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你能造出来?
作者:哟吼吼吼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陶有道很忙。
    从陶家到国子监,课余去学校教学,然后再跑去郕王府的隔壁大院,每天回家很晚。
    而朱祁钰,已经无暇顾及什么热气球了。
    朝堂的争论已然开始。
    “安内救民,国家之急务,慕外勤远,朝廷之末策;汉光武闭关谢西域,唐太宗不受康国内附,皆深知本计者也;今,小民绝食逃窜,妻子衣不蔽体,被荐裹席,鬻子女无售者。望陛下用和番之费,益以府库之财,急遣使振恤,庶饥民可救。”
    户部右侍郎,张昭出班,如血如泣如诉,叩请圣人三思。
    陈循猛然看向了那张昭,嘴里泛苦,没想到是户部的人先站出来反对。
    但是陈循没有站出来说什么。
    六部尚书站在前排,一直保持沉默。
    而朱祁钰听完张昭的话,也没有开口回应,而是摸了摸安静放在大腿上的短枪。
    见状,工部右侍郎也出列,大致还是水师宝船护养颇费,沿海民变频发,大明的财政不该用在这种奢靡的地方。
    从始至终,朱祁钰都带着玩味的笑容。
    很简单,他并没有说要下西洋这种事情,然而怎么就传成了这样子?
    吏部郎中李贤奏:“片板不得下海乃太祖令下,其由惟有日本,倔强不臣,日本国虽朝实诈,谋为不轨,经略沿海,设备防倭,故绝之,若开海,民禁不绝,倭寇再起,沿海民不聊生。”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北方未平定,而沿海倭寇海盗作乱,为了专心对付北方,所以才禁海。
    和皇位的稳定相比,沿海居民的生计,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再者,便是互市,和断绝塞北的互市一样,大明的统治者害怕技术外流。
    如果草原也会炼铁造炮,如果倭寇通过民间获得铁器,那么大明永远也稳定不了。
    朱祁钰坐正了身子,看向吏部尚书,王直。
    现在,北方短暂时间根本不敢侵扰大明,甚至还要祈祷大明不去侵扰他们。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诸位是何看法?”
    朱祁钰收回目光,第一次开口问道。
    上行下效,没有什么比一刀切更懒政的方式了。
    朱元璋严交通外藩之禁,其实对于百姓并没有太过严格的要求,只要你别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正常的捕鱼是没有关系的。
    可坏就坏在,有人借着捕鱼为由,向外贩卖违禁之物,也就是军需铁货。
    屡禁不止,那么官员会怎么做?
    那就别下海了,捕鱼也不行!
    因而,两广、漳州等地,逃海为生者数以万计,大多跑到东南亚去了。
    但是这种东西,禁的了吗?
    邓茂七从沙县起义,现在应该叫造反,在短时间沿海各地就纷纷响应,两年占领了二十多座县城,这是为什么?
    虽然邓茂七算不上什么好人,就是一个江西籍流民头子。
    但是不可否认,沿海地区的百姓真的太苦了。
    王振的上台,福建一带买官卖官成了公开的事情,有三分之二的官员是买来的。
    这类官员大肆搜刮地方,巧立名目加派苛捐杂税。
    而在这种情况下,在下西洋之后得到发展的地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在集市中诞生。
    商家和流民缴纳费用之后,官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就在乡村中形成了各种集市,而这些集市,便是由邓茂七这样的集头控制。
    而后,造反的邓茂七便牵扯住了明军所谓“六师劲旅”。
    这才给了瓦剌一种,明军不堪一击的错觉。
    朱祁钰的问题,一下子就让朝堂安静了下来。
    谁说话,那么可想而知,等待他的就是去实行所谓禁海政策。
    一边是沿海的官,一边是沿海的民,当今圣上,从上位开始,最注重的,是民,而不是官绅。
    从于谦入通州就能看得出来,圣人可能还期待着,多抄一些官绅的家。
    “张昭,你说说,方才所言,小民绝食逃窜,妻子衣不蔽体,那沿海百姓,算不算小民逃窜?”
    既然大臣们不说,那朱祁钰就枪打出头鸟了。
    闻言,张昭低着头,他和邓茂七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出自江西,好巧不巧,陈循也是。
    比邻福建,来往流通很是方便。
    “陛下,若开海,民禁不绝,倭寇获我大明军需铁货,时若长久,必然养寇为患。”
    顿了一下,张昭才开口说道。
    朱祁钰扬起手中的火枪,另一只手抚摸着枪管,回道:“那是以前,如今大明将士,正列装火枪,而军需铁货,也不是百姓能造,与朕之大明,无忧。”
    说着,朱祁钰抬手,火枪的枪口对准了张昭。
    仅仅是一个动作,就让群臣大骇。
    火枪的阴损,群臣们都听说过,可谓是百步穿杨,难不成圣人要在奉天殿杀人。
    张昭抬眼,看到了圣人的动作,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到了地上。
    “放心,这里面没有弹药。”
    朱祁钰缓缓开口说道:“为何惧怕铁货外流,无非就是工艺简单,但是,尔等认为,百年之前的兵器,比得上百年之后的兵器?”
    “就如朕手中这把枪,给你,你能造出来?”
    这不是胡说,大明的工匠和周边小国的工匠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相比铁货外流,人才外流更加危险。
    而对于制造兵器,这些作八股文,读圣贤书的人,又不懂。
    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把铁烧出来,然后就成了兵器,所以铁货不得外流。
    这点上,一些皇帝和他们也差不到哪里去。
    说得再多,他们也不懂。
    朱祁钰砸了咂嘴,再开口道:“宣马权度。”
    话音落下,黄门立刻交相传令。
    马权度,琉球使者,本来应该要回国的,但是朱祁钰一直没答应,也就留到了现在。
    当他踏进大殿,看向了最上首的大明知这,立刻双膝跪地。
    “外臣马权度,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随着马权度觐见,一些朝臣的脸上就不自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