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
作者:东北溜达鸡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最新章节     
    也不怪何仁激动,天青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代表着汝窑。
    最重要的是,这个天青釉圆洗,还是磊叔拿出来的。人家之前拿出来四样东西,都是宋代的,那岂不是说这个圆洗也是宋代的?
    宋代的天青釉……不是汝窑是什么?
    何仁开了鉴宝眼,上面确实写着“汝窑圆洗”四个大字,但问题在于这个圆洗价值远超五千万,鉴宝眼只能起个参考作用。
    何仁第一感觉就是磊叔和红姨在给他做局。
    老两口用靖康通宝勾引何仁上钩,然后拿出三件宋代的小物件,最后再用假的汝窑收尾……
    何仁自己都觉得离谱,先不说这个成本有多高,要真是局,那老两口的演技也太好了吧?妥妥的奥斯卡影帝和影后啊。
    是不是汝窑,一试便知。
    虽然鉴宝眼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是不怕,何仁手里可是有一件真正的汝窑瓷碗。
    就算是裂开的,那也是汝窑!
    他知道如何鉴定……
    没等何仁上手呢,吴钢先上手了,他把圆洗拿了起来,喃喃自语,“这也不是鱼缸啊……”
    何仁傻了,刚想怒斥吴钢,可又怕吴钢一激动把东西摔了,那何仁就要追悔莫及了。
    “刚子,先放下,没看里面还有鱼吗?”
    “哦,对……”磊叔听何仁这么说,也有点不好意思,出去拿了个脸盆,把圆洗清空,刚要递给何仁,就被何仁拦住了。
    “磊叔,放桌子上就行。”
    磊叔刚把圆洗放在桌子上,吴钢又要上手,被何仁一把推到一边,“你毛手毛脚的,离远点。”
    吴钢特别委屈,可何仁说的话又不能不听,只好站在一边问道,“师父,这看起来有点像笔洗,直径得有四十公分了吧?”
    何仁小心翼翼地将圆洗捧了起来,随口说道,“什么叫像?就是。这是典型的天青釉圆洗,确实挺大的,那就更难得了。”
    “天青釉?”吴钢一怔,然后喊了一句,“汝窑?”
    吴钢突然来了这么一嗓子,吓了何仁一跳,手一抖,圆洗差点摔了。
    何仁把圆洗放在桌子上,拍了拍胸口,才指着吴钢一顿输出,“你喊个毛?不知道别人鉴定的时候尽量不要大声喧哗吗?万一摔了怎么办?”
    这次吴钢倒是没有觉得委屈,而是觉得震惊,“师……师父,真是汝窑?”
    “还不知道……”何仁挥挥手,“别吵吵,我要仔细鉴定一下。”
    何仁此话一出,屋子里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虽然不知道汝窑的具体价格,但也知道是有名的瓷器,非常贵。
    尤其是安卫国,他的一个清代的青花釉里红灯笼瓶,都卖了一千五百万,这要是宋代的汝窑圆洗,那得是什么价?五千一百万?
    何仁这一鉴定就是将近一个小时,给大家都看饿了,可又不敢催促何仁,甚是难受……
    好不容易等何仁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张诺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样?”
    何仁拿起茶杯,咕咚咕咚灌了一肚子凉茶,这才微微点头,“没看出破绽。”
    众人都是一怔,磊叔忍不住问道,“何专家,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没看出破绽是什么意思?”
    何仁微微摆手,示意磊叔别急,“要是一般的古董,我肯定就下结论了,但这可是汝窑,再谨慎也不为过。”
    磊叔还是不太明白何仁的意思,张诺则是说道,“那你给我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仁点点头,开口道,“鉴定汝窑的方式和标准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五点,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
    “所谓青如天,就是指汝窑的釉色。周董的《青花瓷》你们都听过吧?‘天青色等烟雨’,其实说的就是汝窑。”
    何仁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向面前的圆洗,“你们仔细看,有光的时候,釉面青中泛黄,关了灯,又青中偏蓝,这就是标准的天青色。”
    吴钢举手,“我知道,天青色是有工匠问宋徽宗,汝窑要烧什么颜色。宋徽宗不说话,只是指天。当时恰好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抹青色,所以汝窑便以‘天青色’为目标……”
    “你这是故事,做不得准。”何仁连连摆手,“真正的原因是烧制天青色釉需要比较高的湿度,古代没有控制湿度的办法,只能等空气湿度大的烟雨天才能烧制成。所以才有‘天青色等烟雨’这个说法。”
    “呃……”
    吴钢傻了,他还真不知道这一点。
    张诺问道,“那面如玉呢?”
    “就是指瓷器有玉感,所谓‘似玉、非玉,而胜玉’,就是汝窑的一大特点,这个笔洗也很符合,离远看,确实像是玉做的。”
    这一点大家都没什么意见,磊叔刚拿出来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青玉缸呢,没想到是瓷的。
    “至于蟹爪纹,也有叫蝉翼纹的,说的是釉面开片。汝窑瓷施釉更加肥厚,有时候会比其他瓷器厚上数倍,甚至还有釉比胎厚的情况。由于冷热膨胀的程度不同,烧成冷却后,便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独特斜向开片,透明无色,光线折射效果既像蟹爪,又像蝉的翅膀。就像是蝉翼的纹理一样。”
    没等几人开口问,何仁又打开了手电筒,还不断调整着方向,大家这下看明白了,开片的纹理确实跟何仁说的一模一样,不过相比之下,张诺觉得更像是冰裂。
    何仁点点头,“也有说是冰裂纹的,只是名称不同,意思都一样。”
    张诺也没纠结,继续问道,“那晨星稀呢?”
    “这说的是气泡,你们自己看。”
    何仁把手里的放大镜递给张诺,张诺低头看向釉面,何仁又打开手电筒,解释道,“刚才说了汝窑的瓷器釉比较厚,里面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打了光以后,就像晨星闪烁。”
    “真的在闪!”
    张诺都惊了,连忙将放大镜交给吴钢,让他也看看。
    然后就是所有人都惊了,张诺问道,“这是什么原理?”
    “这是玛瑙入釉造成的,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也叫棕眼。”
    “至于‘芝麻挣钉釉满足’说的就是底了,汝窑在烧成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青瓷,用的是满釉支烧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烧成的瓷器,会带有支钉痕,只有芝麻粒大小,非常规整,还是一釉到底,不留圈足。其它窑口很少能烧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