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两对父子
作者:公之安处   从嬴政开始盘点最新章节     
    东汉末年。
    年轻的曹丕看着属于朱棣的英雄史诗,深深的沉浸其中。古代的精神娱乐本就匮乏,更别提这种级别的影音享受了。
    作为建安三曹之一的曹丕,高超的文学素养,让他面对朱棣这种率兵千里奔袭的桥段更为激动。若不是在曹操跟前,曹丕恨不得马上提笔作诗。
    看着儿子的神情,同样才华横溢的曹操知道他的感受,也明白曹丕的激动。但同时作为一个领袖,他也很清楚,曹丕文学修养算的上不错,但他的军事水平是万万排不上号的。
    想到这里,曹操开口了:“亲率大军,千里奔袭,一路上斩将拔旗,这朱棣可有冠军侯之风采?”
    曹丕想都没想,回答道:“足可与冠军侯相提并论!”
    “可你要知道,他这是在争命!”
    曹操突然加重的语气,吓了曹丕一跳,他有些愣神的看向自己的父亲。
    曹操继续说:“在有些文人来看,朱棣此行可谓英雄。可在孤眼中,他也只是迫不得已,若非别无他法,他绝无可能行此计。”
    曹丕有些不解:“父王不也多次亲征吗?汉中之战,父王如此高龄仍要亲赴前线,如今怎又如此?”
    曹操叹息一声:“你随我多年,大小战事也不少经历,怎么还是如此?孤早年与袁绍争锋,官渡之时,孤亲率骑兵突袭乌巢,你可知为何?”
    “为何?请父王示下。”
    “当时袁绍势大,我军中不乏有人与袁绍暗通款曲,孤若不亲赴前线,谁人肯为我曹氏卖命?到那时,坐在这里的恐怕就是袁家父子了。”
    曹丕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曹操终究是年纪大了,缓了一会才继续说道:“可自从孤平定北方之后,你可见为父再亲临战阵过?”
    “这却是少见。”
    “一个是孤确实老了,不比年少之时。再者便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为父身系社稷天下,万一有所闪失,天下生乱。”
    曹操说的很有道理,可曹丕还是不太明白,曹操跟他说这些干嘛。
    “孤见你观这朱棣奋命,心神激荡。为免你日后冲动,为父也要多嘱托几句。”
    如今的曹操才有了几分慈父的样子,曹丕有些出神,自他记事以来,何曾见过父亲对自己露出过这番神情。他所见到的曹操从来都是严厉的,这样的神情往往都是展示给曹植或者曹冲的。
    “孤命不久矣,待孤死后,你便是魏王,日后还会是魏帝。可你要知道,你统军的本事是比不上孤的,面对刘备和孙权,你要切记,不得意气用事。合适的事,要交给合适的人去办,为君者不要轻涉险地。否则事有万一的话,损兵折将到在其次,威信丧失才是最大的损失。”
    曹操这话非常中肯,历史上曹丕三次亲征东吴,都是损兵折将,收获了三场失败。
    曹丕这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激动的文人之心平复了下来,口中称是。只是心底还是有一丝的不服气,比不过曹操他认了,可孙权这种人他还不如吗?
    曹操自是不知道曹丕在想什么,看到他好像听进去了,一时间也宽慰了许多。
    大唐天宝年间。
    相比三国时期的曹氏父子,大唐的这两父子关系就不那么融洽了。
    未来的唐肃宗,现在的大唐太子李亨,被亲爹李隆基给关在了府中,名为闭门读书,实为圈禁。
    看着天上的神迹中,朱棣一路过关斩将,直奔明朝首都而去,李亨的内心也忍不住有些激动。满心都是一个念头:“彼可取而代之!”
    身旁的亲信太监李辅国也看出了主子的心思,在一旁低声询问:“殿下,如今宫里那位又在抓权了。何不趁着安禄山那里在大战的良机……”
    说着,李辅国眼神阴狠的向下一挥手。
    李亨怦然心动,他忍了太久了,身为太子,他无法深度参与朝政也就罢了,还时不时受到皇帝的苛责。
    但李亨还是强忍着心动,给李辅国解释,也像是解释给自己:“不妥,不妥,反正那位已经老了,忍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一时半会的。外有叛乱,此事国家若是生乱,容易引起朝野非议。”
    嘴上这么说,可李亨恨不得明日便将他父皇赶下皇位。
    此时宫中的李隆基,由于之前神迹的抨击。近日,他也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再也不能随意的享乐了,就差下罪己诏了。
    可他终究已经老了,不是那个先后发动两次政变夺权的少年天子了。人前还能勉力做出一副精神振奋的模样,人后就只能看出来疲态。
    这次观看神迹,已经是李隆基难得的休息时间,为了防止自己的衰败被外人所知,此刻他的身边仅有高力士与杨玉环二人。
    看到朱棣即将成功攻入南京,李隆基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下场,好像太子李亨的兵马已经到了殿外。
    “高将军,太子那边……”李隆基还是忍不住,仍然在担心太子要篡位。
    高力士不由得暗自叹息,他很早就跟随李隆基了。李隆基发动先天之变,诛杀亲姑姑太平公主时,他就已经是李隆基的铁杆心腹了。
    看着如今恍恍然的李隆基,他也不明白,当初那个英姿勃发的一代雄主去哪了?他的眼前只有一个已经迟暮的老人。
    扼腕叹息归叹息,事还是要做的,高力士安慰李隆基道:“陛下且放宽心,如今朝廷大贼乃是安禄山,太子非是不识大局之人,定不会有负陛下的。况且此刻太子府已被禁军严加看管,无一人能与太子暗通,更是万无一失。”
    李隆基这才稍稍放心:“那就好,那就好……”
    也难怪李隆基真的担心,他自己干了什么他自己知道。他如此压迫儿子们,之前他都是以为天下都在掌握之中,因而也不以为意,可此番被神迹挑破,李隆基才恍然发觉,原来大唐并不是完全在他掌控之中啊。
    李隆基的自信没了,再加上他们老李家政变的传统,他自然担心儿子有样学样。此刻他的声望已经跌到了谷底,已经是最危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