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拆分太医院
作者:哟吼吼吼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明朝的医学,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遍性,对于医生的要求很高。
    一人一方在于一个人的老少高矮胖瘦,都要用到不同的剂量。
    人体试验,让明朝的医学,群星璀璨。
    到了李时珍,便提出了高温蒸馏杀菌的概念。
    晚明时期,种痘法更是打开了预防天花人工免疫的开端。
    从《普济方》到《瘟疫论》,华夏的传统医学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已经十分接近现代医学了。
    不能说因为皇帝死得早,就觉得大明的所有医学都一无是处。
    除了像张太皇太后那样,世袭的医生没有实践经验外,对于皇室的治疗动辄砍头也给了医生极大的压力。
    当然,医术更高,更可以杀人于无形。
    但这些就属于阴谋论了。
    朱祁钰抛开主观判断,不管是有人收买了太医也好,还是太医自己水平不行,要想活得久,医疗系统必须建立。
    董宿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所以朱祁钰对他,也算得上客气。
    走进值班房,书架上堆满了书籍,董宿点燃熏香之后,请朱祁钰上座。
    “董院使,朕问你,如今太医院医者几人?”
    朱祁钰一坐下,便开问。
    闻言,董宿摸了把胡子,丝毫不含糊道:“北南两京,太医院六百六十二人。”
    “据朕所知,军中有毒马将,医人将,医药将,可在其中。”
    朱祁钰来之前就做过功课,也让董宿有点吃惊。
    “太医院,归陛下所有,其军中医官,不在列中。”
    军中的郎中其实和赤脚医生差不多,比不上专业的太医院,董宿知道圣人重军事,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朕欲命太医院选派熟谙方脉医士,教军士习医术,董院使以为如何?”
    朱祁钰随手拿了本药方看了起来,说道。
    “并无不可,年轻医者纸上谈兵,终究算不得医者。”
    董宿的眼睛微微一亮,点头说道。
    “这些只是朕顺口问问而已,朕想真正想问的,是董院使对方伎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如何看?”
    将手中的书籍放下,朱祁钰看向董宿。
    闻言,董宿皱眉,放下了抚摸胡须的手,说道:“言传身教罢了,子承父业,便是自然。”
    董宿的意思很明白,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
    御医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承给自己儿子,那么儿子必然成为御医的最佳人选。
    既得利益者,总不能让人家无私奉献吧?
    “朕觉得不对,医者,悬壶济世,无论是神农,乃至孙思邈,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唯一目的,便是为患者谋幸福,并检点自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董院使觉得是,或不是?”
    朱祁钰站起身,边说边走,双手背在身后。
    真善美这种道德制高点,没有人能够反驳,而且华夏那些出名的医者,也都是如此做的。
    “陛下所言极是。”
    董宿自然也赞同朱祁钰的说法。
    “那么医者更应将医术发扬光大,教会更多的人,是,或不是?”
    “是,可那又如何。”
    董宿淡然一笑,说道。
    并非所有医者都能出书立作,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就看是小私,还是大私。
    “若是从今往后,无朕之许可,不得私自动用死囚呢?”
    既然董宿这么说,那朱祁钰也就不再客气。
    该有的医学着作,身为皇帝,当然是有,而且征召和举荐的郎中医生也不少。
    如果太医院配合的话,那事情当然是简单点。
    毕竟在太医院,理论专家比比皆是。
    “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医者藏私,臣也无能为力。”
    董宿叹了口气说道。
    “朕也是在问你,愿不愿以身作则。”
    朱祁钰回头的目光让董宿有了些许的危机感,似乎这位圣人,铁了心要整改太医院。
    在董宿犹豫的时候,朱祁钰再说道:“尔等有如今成就,也离不了先辈的付出,若是没有张仲景,没有孙思邈,医学得不到发展,尔等藏着掖着又有何用?”
    “陛下要当要如何,臣自当以身作则,听令。”
    董宿闻言,也不再迟疑。
    “太医院分立医学院,扩招,非医家子弟也可入学,废医户制,凡愿习医者,皆可入院学习,且不必世代为医,初选可放开,但往后,必须由诸学校完成学业者,凭成绩入学。”
    朱祁钰觉得,没有成体系的教育,读书识字让人觉得唯有当官这一条路,这不行。
    既然是学生,那么就要给他们的未来更多的选择。
    从医,便是选择之一。
    为什么医学世家根深蒂固,因为科举这条路,只能是做官。
    医学当然有考试,但是你想学医,除非你是医学世家,或者是拜师,不然你连考试都过不了。
    朱祁钰要把太医院打造成医院,分离的医学院就是真正的教育机构。
    至于各地医院?
    大明可是有惠民药局的。
    而且,虽然御医是高危职业,但是待遇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四五品官员的待遇。
    听着朱祁钰念了一大堆,董宿眉头一直没有舒展。
    现在,他明白了,圣人早有准备,甚至那所谓的学校,也是手段之一。
    先从江湖郎中和赤脚医生中选拔,随后再从读过书的人里面选,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逐渐趋近于科举之后,天下学子就多出了一条路。
    目前太医院的医学生仅有百余人,若是这样膨胀下去,从天下学子从分流出来的医学生,将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这才是真正的万里挑一。
    董宿也想到了,到时候,不管是他这个院使还是御医,地位肯定会水涨船高。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所谓桃李满天下,不外如是。
    “若是如此,臣建议陛下召回刘纯,刘院使,因为如今御医十人,负担不起陛下所念之医学院。”
    董宿实话实说,北京的御医只有十人,而且这十人还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用心教。
    毕竟刀只能架在人身上,不可能架在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