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抱着朱翊钧上马车,心有余悸地直拍胸口。
“钧钧啊,我今天才知道言语的威力有多大。如果不是李大夫来得及时,海瑞这个年纪被气得中风也有可能。”
那样的话,他简直达成史诗成就。
如今虽然没那么严重,但这么一闹腾,事情肯定瞒不住……不久之后,全京城都会知道晏珣喷晕海瑞。
奇闻也!
想一想自己被一群翰林小伙伴围着打听消息,晏珣就觉得脑阔疼。
小钧钧是没有烦恼的,他很快抛下方才的惊吓,认真地说:“三!”
“知道!住三天!钧钧今天表现得很棒,还会保护珣珣!珣珣感动得老泪纵横。”便宜老父亲晏珣贴贴朱翊钧的小脸蛋。
呜呼!有这样的好大儿,父复何求!
裕王对不起……我是要跟你争一争爹位的~~
今日有些惊险,晏珣将朱翊钧送回王府,约定过两日收拾好屋子,再来接钧钧。
朱翊钧迈着小短腿回房,拖出猫窝柳条筐,指着他的箱子。
去山东的时候,就是这个箱子装他的衣服。
冯保小跑追进来,发现朱翊钧的动作,忍不住笑道:“小世子要收拾行李?王爷方才说了,过两天你再去晏家住。他家要先收拾屋子,今天不能去。”
朱翊钧很固执地拖箱子……拖不动。
冯保只能叹气帮忙。收拾吧,慢慢收拾。
裕王从侍卫口中知道海家发生的事,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海瑞是什么人?
鄢懋卿被喷得绕路走,胡宗宪都不愿招惹。这样的大杀器,居然被晏珣喷晕?
“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裕王喃喃地问。
侍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请示:“属下去打听?”
裕王摇头:“不必。如果能说,晏珣一定会告诉我。如果他不想说,一定是不方便给我知道。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为我好。”
侍卫们:……殿下真是自信。
其中一个机灵些的提议:“殿下如果好奇,可以跟小世子打听。他最聪明,说不定听到什么。”
裕王觉得有理,又去找胖儿子贴贴。
朱翊钧满脸单纯无辜……不想说的时候,就是听不懂。
晏珣送完朱翊钧回到家中不久,李时珍找上门。
“你送些红枣鸡蛋就罢,为何要送阿胶?老太太很为难。我劝了好一会儿,她才勉强留着,又焦虑给你家送什么回礼。”
晏珣摊手:“是阿娘的意思。初次登门拜访,怎么也要送好一点。至于回礼,真的不用太在意。”
关于这方面,李时珍也感慨老太太的顽固。
但是老人家年长,他不好直说。
“这次多谢你。我那日好说歹说,都没法说服刚峰,还得是你出手。”李时珍佩服地看着晏珣,“英雄出少年!”
“我不少了!”晏珣反驳一句。
同党之间对对眼神,一起高兴地笑。
这就是一起干过好事的交情吧?
(历史上,海瑞上了那一道致命的奏折后被打入天牢,不久之后嘉靖皇帝驾崩。在一片混乱之中,海瑞的两个儿子夭折。
再之后,王氏突然死了。《万历十五年》说王氏的死非常可疑。
海瑞后半生郁郁寡欢、意志消沉,除了认为自己逼死君父,还觉得儿子的死是报应。)
晏珣不知道历史详情,隐隐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
扇动蝴蝶翅膀,救下好些人的命,也改变海瑞令人惋惜的下场。
坐在腊梅树下,李时珍摇头:“你挑唆海瑞去查户部的账,他真的要出这个头。到时候徐阶和赵贞吉知道是你挑唆的,看你怎么收场。”
晏珣淡定笑道:“徐阁老是老好人,会跟我计较吗?其实徐阁老也想兴利除弊,让海大人动手正好。”
徐阶是“老好人”,得罪人的事不愿意做。
晏珣帮着推出海瑞,正中徐阶下怀。
李时珍弄明白这些弯弯绕绕,揉着眉心感叹:“你是天生做官的,我一把年纪都没你心思深。我的长子建中已经中举,准备下一科会试,让他来给你做幕僚?”
士林传闻,只要给晏珣做幕僚的都能进士。
对李时珍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儿子学习晏珣的特殊本领。
晏珣爽快答应,免费劳力还嫌多吗?
徐渭跟着胡宗宪去小琉球上任,只带了妻子和小儿子,把随时拔刀的大儿子徐枚留给晏鹤年教导。
晏鹤年带着徐枚去治河。
玉不琢不成器,粗活重活给徐大公子干。
像海瑞家没有仆人,种菜、挑水、劈柴这些活都得自家人干。
晏家就不一样,总有人送儿子过来做苦力。
李时珍走后,晏珣亲自给朱翊钧收拾房间,就在他自己的房间,加一张小床。
小钧钧终于可以跟珣珣爹一起睡,听珣爹讲那遥远的故事。
朱翊钧抱着黑猫布偶,带着花猫奴奴住进晏家的那日,通州码头来了一个满面沧桑的年轻人。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嗟往事,空萧索。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年轻公子吟诵着,唏嘘感慨。
哈哈哈!京城!
我汪德渊又来啦!
跟在他身边的是汪李晏平安,已经中秀才、迟迟不中举人,决定到京城找晏珣特训。
汪平安小声提醒:“渊哥,你漏了几句。”
汪德渊瞪眼:“我故意的!平安,以前你叫我‘哥哥’,几年不见怎么要加个‘渊’字,你有几个好哥哥?”
汪平安说:“我毕竟不是汪家养子了。”
“等你中举,把姓改过来再说!”汪德渊哼哼。
人家申时行作为徐家养子,中进士入翰林院之后才改姓的。
汪平安叹气:“哥,你一定要揭我的短?我是没中举,但是秀才是实打实自己考中的。”
汪德渊:“……人人都说我是被战事耽误,否则早就中举!我是南监首席,陈先生亲自认证。”
陈谨回乡守孝,遭遇乱兵打劫。幸好有晏鹤年的提醒,提前请了汪德渊到家里“补习”,才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汪德渊当时带着的,都是跟戚继光上过战场的老兵,区区乱兵一哄而散。
陈谨感激学生汪德渊,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把他当“南监首席”培训。
不考一个乡试解元回来,就是丢陈状元的脸!
汪德渊这才发现,什么叫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南监首席不是那么好当的。
头悬梁锥刺股都是小事,他累得快那个不行了!
陈老师恩将仇报啊!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汪德渊为了下半身幸福着想,带着随从连夜跑路……
因戚继光已经去了小琉球,他就来京城,途径扬州时拐带平安。
为什么要带上平安?
好用啊!
跟在戚继光军中这几年,他受了太多苦。
往事不堪回首。
只有看到平安,汪德渊才能恍惚想起曾经招摇过市的大少爷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