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琮式瓶
作者:东北溜达鸡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最新章节     
    何仁说的官窑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御窑,而是宋代五大名窑那个官窑。
    不过说起来,这个官窑,其实也是官窑。
    这么说可能有点拗口。
    把平时我们口中的官窑换成御窑就比较好理解了,历史上提到官窑,其实指的就是南宋时期御窑烧造的瓷器。
    也就是说南宋时期兴起的官窑,也是御窑的一种。
    我们平时说习惯了,其实不太准确……
    何仁自然有理由激动,宋代五大名窑,他现在已经有其中四个了,就差官窑了。
    这段时间,何仁一直在让周转和石当帮忙收购真正的南宋官窑瓷,可惜宋代的瓷器,理论上不让交易,两人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
    主要是南宋覆灭以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技艺失传,传世的官窑瓷器真的太少了,就算是博物馆里,收藏的也不算多。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杨炳坤的这个官窑瓷是真品,何仁无论如何都要搞到手。
    所以何仁第一个扑到了杨炳坤面前,“杨老,能上手吗?”
    杨炳坤笑眯眯地做了个请便的手势,何仁这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眼前的瓷器拿了起来。
    这是一个高约二十公分的琮式瓶,一般认为是南宋创烧的一种器型,不过目前也发现了一些北宋时期的琮式瓶。
    其实都是仿古,不仅清代喜欢仿古,宋代也很喜欢,而且非常盛行。
    还记得之前何仁在古韵轩直播的时候,有个上门兜售明器的盗墓贼吗?他带来的东西里面就有一个北宋时期的玉琮。
    当时何仁就说过,这玩意是根据良褚文化的玉琮仿制的,琮式瓶就是在玉琮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一般来说是圆口、短颈,方柱形的器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内圆而外方,取天圆地方之说。
    杨炳坤见何仁如此认真,也收起了玩笑心思,“小何,有结论了吗?”
    何仁微微点头,杨炳坤露出一个笑容,他自然知道杜潇文的心思,他也要推何仁一把,“那你就来说说吧,大胆说,别控制。”
    何仁深吸了一口气,“我先说结论,这是南宋官窑琮式瓶,是官窑仿古之作中的佳品。”
    大家对何仁这种鉴宝方式已经见怪不怪了,都在等他的下文。
    何仁朗声道,“造型有别于明清时期的琮式瓶,通体方形,直腹、圈足,造型端庄,整体沿袭了北宋的风格,规整对称,一丝不苟。整个瓶子一共被分为五节,更接近古代玉琮的造型,或者说,有点像把五个同样大小的玉琮叠着放在了一起。”
    众人纷纷点头,何仁这个比喻比较形象,也比较贴切。
    何仁继续说道,“通体灰青色釉,手感沉重,闪烁油光,釉面堆叠多层,并经过反复细刮,釉光下沉但不刺眼。开片大小不一,但纹理布局错落有致,同时伴有冰裂纹……这是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之一。”
    “我们再来看底部……”何仁将琮式瓶翻了过来,“很明显烧造的时候用了垫烧法,底足露胎无釉,可以看到胎是褐色的。这是因为南宋官窑的胎土含铁量极高,也就是传说中的‘紫口铁足’。”
    “南宋官窑继承了汝官窑的简朴,又吸收了越窑和龙泉窑的薄胎厚釉特点,属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的巅峰。”
    “类似的琮式瓶也有发现,据我所知,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
    何仁这番话说下来,其他人都沉默了。
    杜潇文一脸得意,“还有没有人想要补充一下?”
    大家齐齐翻了个白眼,他们倒是想补充,可何仁连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琮式瓶都说出来了,还让他们补充什么?
    杨炳坤笑着问道,“小何,给我估个价?我看看买贵没有?”
    这个对何仁来说一点难度没有,鉴宝眼上都写着呢,他直接按照拍卖成交价估的,“如果上拍的话,四千万一点问题没有。”
    杨炳坤微微点头,和他预计得差不多,这只官窑琮式瓶,花了他差不多两千五百万。
    别觉得少,这可是十五年前的两千五百万,现在要是四千万出手,不好说是赔是赚。
    何仁当下就要和杨炳坤商量一下出手的事情,别说四千万了,五千万何仁都愿意出,毕竟他就差这么一件了……
    杨炳坤也知道何仁的心思,但是他摆了摆手,“小何,这事我们一会儿再说,我还想看看你带来的信封,里面是手札?”
    何仁叹了口气,也知道急不得,只好把赵孟頫的手札拿了出来,小心地铺在桌子上。
    本来大家看信封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不就是一个清代的信封吗?完全没有价值。
    可当何仁把信平铺在桌子上以后,立刻就有反应快的人叫了出来,“赵孟頫?”
    “什么?”
    “是真迹吗?”
    “骗人的吧?”
    现场一片哗然。
    倒不是他们见识短,主要是赵孟頫的真迹实在太少见了,就算流落到民间,也是在大收藏家或者有钱人手里,一般人很难现场看到真迹。
    他们只能去博物馆里看,还要等特定的展览时间,不然看到的不一定是真迹……
    “吵什么?!”杜潇文呵斥了一句,“一个一个来,看看你们那个样子,只是一封赵孟頫的手札而已,又不是《洛神赋》!”
    好家伙,连何仁都忍不住撇了撇嘴,赵孟頫的《洛神赋》?十五年前就拍了八千多万,现在只要拿出来,最少九位数。
    杜潇文可真敢说……
    接下来,就是几位老前辈轮番上前鉴赏,本来应该唱主角的小辈们,反倒是被挤到外面去了。
    没办法,他们也不敢多嘴,谁让围在桌子面前的都是他们的叔叔伯伯呢?
    有杜潇文和杨炳坤在,不会出现有人把手札抢了就跑的情况出现,何仁放心地走到一边,开始看其他人带来的东西,他想看看,除了官窑琮式瓶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值得入手的宝贝。
    别说,还真让他发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