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辛弃疾的词
作者:红白轻香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最新章节     
    第三十章 辛弃疾的词
    “后来皇帝又陆陆续续收到了霍去病的几封回信。
    他看到霍去病用他进步颇大的书法写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指着这首新体诗,皇帝对卫青道:“你看看这小子,这首诗不用那么多看不懂的典了,却小小年纪感慨白发生,你我都还没生白发呢,他倒提前担心起来了。这首诗气势倒是不错,他在这朔方,不知道寻得了什么名师,读书写诗上倒进步很大,只是不知道武功兵法上退步了没有。”
    皇帝笑嘻嘻说完,笑容慢慢隐去,看着身体时好时坏的卫青,不禁有点气。
    他的帝国双壁,一个病弱,一个避祸,加上朝中反对声音太大,今年又没能出征。
    匈奴也是,怂的太彻底,也不来挑衅挑衅,自己好找个借口继续打。
    黯然一刻,刘彻立刻又笑了。
    “卫青,你再看这首诗,分明是写给他媳妇儿的,却寄给我了,这首的意境倒好,我还想着抄了当做我写得,送给李夫人呢。哈哈哈……”
    卫青看去,只见那首诗写的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意境之美,用情之深,当真是佳作。卫青自愧不如。
    卫青喃喃道:“如此美景,应该不是朔方吧,是长安倒还差不多,这美人也不像他媳妇儿,倒像某个思而不得的美人。”
    “咦,你卫青大有进益啊,居然比我还明白这首诗的含义,厉害。”刘彻也拿过信再次细看,不住点头。
    然后翻阅其他的丝绢。
    “哈哈,这首有意思,颇像他。”然后他读出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世道艰难,人心难测,也让咱们的少年英雄识的愁滋味了。”刘彻感慨。
    二人沉默,时光如梭,元狩六年的春夏已过,今年又没机会出征了。
    “哈哈,这首最有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刘彻不是那种伤春悲秋的人,翻到一首诗,哈哈大笑,立刻念了出来。
    卫青听了,也笑了,这首诗写了一户农家几口人的美好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完让人莞尔一笑。
    “朕的将军,也开始向往田园生活了,朕担心长此以往,消磨了他的雄心和意志,朕的梦想,终会落空。”
    刘彻作为帝王,看问题角度总那么清奇,与众不同。
    卫青不敢接话,他身为大将军大司马,去年以来,身体一直不好,很是惭愧。
    “陛下,霍去病杀李敢案,查的怎么样了?能否还霍去病清白?”卫青打破沉默。
    “你还是坚持认为他是冤枉的?他为了给你出气,杀李敢是他小子能做出来的事。你怎么会不信呢?”
    刘彻坚信此事真相如此,用力替霍去病遮掩,对查案并不上心。
    “陛下,霍去病少年勇猛,但我们看着他长大,他并非没有脑子,李敢伤我,禀告了陛下,他李敢也是死罪。他为什么放着这条路不走,非要亲自动手呢?”
    “他就是没过脑子,一时激愤杀人,也许他事后会后悔,但当时他确实是做了,所有证据都指向他,他洗脱不了嫌疑。”刘彻有点生气卫青的固执。
    “他只是有嫌疑,要说有嫌疑,臣的嫌疑最大,臣害李广,李敢伤我,臣虽然表面按下不提,但心中怨恨,那次甘泉宫狩猎臣虽未参加,但臣派人借机杀了他。然后嫁祸给霍去病。”卫青也赌气道。
    “你……胡闹,你也跟着他胡闹。”刘彻气急。
    “你走吧,拖着病体在这里唧唧歪歪,朕心里烦,不想见到你,你回家去休养吧。”
    刘彻索性赶卫青走,忘了卫青来宫里是他硬让人请来的。
    卫青走后,刘彻冷静下来,想到卫青的话,眼前一亮,卫青说的并非一点可能都没有。
    当然,肯定不是卫青嫁祸霍去病,如果是有人故意引导舆论证据,借机杀了李敢,然后嫁祸给霍去病呢?
    好一招借刀杀人,一石二鸟,把朕的两个好孩子都害了。
    刘彻想到这里,立刻让人叫张汤过来。
    张汤得了吩咐,立刻着手从这个思路上调查此事。
    辛弃疾这边,也一直没有放弃调查此事。
    但他人手有限。他的部下大多是匈奴人,让那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去上阵杀敌可以,查案却是万万不行的。
    他在长安只有几个信得过之人可用,他们时常通信,报告进度。
    这日他接到来信,信上道查到了一些新的信息,把卫青被李敢所伤的消息,故意说给赵破奴听的两个下人的踪迹,有了一些线索。
    还有一个重要证人,李敢在军中的一个好友叫谢华,因功获封裨将一职,那天也跟着去甘泉宫狩猎,但事后他不见了。
    他军籍在北军,一开始并不在跟随狩猎的名单里,资格不够。那天是李敢邀请他来,通过丞相李蔡同意才得以跟随进来,事情发生那天,有人看见他们二人一直在一起,但李敢死后,这个人就不见了。
    因为知道他跟随皇帝去甘泉宫狩猎后失踪,那天甘泉宫发生的事大家也都有所耳闻,加上这个谢华出身低微,没有亲族,是个孤儿,所以他的上官压下此事,没敢上报。
    “这帮人,自作聪明,自以为揣度陛下的意思,还不是乱猜的,差点耽误大事。”辛弃疾骂道。
    有了这个线索,他决定偷偷潜回去,亲自查证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