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熹平石经
作者:东北溜达鸡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最新章节     
    魏瑞祥看了一眼何仁,这么短的时间,何仁就找到好东西了?
    也不怪魏瑞祥这么想,根据何仁以往的德行,没找到好东西,他也不会这么说,还都要了,这么多拓本和写本,得卖到什么时候?
    不过魏瑞祥也没有戳破,且不说何仁对他有恩,就算两人不认识,通常也不会当面拆台。
    当然,主要问题是,魏瑞祥根本没看出来有什么好东西,想拆台都没处拆。
    “柳老板,你就没有什么藏货吗?”
    柳老板哈哈一笑,“真没有了,好东西早就让别人抢走了,魏老板还是来晚了。不过嘛……”
    “不过什么?”
    “不过我手里有本医书,是唐代写本,但是真假不能确定。”
    “唐代写本?”
    何仁也来了兴趣,先不管真假,唐代写本的价格就不便宜,随随便便几百万,如果是完整的写本,或者有书法方面的价值,几千万,上亿也有可能。
    柳老板点了点头,“以前我肯定是不敢卖的,不过下个月我就要移民了……两位如果有意,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何仁和魏瑞祥对视一眼,不管真假,他们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不说别的,何仁手里还没有唐代的古籍呢,如果合适,他肯定是想入手的。
    柳老板也很高兴,他指了指门外,“还要劳烦二位多等一会儿……”
    何仁和魏瑞祥点点头,正好他们先把东西运回去,三人约好了晚上见面,何仁就和魏瑞祥找车回了古韵轩。
    一到店里,何仁发现吴钢还没下播呢,魏瑞祥也大感奇怪,“刚子也开始直播了?”
    何仁哈哈一笑,“我让他给我当二台,顺便磨炼一下他的鉴宝技巧。”
    魏瑞祥一怔,随即点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直播鉴宝确实能锻炼人,何老弟有心了。”
    何仁很是受用,“就是刚子还有点紧张,放不开……”
    何仁话都没说完呢,就听到吴钢在那激情开麦,“大哥,您这九块九包邮。”
    “这个贵点,我能出到二十九。”
    “这个更贵一点,少四十九您别卖!”
    魏瑞祥看了一眼何仁,意思很明显了,你管这叫紧张放不开?这放得太开了好吧?
    何仁也傻了,吴钢这是在模仿自己?自己平时直播的时候有这么招人烦吗?
    两人走过去一看,何仁也绷不住了,大哥桌子上摆了一排东西,什么茶盏、手串、核桃应有尽有,何仁甚至还看到了几个铜镍合金带点铅的雕像。
    何仁忍不住来了一句,“大哥你是收废品的吗?”
    全场安静!
    然后就是一阵爆笑,魏瑞祥终于知道吴钢是跟谁学的了……
    吴钢回头看了一眼何仁,满脸崇拜,不愧是师父,一句话就给对面大哥干没电了!
    “继续努力!”
    何仁拍了拍吴钢的肩膀,然后就和魏瑞祥走到另一边喝茶去了。
    喝了两轮,魏瑞祥终于忍不住问道,“何老弟,那些拓本和写本中有好东西吧?”
    何仁乐了,“我还以为你能一直忍住不问呢。”
    魏瑞祥也乐了,“我实在是没看出来,何老弟能否给我解惑?”
    何仁点点头,让魏瑞祥稍坐,他自己则是走到一堆纸箱子面前,从里面挑了一本出来。
    等何仁回来的时候,发现张诺也过来了,他问道,“你不用看着吗?”
    张诺撇了撇嘴,“刚子天赋比你还强,根本用不着我,飞子就能应付。”
    何仁惊了,“怎么可能?我可是天生鉴宝圣体!”
    张诺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不过她也得承认,何仁确实在鉴宝方面有天赋,“刚子是天生抽象圣体!”
    “啊?”
    何仁麻了,他怎么没发现?
    “你不在的时候,他骚话可多了,你就别担心他了,又捡漏了?”
    何仁一时之间还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觉得自己也挺抽象的……
    魏瑞祥则是已经把书接过去了,咦了一声,“这是……《熹平石经》?”
    张诺一怔,“《熹平石经》?朱熹写的?”
    魏瑞祥连连摆手,“《熹平石经》是最早的官刻儒家石经,始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张诺还是不太明白,“石经是什么经?刻在石头上的?”
    “就是刻在石头上的。”何仁这时候已经调整好了心态,解释道,“《熹平石经》以七经,也就是《鲁诗》《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和《论语》刻石。前后花了八年时间,共刻成四十六块高三米多,宽一米多的石碑。”
    “刻完之后整个洛阳城都被惊动了,不对,应该是全国都被惊动了。当时这些石碑就立在太学门前,每天都有超过一千辆车来观摩或者抄写。走着来的更是不计其数,都造成交通堵塞了,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张诺都听傻了,“不至于吧?就算是东汉末年,也不用这样吧?”
    “还真至于。”何仁乐了,“东汉末年,还没有雕版印刷,造纸术也不算发达,纸张很贵。很多书籍只能写在竹简或者绢布上,价格自然非常高。而且大多数的经典书籍都把持在世家豪强手中,寒门学子很难有机会看书。”
    “《熹平石经》算是一口气将七本经典儒经一次性公开,你说至不至于?”
    张诺惊了,“既然这样,汉灵帝为什么要刻经?要广纳贤才?”
    “没有的事。”何仁摆摆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典不但是官方教科书,还是评判是非的标准。”
    “汉安帝刘祜在永出四年将六经整理出来,用漆书写藏于兰台,史称‘兰台漆书’,考试什么的都以这个作为标准。”
    “然后问题就来了,六经其实有很多种版本,但是考生不知道‘兰台漆书’用的是哪个版本,于是就有人开始贿赂掌管‘兰台漆书’的官吏,把上面不同的地方改成自己的版本,方便他们拿到好成绩。”
    张诺人都傻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何仁两手一摊,“更离谱的是改得太多,最后改成四不像了,蔡邕就提议,重新校订整理,然后加上了《论语》,这才有了《熹平石经》。”
    张诺懂了,然后又问道,“你这一本就是《熹平石经》?这么薄薄一本,全背下来也没多难吧?”
    何仁一拍脑门儿,“你开什么玩笑?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完整的《熹平石经》一共二十多万字……”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