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近乡情更怯,远归的游子心中忐忑不安,在家的爹娘总会兴奋又紧张。
隆庆皇帝有些魂不守舍,对每一个来汇报工作的臣子都拉几句家常——
“你儿子最近怎么样?有没有惹你生气?我儿……”
三句不离“我儿”,很快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对任性的太子很满意。
这有什么问题?
乌鸦都觉得自家孩子最漂亮,黑得五彩缤纷。
有几个想不开的,说了几句太子不该顺路跑那么远,让父母担忧是不孝。
皇帝琢磨,看来太子还没有完全征服大臣,否则怎么还会有人说他的坏话?
总而言之,无论是旁人的夸赞还批评,在皇帝眼中都是我儿最优秀。
这日,太子的仪仗刚到京城,就被接进宫中,吕调阳作为总领南巡大臣,还有收尾的工作……比如说安排正亲町的住处、接下来还有个献俘仪式。
晏珣可以直接回家。
他伸伸懒腰,对随行的侍从说:“儿郎们!回家!”
各回各家!各找各爹!
就算三十岁,有爹在他就是少年!男人至死是少年!
……
朱翊钧带着一箱箱的礼物,兴高采烈地回宫,谁知刚回去就遭遇一个下马威。
“殿下,娘娘知道你没有向皇上请示私自出海很生气,说让你在这里跪着。”太监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
“母妃?”朱翊钧瞪大眼睛。
“是。”
陈皇后很想得开,对皇子公主素来慈爱,不肯做恶人。
听到是生母的命令,朱翊钧无奈又失望,老老实实跪下。
……希望父皇收到消息,快点来救我。
他跪在地上的时候,恍惚隔着时空看到另一个自己,总是这样被母妃罚跪。风吹落叶、寒冬酷暑,少年胖子孤零零跪着,母妃说是为他好。
想到特意给母妃准备的珍珠、珊瑚,朱翊钧鼻头一酸,眼泪涌了出来。
皇帝知道今日儿子回来,但碰巧有关于黄河秋汛的奏折,紧急召内阁和工部官员进宫商议。
太监知道国事要紧,也不敢进去打扰,只好耐心在外头等着。
他是看着太子长大的,也心疼太子,心想李贵妃脑子糊涂了。
传到外头去,固然有人会说李贵妃贤良,对儿子要求严格、爱子之深为之计长远。
可是,会伤了太子的心。
再说,有皇上和陈皇后在,还轮不到李贵妃来罚太子。
终于等到殿内的会议结束,大臣们见太监急急忙忙进来,都猜到是太子进京了。
工部尚书朱衡笑着说:“皇上日盼夜盼,殿下可算回来了。不知胖了还是瘦了?”
皇帝笑道:“胖瘦都不要紧,我猜他肯定高了、黑了。”
众臣说笑着告退,皇帝站起来,径直回后宫……他早就吩咐下去,接到太子就送去李贵妃那里。
为了太子去倭国的事,李贵妃忧心忡忡,掉了好些眼泪。
该让太子好好安慰他母亲。
太监连忙跟上,禀报:“娘娘知道太子回来,没有让他进屋里,罚他在园里跪着。”
“什么?!”皇帝又惊讶又生气,连忙让人先去把太子扶起来。
李妃……这是搞什么?
皇帝很喜欢李贵妃,此时也觉得李贵妃做得不对。
皇帝赶到李贵妃宫中,见朱翊钧已经坐在一张椅子上,低着头。
李贵妃在旁边冷着脸说:“你还委屈吗?你长大了,耍太子的威风,母妃管不得你!那些大臣也纵容你!倭国是你该去的吗?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你让母妃怎么办?”
说到这里,李贵妃声音哽咽,眼泪唰唰往下掉。
她没有皇帝的心那么大,听到儿子巡去倭国还笑得出,到处跟人夸儿子勇敢。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危。
朱翊钧是她的长子,是所有弟弟妹妹的长兄,怎么可以如此任性不负责任!
“把你的头抬起来!”李贵妃呵斥了一句。
她更气恼的,是吕调阳和晏珣、陆绎这些人,怂恿着太子玩得野。可是她不能说外臣什么,只好把气出在儿子身上。
至于田义这些人,慢慢再责罚。
“好了!”隆庆皇帝走进来,摆摆手让众人免礼,和煦地说:“儿子没回来,你日日悬着心。现在他回来,你又那么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高兴他回来。”
过去做裕王那些年,他很重视家庭,过年会跟妻儿一起包饺子。
和妻儿的相处,就像民间的夫妻、父子。
“皇上来了!”李贵妃抹着眼泪,对朱翊钧咬牙道:“让你父皇训你!”
朱翊钧感觉到父皇走到自己跟前,赌气地转过脸……父皇母妃都是扫兴的!我的礼物不送给你们了!
“你知道最近有多少奏折弹劾吕调阳和晏珣吗?你自己任性,倒连累带着你的人。”皇帝淡淡地说。
“不关他们的事,是我要去的。”朱翊钧闷闷地说,“父皇没说不让我去,不就是默许我去吗?”
……逻辑鬼才~~
皇帝摸摸胡子:“如此说来,是朕的不是。所以朕把弹劾的奏折都压下了,还逢人就夸你,让那些人无话可说。”
“父皇?”朱翊钧终于抬起头。
……父皇跟我是一伙的?
皇帝很想板着脸,可是看到儿子就忍不住笑:“哎呀呀!父皇看看……真的黑了瘦了?田义他们没有好好照顾你?在外面有没有乱吃东西?”
听说倭国有秀色可餐的美人宴,皇帝有一个朋友很好奇。但儿子太小,想必没有体验过。
朱翊钧的眼睛湿漉漉的,长睫毛挂着泪珠,鼓着脸说:“我有好好吃饭。晏老师天天盯着我,怎么可能乱吃东西……他们在山口吃到了河豚,竟然没有中毒。”
“跟朕好好说说这次出门的事。”皇帝很自然地坐在太子身边,目光柔和地看着儿子。
“父皇不怪我了?”朱翊钧问。
“不怪。你亲自把正亲町带回来,是扬我国威。”皇帝笑道,“你皇祖父想做而没有实现的事,我们父子做到了,朕怎么会怪你呢?”
隆庆七年,大明太子朱翊钧,年十一岁,俘虏倭国国君送回京城,请皇帝发落。——《明实录》
想一想后世史书的记载,隆庆皇帝就激动自豪。
李贵妃目瞪口呆地看着事态发展……不是让皇帝训儿子吗?怎么这爷俩笑容满面聊到一块?显得自己的悲伤生气很虚假。
她尴尬又羞恼,想进里屋躲着,又好奇朱翊钧的旅程,终于叹了口气,默默在一旁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