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酿酒和造纸
作者:红白轻香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九章 酿酒和造纸
    接下来的一个月,孔府人理所当然的住在河间,经常上门玩。
    阳石和霍去病接待了几次,就有点招架不住,孔婶娘经常语出惊人,把两个年轻人羞臊的满面通红,霍去病都看不下去了。
    等他们再来,霍去病就带着阳石和李曼儿、辛妍还有两个男孩子躲出去玩了。
    如此两次之后,下次再来,就是孔令芙自己带着婢子婆子来了。
    让他们年轻人相处去吧。
    阳石担心孔婶娘不高兴,立刻私下约了婶娘一起出游逛街。
    霍去病自然不愿意跟妇人一起玩,就带了两个儿子去地里干活,去店铺盘账,去山里狩猎。
    日子过得很快活,时光飞逝,一晃孔府的人竟然在河间住了一个月了。
    经过四十多天的等待,酒已发酵完毕,下一步就是提纯,这个工艺最为关键,是汉代黄酒和后来的高度白酒区别开来的地方。
    霍去病对酒的酿造不十分了解,但他后世活了六十多岁,做过各地官职,品尝过各种美酒,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走呢,他把记忆中的一些对酿酒工艺的只言片语说给霍光和此地的酿酒师傅听,他们都惊讶不已。
    主要是不缺钱,不怕糟蹋东西,不惜本钱的随便造,很快瓶瓶罐罐的摆满了一院子,那钱花的如流水一般。
    阳石都看不下去了,劝夫君莫要胡闹,为了一口酒,至于这么铺张浪费吗。
    霍去病让阳石放心,且看他怎么把大汉的酿酒工艺提高几百年。
    他有资本任性,谁也管不了他。
    他的钱,根本花不完,不糟蹋难道留给儿孙?
    儿孙如果没出息,留下金山银山,那就是招祸的根源;儿孙如果有出息,那么他们自己就能挣下偌大家业,根本不需要阿翁留给他们什么。
    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于是没有人再置评,这酿酒大业更是如火如荼。
    连长安的皇帝都听闻了霍去病在大张旗鼓的酿酒,朝中也多有微词,堂堂将军,啥也不干,躲在外地酿酒玩。
    皇帝给霍去病来信,让他酿好后,别忘了给宫里送一坛酒尝尝。
    霍去病回信道忘不了您,当年您赐酒给我,现在该我回报您了。
    其实霍去病是打算拿这些酒在霍光婚礼上用的,希望能赶得及。
    提纯后的白酒要封存一些时日来窖藏,喝起来才有风味。
    不知道霍光的婚事什么时候能办,是在河间办还是在长安办。
    首先这婚事,要给平阳县送一封信,让霍光的阿翁阿母知道儿子要成亲,娶的是谁,问他们是否同意。
    当然,他们不会反对的,自多年前他们把儿子交到他长兄霍去病手中的时候,霍光的一切,他们都说了不算了。
    霍仲儒这个阿翁,长子霍去病他一天都没养过,次子霍光养到十岁,也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他其实得到了很多实惠,长子霍去病给了他很多钱财,替他置办田地和奴婢,他这个阿翁,其实当得很便宜。
    眼看次子也在他长兄的提携之下有了出息,作为阿翁,自然乐见其成,对霍去病替霍光张罗的亲事,举双手同意。
    他知道,霍光的亲事,他的分量还不如皇帝呢,他只能同意,不能反对,人家来信也只是按照程序客气一下,霍去病成亲的时候,也是如此,自己还绕进去一份贺礼。
    这次霍光成亲,他也要出一份贺礼。
    古往今来,儿子成亲,阿翁什么都不管,还只是送贺礼的,霍家这是独一份吧。
    皇帝期待着霍去病酿的酒,河间这里忙完了酿酒,闲得无聊,又有事情可做了,而孔令芙原本打算回曲阜,又被这件事绊住了脚。
    她的婶娘实在是陪不下去了,自己家里还有夫君和孩子要管呢,她找个借口,先走了,留下侄女带着一些仆妇继续滞留河间。
    好在两家都不是迂腐的人家,对什么规矩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件事也确实是大事。
    这件事就是霍去病提议孩子们造纸。
    说起来,大汉此时还没有纸,只有竹或木制的书简,还有丝绢,用草木造的纸张,还没有真正出现。
    此时因为国内安定,疆域广阔,对文化技术的传播需求很大,但书简笨重,丝绢昂贵,都制约了文化思想的远距离传播和传世。
    民间对原料易得、物美价廉和质地轻薄的书写纸张,需求很大。
    历史上东汉才造出了真正的草和树皮等物为原料的纸,霍去病把他提前一百多年,应该也可以的,就像酒一样,我是真的需要的。
    再说了,秦将蒙恬造出了毛笔,我霍去病怎么就不能造纸了?
    文人事,武将做,当传为后世美谈。
    不过,这件事还是要交给晚辈去做,霍去病已经三十出头,他还想着早日生个女儿呢。
    霍光霍嬗霍姚和孔令芙几人得到霍去病的简单提示,特别感兴趣。
    尤其是孔令芙,她出身孔家,虽为女子,不能入仕,但作为世家大族培养的嫡女,将来那是做主妇,襄助夫君,教养儿女的。
    因此她自小也是学习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的。
    她太知道霍去病说的这个纸如果造出来,对当世读书人的影响会是什么样的。
    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这个词,其含金量会大幅度提高的。
    这个时候也不能说没有纸,但那还不叫纸,也不是用来书写的。
    宫廷里有特供的丝绵,是用来上厕所用的。
    但这个丝绵和平日用来做衣服用的丝绢是不一样的,它是丝棉的衍生品,是工匠把煮好蚕茧打烂敲碎,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用来擦屁股用,宫廷奢华可见一斑。
    丝绵取走后,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东西晒干,就成了丝纸。
    这个丝纸可以写字,但价钱还是太过昂贵,产量也很低,只在京城贵族间有一小部分人在用。
    不过这个工艺倒是大差不差的,霍去病提出来这个想法,也不显得太过突兀。
    他们立刻找来霍去病说的各种草叶、树皮,还有旧渔网和布头,粉碎混合后放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把杂质过滤,然后把这些浆水薄薄的摊在细帘子上,晒干后,帘子上的东西就是纸了。
    经过多次反复尝试,确定了哪种原料好用。
    当然,原料是不拘的,可以根据各地产出的草木来选择更廉价的作为原料。
    然后把工艺和器具都慢慢改进了,花了不少钱,也付出了很多人的劳动和智慧。
    经历了半年多时间,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改进,终于造出了更加轻薄,有韧性,平整,吸水性好,适合毛笔写字的真正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