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汉词人李易安
“哦,你阿母那是老毛病了,无碍的。”
霍去病心思还在军队的训练上,回答的有点敷衍。
“阿翁,你有几天未去看过阿母了,你都几天没有回家了?你见到的阿母还是十天前的阿母,现在,马上,你去内宅看看她。”
脾气火爆的霍姝不是个好说话的,她之前的好说话是因为心疼阿翁。
霍去病是个听劝的,他知道自己命犯孤星,以前一直很担心阳石死在自己之前。
但这么多年,生孩子那么凶险的事都过来了,以为没问题了。
她虽然身体一直不是很爽利,但自从来了扬州,好了很多。
来到内宅,看到躺在床榻上的夫人,霍去病都懵了。
这才几天未见,阳石怎么变得自己都不认得了。
只见原来丰腴的中年美妇,现在形容枯槁,肤色惨白,两眼深深凹陷下去,躺在被子里,好像下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拉起她的手,原本摸起来嫩滑的一双柔夷,现在仿佛一截粗糙的枯树枝。
如果不是因为躺在自家的卧榻之上,不是因为那一头浓密的鸦发依旧,不是因为那声音没有一丝丝变化,霍去病都以为这里躺着的是一个陌生女人。
“阳石,你怎么变成了这样?病得如此重,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不叫人告知于我?”
就算是铁石心肠的当当硬汉,见到此情此景,也忍不住眼眶微红,怕刺激到她,强忍着眼泪不流下来。
“夫君,莫担心,我没事儿的,不用担心,你忙你的,平叛是大事,我养养就好了。”
“看过大夫了吗?”霍去病看向霍姝。
府里人口简单,下人不多,能顶事的还是得看主子。
“看过了,大夫开了药,说需要静养。”
看霍姝欲言又止,霍去病明白了,大夫估计说得不乐观。
“夫君去忙吧,我没事儿的,有姝儿陪我,你放心吧。希望你能赶紧平叛,秋天我还要摘桂花,做桂花糕呢。”
霍姝喜欢吃桂花糕,来了扬州以后,其实辛府每天都做。
也只有来了南边,才知道真的有三秋桂子,有春桂,夏桂,秋桂,那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的是春天。
冬天没有桂花,没关系,可以秋天采了,腌起来,留待冬天用。
而阳石最喜欢秋桂,她是地道北方人,一直倔强的认为,桂花以秋天的最香最好。
还有莲藕,莲子,到了秋天就都能采摘了。
霍姝就喜欢那一口鲜味儿,连带着府里的主子都爱吃了。
阳石做的桂花糕,是一绝。
霍姝霍姚经常说,阿母要是去开店卖桂花糕,肯定大赚。
想想一起做桂花糕时,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多么美好。
虽然长子长媳不在,小孙子也不在,但在扬州,他们生活的很安稳,很舒服。
现在,这一切都要变了。
外有叛军来袭,虽然还远在千里之外;内有夫人奄奄一息,虽然大夫说,也有可能拖上一年半载的。
霍去病自知不能多说什么,怕说什么,都会影响阳石的心情。
接下来几天,霍去病都在家不出门,每天腻在妻子身边说话,给她喂药,陪她吃饭,哄她说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阳石的身体一天天见好了。
知情的人都尽量不去打扰霍将军陪夫人,他们各司其职,紧张有序的准备迎接敌袭。
好在天佑扬州,敌袭没有等来,援军先到了。
援军走的如此之慢,秋天桂花飘香的时候,总算到了。
霍嬗把军权交接给弟弟霍姚,去府里拜见阿翁阿母。
霍嬗也算是阳石带大的,虽然她嫁进霍府的时候,霍嬗已经知事了。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亲近。
霍嬗长得这样好,阳石这个继母功不可没。
他们母子感情很深,和霍姚霍姝一样,孩子们很尊敬阿母。
沉稳的霍嬗一直忍着,他走出父母寝室那一刻,眼泪滚滚而下。
他已经是做了阿翁的人了,他的第二个孩子,尚在妻子腹中,但责任所在,他也只能带军出征。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那个好女人,好阿母,憔悴如斯,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霍去病走出来,拍拍长子的肩膀,然后,相对无言。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看神情,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们到中堂坐定,正要说话,刘询来访。
自家人,无需传报,刘询直接来到了内院,和叔叔霍嬗见面,很亲热。
他们说了好久的话,霍嬗说起来一件事。
“阿翁,你可知道,最近齐地的济南国出现了一位诗人,叫易安。据说,他组织一些诗人,写了很多诗词,来宣扬大汉的国威,朝廷的正统,以对抗南地叛军的舆情。”
“呃,我……”
没等霍去病答话,刘询道:“我知道,我知道,是南越那边先挑起来的。”
看着霍去病和霍嬗都看向他,刘询立刻信心倍增,继续道:
“南越那边虽然是一帮蛮夷,但他们自诩华夏正统,是原大。秦的子民。
他们有一帮子人,专门做文章,写诗词来抬高南越王的地位,强调他们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因为这个,南地的百姓和文人,多有被蒙蔽,纷纷依附于他们。
消息传播开来,咱们北地落了下风,好像我大汉是窃国的。
好在我们北地也有大才。
其中以济南国的李易安最为出名。
他写得很多诗词,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为大家所喜爱,广为传颂。”
“哦,我倒不知。你们说说,都有什么好诗词传出来?”
“有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太有气势了。她还写了很多批评文章,指出南地文人文章的错误,可太提气了。”
“呃,确定是这两句?”霍去病都懵了。
“什么?叔翁,你说哪句?”刘询觉得叔翁有点过于激动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是谁写的?”
“是济南国的李易安写得,他气愤南地文人的狂妄和虚言,组织北地的文人们写下很多诗词文章,反驳叛军,并发出讨逆檄文,据说南越王看了,气得跳脚,都气病了。哈哈哈……
没想到武斗变文斗,我大汉人才济济,这笔也是刀,也是枪啊。
叔翁,你说咱们能不能仅靠着文字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扫平叛军呢?”
刘询越说越激动,满面通红,少年热血,莫不如是。
霍嬗也很高兴,他在路上就收到了很多李易安他们组织的“扫寇诗社”写的很多好文,深叹他们的文采和爱国之情。
在座的,都没注意到霍去病的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