侧重于自身和自己代表官员集团的利益,
    当目标一致时,他们就会在内阁内拉帮结派,而当目标不一致时,他们又转头相互攻讦,
    到时内阁之中,哪里还有公事,争的就全都是私事了!
    “第三....”老朱顿了顿,又把声音压下不少,“大孙,这天下到底是你的天下,是姓朱的天下,
    你这把内阁一弄,他们除了没有皇帝名头,实际上皇帝能做的事,他们也能做的不差,这不就是把权交出去了吗?
    那你说这还是你的天下吗?”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看向朱雄英,不由开口说道,
    “大儿子,要不这事儿你再想想吧,你爷爷说的有道理。”
    朱标的态度也很明确,在这件事上,他和父皇是一头的。
    老朱说的这些话并不是危言耸听,都是会实际发生的,就像老朱临死前,给皇族留下的两句话,
    其一,不得复立丞相。
    其二,不得重用阉人。
    哪一件事没说对啊?
    而且,老朱看重朱家江山,和爱护百姓,是丝毫不冲突的,
    说到底,中原地区上千年的王朝都这么过来了,家天下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让老朱凭空想出一个新国家体制,也不合理。
    哪怕后世对中原封建王朝诟病再多,但这个时代,中央专制制度无疑是最合适中原地区的,只胜于雄辩,华夏能绵延上千年之久,中央封建制度功不可没,
    听说抬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华夏文明得益于中央封建制度绵延至今,后来人再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将中央封建制度批得一文不值,实在是没道理。
    所以,老朱的想法很明确,
    这江山要姓朱。
    只要不触碰到这个基本盘,其余啥事都好说,大孙儿设立内阁的行为,在老朱看来,实在是太危险了。
    朱雄英沉默了一会儿,抬头说道,
    “爷爷,孙儿能不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愣了下,痛快道,
    “好吧,你说!
    咱也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
    朱雄英说道,“爷爷,其实内阁的设立是历史趋势,就算孙儿不设,以后早晚也得设。”
    朱元璋皱眉道,“大孙儿,此话何意?”
    “爷爷,您想啊,大明的疆土越来越大,以后的政事也会越来越多,
    您几十年如一日,一天未休的批阅政事,况且都力有不逮,到孙儿这或许还能扛得住,
    可再之后呢,再之后的明朝皇帝生在深宫、娇生惯养,哪里来的的经历和意志去批阅,如此繁重的政事呢?
    到最后,大权还是要旁落,所以孙儿想着,趁着孙儿能控制住的时候,先把那个制度给完整,
    也好过到时候没有准备,再生出祸事。”
    朱雄英此话一出,朱元璋变了颜色,就连一直支持父皇的朱标也神色微动。
    虽然朱雄英与国同运,但他没有一直当皇帝的打算,当皇帝当得太久,难免在后面走向昏庸,恐怕朱雄英也不能例外。
    老朱沉默半晌,他不得不承认,大孙儿这话说的在理,
    朱元璋的存在是特例,废了丞相和中书省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这些本该由丞相和中书省处理的政事全部压在了皇帝一人身上,
    老朱能抗住,不代表以后的皇帝能抗住啊。
    就像朱雄英说的,以后的小皇帝都长在深宫,娇生惯养,哪里有着朱元璋这般超凡的意志力和精力,
    他们享受人生不香吗?我们会去选择如苦行僧一般的皇帝生活?
    而在一旁的朱标更是深有感触,朱雄英的话句句没有指向朱标,但却字字扎在了朱标的心头上,
    这他娘的不就是我的人生吗?!
    朱标下定决心不当皇帝,也是因为这个,一想到自己,一辈子要像父皇那般批阅政事,说实话,朱标是真绷不住。
    就连朱标都扛不住,何况以后的皇帝?
    朱标是太有感触了。
    在心中的天平开始倾向了大儿子。
    父皇说得是体制,而大儿子说得是人事,
    都有道理,也都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