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两京制
作者:哟吼吼吼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血色残阳,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第三支使团,要求苏丹向他们保证修建城堡不是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前兆。
    但是,这支使团被抓起来砍了脑袋。
    穆罕默德二世的目标,就是君士坦丁堡。
    这时,君士坦丁堡十一世无奈的发现,和平必须自身强。
    战争并不会那么快降临,穆罕默德二世还需要修堡垒的时间。
    拜占庭已经不是以前的罗马了,仅剩的城池,早就无力去抵抗奥斯曼,如此的情况下,这位君王还想着依靠外力。
    东方的丝国,赛里斯,那是从罗马至现在,两国隔着万里相互吹捧的传说。
    在他们眼里,赛里斯是神秘的东方女王,只要尊贵神秘的东方女王要摘下她那昂贵的丝织手套,加入战场,任何敌人都会为之胆寒。
    那是从大唐以来,阿拉伯人对华夏的吹捧。
    他们觉得,这位女王丝毫看不上他们这贫瘠的土地,高贵的她,总是昂着头,就算经历风霜,依旧风华万代。
    罗马对丝国推崇,华夏自然也是给予了尊重,称呼罗马为大秦。
    可是,这个大秦日薄西山了。
    拜占庭的死活,和朱祁钰没有丝毫的关系。
    大明自己现在还有一大堆问题,不过是没有大秦那么惨罢了。
    因为京城和天津的试点,地方官员都看着眼热,特别是那商税,可比地税收粮来得多,就政绩而言,也更好完成。
    地方上的田地错综复杂,就算之前有清理过,但是一大片合法区域不能收税,只能将代价让普通百姓承受,久而久之,地方官也烦。
    谁会希望自己的辖区有一尊大佛呢?
    已经造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但是新的税项,对于自己的升迁很有好处。
    只是,朝廷一直不松口。
    陈循有忧虑,因为就算给予了商贾优待,但是内心还是提防的。
    商贾卑鄙,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不需要多大的道理,之前清理田地的时候,多少豪商投献给权贵,各种各样的榜下抓婿,最近的,看看福建买官卖官就知道了。
    身为内阁大臣,陈循也不能一意孤行,向着其他人询问建议。
    “还不是时候。”
    这是于谦的回答。
    不被一时繁荣迷惑,于谦一直很清醒。
    “理应如此,现在不过是刚开始,诸多法规也不完善,不过是天津离京城近,若是远了,难免脱离掌控。”
    王直说完,目光看向金濂。
    “刑部和税务局合作,正在探讨相关法规,而且,地方这么心急,不就是为了从中捞出油水吗?”
    金濂颔首说道,同时也看向了陈镒。
    朝廷的机构是一环扣一环的,一项法规可不是刑部拍板就行的。
    闻言,陈镒皱眉,道:“法规总是滞后的,如今官员敛财也不过是接受礼品和投献,京察清洗了一波,往后还是会有,总不能限制送礼价值吧?那也没用,一颗地上捡的石头,也可以价值万金。”
    送礼的门道,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万变不离其宗。
    当商贾的财富到达一定程度,那么就会想要染指权力,影响政策。
    “就算是落后,难不成等着圣上再将人剥皮填草才行?”
    陈循摇了摇头,现在,他们都习惯先把架子搭起来,别管有用没用,别到用时方恨无就好了。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胡元以宽纵治天下,养了一堆贪官污吏,在太祖的强势手腕下才掰正。
    现在,问题落到了他们身上,有着前车之鉴,自然不想当罪人。
    这样的情况是如今内阁主要讨论事项,没办法,就算他们很会当官,有着各种成熟的想法,可时代的进步似乎让他们有些猝不及防。
    如果没有什么灵光一闪,这样的讨论会很持久。
    朱祁钰倒是觉得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都是聪明人,但扔一本书就能学到精髓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社会试验,是双方的,朝中的大臣也需要学习进步。
    可朱祁钰对于这种问题,比起相信自己,更相信那群聪明人。
    和陈循所说的一样,皇权至上,大不了就剥皮充草,朱祁钰可以不管其他,但是兵权必须掌握在手里,这才是他当前最大的依仗。
    张三在西山兵工厂,时常也会写信回家,并不是汇报公务,只是像远游的孩子一样,说着他那边的趣事。
    王富贵搞出了无烟火药后,一直在进行改进。
    兵工厂中产出的火枪,也随着技艺越发的娴熟,产量和质量都在提高。
    这当然免不了吴老头对于锻铁的追求。
    隔壁大院已经完善成了军武学校,徐永宁这样的指定国公继承人,有关系的,都会被家人塞进去,不论爵位,只看站队。
    谁都知道,这所军校是圣人为了培养未来亲信用的,不然也不会让朱见济入学。
    就算是南京那边,也有不少人争着抢着想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但是朱祁钰以名额已满为由,给了下次一定的承诺。
    以往,北京是被看不起的,南方的那群人,带着高傲,觉得什么天子守国门就是一个笑话,不然也不会留着一个南京朝廷,行使双京制。
    南京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北京吏部不得干涉。
    足以见得,南京有着足够的权力。
    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北京的发展,加上天津的势头,大有压过南京的趋势,更何况,明眼人都知道,能臣武将都在北京,而且土木堡之变时,南京的守备和武备也被抽调了过去。
    就武力值上来看,南京现在除了保留那套行政机构,留下来的或是从北京逃过去的权贵,就是京官家眷。
    这些人,可以当软肋,但不足以对北京造成威胁。
    而北京高层权力机构,并没有家眷在南京,没有将家眷往南方送的官员,才有升迁的机会,不然就要像徐珵一样,直接被外放,脱离这指挥大明的最高权力。
    废除两京制的风声不是没有,但更多的官员觉得,北边如果没能平定,那南边至少还是退路,所以风声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