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出海
他们就是同一种人,同气相求,才会走到一起。
霍去病自己在感情方面都是被动接受的,因此他有意无意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自由。
不论是感情还是从事的事情上,他自己不能选,只好把这份能自己选择的权利,都交给孩子们。
养孩子的最大乐趣不就是如此吗?
给他们生命,给他们庇佑,给他们呵护和选择的自由。
不知道自己那一世的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自己死后,他们有没有被人为难?
霍去病有所松动,他自己到处跑,反倒希望孩子们能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方待着,做点事。
这不合理。
正在霍姚跟阿翁较劲的时候,辛竹也跑来凑热闹。
他直接求见霍去病,然后直直跪在他面前,求娶霍姝。
霍去病一个头两个大,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会挑时间呢。
李易安没来得及离开书房,见这个阵仗,笑着走了,谁的孩子谁操心。
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猛啊,霍去病身边这都养了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啊。
可是,好有趣。
突然,李易安有一点点后悔这一世没有生孩子了。
能看着孩子们长大,也是一种幸福和成就感吧。
她不禁为自己曾经的执着汗颜。
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们,她也想跟着他们去海上走一圈了。
她是一个洒脱的女子,从来不遮遮掩掩,想到就要说,说到就要做。
她立刻跟便宜大侄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也促进了霍去病下定决心。
促使他同意了辛竹的求婚和霍姚的海上之行。
重新召集人,这次的婚礼就在长安举行吧。
细算起来,扬州那边的家里几乎没人了。
冯松夫妇为了怀孕的女儿,来了长安。
李曼儿,为了做丞相后忙得脚不沾地的冯立,也来了长安。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这里。
长安的亲友多,是大权臣霍府的女儿成亲,女方贵为公主,男方……呃,男方不提也罢。
霍去病是长安勋贵圈里的奇葩,是贵人口中的谈资。
他家风及严,立的规矩虽然大多数还都不错,超前人们很多。
但有的规矩却莫名其妙。
比如女儿不嫁皇族和勋贵,儿子也尽力低娶。
据说当今陛下就是受他的影响颇深,才娶了个小门小户的女儿为妻,并立为皇后。
大家都宫里举办的宴会上,都想看新皇后的笑话,那等出身的女儿,怕不是连宫宴的饭菜都没吃过吧。
不料那个出身卑贱、只有中人之姿的皇后,却落落大方,丝毫看不出怯场。
啧啧,不愧是和皇帝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皇帝对她多有维护。
她的身后站着二霍,站着左丞相,出身虽不高,但谁也不敢小瞧了去。
不知道哪炷香烧对了,竟然被她得了这泼天的富贵去。
这事都是二霍一手操纵的,他们兄弟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
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一黑一白,搅动朝廷风雨,掌控皇帝废立。
偏偏他们做的还及其稳妥,叫人揪不到一丁点错处,朝中和民间,拥趸者众。
尤其是那些服完兵役回乡的泥腿子,分明是霍去病带着他们出生入死,让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死去了,尸骸都没带回来。
分明他对他们并不好,自己吃肉,叫他们饿着肚子奔袭打仗。
分明是他一将功成万骨枯,得做高官,而普通士卒,要么死了,要么回乡继续种地,继续为了一口吃的,终年累死累活。
可他们就是崇拜他,把他当做心目中的神来供着。
还有那些读书的士子们,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弱鸡一般的只知道死读书,偏偏超级崇拜好战嗜杀的霍去病。
连带着,他们也喜欢霍光,霍光和皇帝的一系列新政,他们都拥护,写文章帮他们摇旗呐喊,蛊惑民众。
很不理解。
霍去病不让人理解的地方多了。
比如他都当阿爷的人了,却身边带了一个不明不白的女人。
对外只说是需要奉养的长辈,可那女人,才情品貌俱佳,岁数比他小,骗鬼呢。
比如他继让儿子娶了一位出身一般的孤女后,他的女儿,一出生就被先孝武帝封为公主的尊贵公主,竟然要嫁给一个侍卫孤儿。
那个侍卫虽说因为战功,现在也封侯了,但毕竟孤身一人,要出身没出身,要家族没家族,说长得好吧,也只能说是普通人,还不如霍氏兄弟好看。
要说有才能吧,他们霍府连下人门房都才华横溢,他当真算不得出挑。
可偏偏就是他,走了好运,能娶到公主。
大汉的驸马,并不会被限制上升通道,这小子,靠上了二霍,前程不可限量。
连续两场婚礼,把霍去病的家底,花了个干干净净。
幸好有霍光资助,霍姝的嫁妆才勉强凑齐,不比京中贵女差。
婚礼自然宏大,但因男方的出身和地位,还有男方亲友少得可怜,显得没有那么热闹。
新郎辛竹只有几位同僚来观礼,他以前在长安的几位兄弟。
他在扬州虽然也认识几位,但苦于太远,不能前来,只让委托官驿寄了些贺礼,而这些贺礼,大多也是婚礼后很长时间才收到的。
霍姝的长兄长嫂,远在海南,收到消息的时候,长安的婚礼都办完了。
只能补了一份礼来,而这份心意,霍姝并没有见到。
因为她也出海了。
她阿翁说,南北西,他都去过了,唯有东边的大海,他从未真正踏足。
现在趁着还未老糊涂,他也想跟着霍姚他们一去海上看看。
看阿翁和长兄长嫂都要出海,霍姝也想去,她和辛竹一说,辛竹道:“你去哪儿,我去哪儿。”
好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辛竹从来不把自己的脸面当回事,只一心希望妻子高兴。
他们都是随性惯了的,只给霍光和皇帝留下一封信,就跑去海边了。
想要出海,先要造船,造大船。
幸好现在大汉的造船技术已经很成熟,这几位也不缺钱,半年后,大船造好了。
长安来了好几拨人,企图说服大将军放弃出海计划。
皇帝原本想封霍去病为王的。虽然高祖立下了“非刘姓不能为王”的祖训,但祖宗规矩是可破的。
连先孝武帝晚年都能改变自己的策略,现在的这位皇帝,更不是拘泥于祖宗规矩的人。
他要封异姓王,要不是霍光跪地死谏,他都想封霍光也为王的。
是的,霍府的两兄弟的功劳,非封王不能安抚了。
刘询原本想让霍去病在北庭王,西域王,南越王里挑一个的,但没想到他的意图在东边。
大海的深处到底有什么,都不知道。
目前大汉的楼船到的最远处是东瀛诸岛,东边的附属国是卫满朝鲜。
东瀛诸岛地薄人稀,经常发生地动和火山喷发,实在是不适宜人居住。
只有一些海盗,在沿海的一些地方占山为王,祸害过往的商船。
大汉派船出海剿灭过几次,但他们虽然人不多,但跑得快,朝那大海深处,或者某座山一散,就很难再找到。
楼船宏伟高大,不适宜去水浅的地方,是以海盗水匪时不时要出来为祸。
东瀛再往东,就没有人去过了。
大海不同于陆地,也不同于高上的险峻,海上自有另外一套生存法则。
“没关系,我们不懂,可以慢慢学,慢慢走,不急,十年八年,二三十年,都可以的。我大汉人,唯一不缺的,就是耐心。”
霍去病这话,李易安赞同。
她也跟着去海上,她是一个对新鲜事物保持热情的女人,她作诗作词,她喝酒骂人,她写书,收集金石和拓片,她豪气不输男人。
她虽然显得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她和大宋也格格不入。
她的想法,不被旁人所理解,现在她遇到了这样的一家子,定要紧跟着他们一起,去玩从未玩过的东西,去没人去过的地方。
霍去病给皇帝和霍光都留下了书信,他自知自己这一去,大海无情,很有可能回不来了。
他在信里教导了霍光,不可跋扈,不可争权太过,不可和皇室联姻。
给皇帝的信,更是写了十几页,敦敦教诲,只读的刘询泪水连连。
霍去病告诫皇帝,外戚,宦官,还有那些文臣,都是需要防的。
而武将,虽然粗鄙,好战嗜杀,但谋略不足,可重用,但不能权柄过高。
并暗示皇帝是时候可以削一次爵了,把霍家的这几个爵位,一并削去。
本始二年,皇后许平君诞下皇帝长子,母子平安,举国节庆。
朝中大臣也松了一口气,先昭帝没有留下子嗣,使得皇权又落到了卫氏手里。
这皇权更迭,是大事,难事,也是险事。
幸好,天佑大汉,让帝国有惊无险的更替,并在新帝登基的次年,就诞下了长子,帝国后继有人,先祖保佑,老天保佑。
也是在这一日,一艘超级大的楼船,从运河起航,它将沿着运河东进大海,然后驶向那未至的远方。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