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未婚男子的公敌
作者:山的那边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最新章节     
    朱翊镠拿出开得最好的一支梅花,献给张居正:“送张阁老,人生璀璨如红梅。”
    哟嚯!
    小嘴还挺会说话的。
    “我谢谢你啊!”张居正无奈收下花,又称赞:“晏秋生和王衡的文章都写得很好。”
    这两个孩子听了,都高兴地扬起无形的大尾巴,一人一句跟张居正讨论文章。
    ……主要是想听张阁老具体夸哪里好!
    不是三岁小孩儿了,要学会主动找夸。
    “我呢!我呢?我特意带了功课出来!”朱翊镠着急地问。
    张居正保持微笑,和蔼地说:“你很认真,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留白?”
    “不会写的字就空着啊!”朱翊镠理直气壮。
    他再过几个月才满五周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尤其是“镠”字,笔画还特多,都快把他写哭了。
    张居正更加确定,以潞王名义送上的陈情疏不是其本人的意愿。
    幕后之人是皇帝无疑。
    皇帝能有刀刃向内的决心,让张居正更有信心解决帝国的种种弊端。
    他也看出晏秋生和王衡“再夸夸我”的心思……
    有真本事的小孩儿得意洋洋不会讨人厌,只会让张居正觉得“真可爱啊!我当年也是这样的吧?”
    三个小孩子完成任务,心满意足地离开张府。
    朱翊镠抱着一怀抱的花还有些不满足,天真地问:“张阁老,我可不可以挖两棵树回宫?”
    “不可以。”张居正断然拒绝,“晏家有两株腊梅,花不比红梅差,你去挖吧!”
    祸水东引!
    别以为就晏文瑄会“借刀杀人”、“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十八般武艺,谁都不傻!
    朱翊镠只能遗憾放弃。
    他内心有一套标准,晏珣是太子哥哥的老师……晏珣的树就是哥哥的树,挖哥哥的树后果很严重。
    身边的太监悄悄告诉过他,要尊敬太子,不能惹太子生气。
    一通连吃带拿,熊孩子们终于走了,张居正不禁松了一口气。
    孩子们出张府没多远,遇到其他来张府的访客,只见马车上挂着“新建伯”的灯笼。
    晏秋生看了一眼,对王衡说:“你的本家啊!”
    新建伯是王守仁的封号。
    王守仁去世后,封号一度被剥夺。
    隆庆元年,皇帝念及前代功臣,复诏追封王守仁为新建侯,其后人可世袭伯爵爵位。隆庆二年六月,王守仁的儿子王正亿奉召袭封新建伯。
    现在来张府的,是王守仁的儿子王正亿。
    迎面碰上内阁阁老晏府的马车,新建伯府的马车停下想要避让。
    晏府的车夫先一步停下避让,让对方先过。
    双方交错而过时,王正亿拉开车帘,正好看到三个大小番薯的脸……他们也拉开了车帘。
    听随从说是晏家的少爷们,王正亿很困惑,暗暗寻思:“是我不在京城太久,消息不灵通吗?不是说晏文瑄没娶妻?竟然有几个小少爷了?阮公公还跟我说亲……哼哼,要看看,再看看。”
    晏珣是京城未婚男子的公敌!
    众人都暗暗打赌,谁能解决掉这个老大难的单身汉,还京城的上空一片朗朗乾坤。
    阮瑛又悄悄给晏珣物色了一个“王姑娘”。
    合着就是要“亲上加亲”,跟王家的姑娘杠上了。
    ……
    皇帝、陈皇后和李贵妃和朱翊钧都收到了朱翊镠送的红梅。
    “我本来不想要,可张阁老一定要送。他说把最好的花送给母妃,母妃就不生气了。”朱翊镠信口开河,耍起小聪明。
    他想调和外祖家和张阁老的关系。
    但……张居正特意点名给李贵妃送花,是不是有一点点不对劲?
    皇帝问:“你们都是怎么说的?”
    朱翊镠词穷了,眼珠一转:“张阁老十分热情,人又慈祥,一直夸我读书认真、文章写得好。”
    皇帝摇摇头,小儿子的水平怎么样,他还能不知道?
    他问跟着朱翊镠出门的太监,从太监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所以说,不要相信小孩子的话。小孩子不会撒谎,但是会胡说八道。
    李贵妃尴尬又气恼:“你怎么还折别人家的花呢?晏秋生和王衡都不折。”
    “是他们帮我折的!我那么小,怎么够得着?”朱翊镠着急解释。
    母妃休想冤枉我!
    李贵妃找到理由,说都是外头的小孩子带坏乖巧无辜的小镠镠。
    皇帝笑道:“都是小事,随他们去吧!朕看这些花很好!挑出几支最好的,送给高先生。”
    别人借花献佛,皇帝借花献老师!
    朱翊钧有样学样,也挑几支送晏珣。
    传出去!张阁老给高阁老和晏阁老送花!
    高仪和殷士儋:什么意思?他们搞小团体,把我排斥在外?
    朱翊镠亲自去给张居正送礼,还是太子写的“责难陈善”,是在表明皇帝的态度。
    皇帝用人不当、过分信任外戚,才有意外祸事。
    皇帝承认自己的错误,认可张居正对李家的处理,并鼓励百官向张阁老学习:勇于规劝皇家的过失、提出好的建议。
    消息传开,李伟一家也得缩着脖子,不敢再折腾。
    说来可笑,李伟竟然找到汪德渊头上。
    汪德渊奉命以山东道监察御史的身份监督募兵,一去就要一两年,这几天忙着收拾行李、跟亲友告别。
    李伟却让人去找汪德渊,说是请汪大人过府一叙、有事相托。
    汪德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接拒绝——不是在下不识相不给面子,可皇上让您老闭门思过,我上门打扰是不是不太好?
    他重点强调“闭门思过”四个字,把李家的人气得脸色发绿。
    汪德渊不用管李伟私底下怎么骂骂咧咧,卷起包袱带着妻儿、义子、幕僚随从,浩浩荡荡赴登州上任。
    当初送李开先回乡,汪德渊在山东住过不短的时间,知道那里的气候……冬日和初春都很冷,海边也会有大雪,要带上厚棉衣和大毛衣裳。
    “戚将军的牌坊是太子殿下督建的,气势宏伟精美绝伦,还有晏贤弟和王世贞大人的画,我带你们去看。”汪德渊对妻儿说。
    他的妻子顾淑芳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在比儿子这方面,他赢了晏珣一局。从今往后,晏兄就是晏贤弟。
    官员外任是常有的事,和之前随军出征广西相比,外派山东监督募兵可以带着家人上任,名副其实的大肥差。
    顾淑芳常听汪德渊唠叨,对登州很期待,舒尔哈齐也很期待。
    他听说,从登州出海不过几日就能到辽东,是不是可以回家乡走一趟呢?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现在过得很好。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汪德渊没留在京城过年,匆匆启程赴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躲避李家。
    罗万化见状,也带着老母亲和妻儿去福建赴任……他去的,是汪德渊去过的地方。
    晏珣的便宜表侄杨仲泽升了漳州知府,也还在那里。
    晏珣送别两位朋友,请罗万化给杨仲泽捎一封信。
    不管身在何处、官居何职,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