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杠杆推石磨,卤水点豆腐
作者:螽斯先生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最新章节     
    姬宫湦抵达骊山工业区,已是傍晚时分。
    内史仲飔刚忙完纸币调拨一事,见到姬宫湦现身,当即上前行礼。
    “臣拜见大王!方才内外奔走,是以衣饰颇有不整,还望大王见谅!”
    姬宫湦笑道:“太造乃九公之一,无需拘泥繁礼。”
    “大周铸币局留存纸币,已悉数运往东市。”
    “孤王此行,并非为运送纸币之事而来。”
    “不知大王有何吩咐?”
    “孤王曾命太造调制卤水,用于卤制菽豆之浆,如今进展如何?”
    内史仲飔忙道:“据大王所授之法,将盐水熬制半干,再佐以香料,确有奇效。”
    姬宫湦颔首:“有何奇效?”
    “恕臣见识浅薄,一时难以用言语详细表之。”
    “那便当场试制以观!”
    内史仲飔当即指挥下属,抬出一口小陶罐。
    揭开塞盖后,熟悉的卤汁香气顿时四散飘逸。
    紧接着,又有下属搬来石臼,取来浸泡过的菽豆,快速研磨成浆汁。
    姬宫湦不等结果出来,便想起前世的石磨。
    西周末年,石碾已初具雏形。
    以较为平整的石块作碾盘,削巨木作碾砣,再配上简易木架拉动,即可用于谷物脱壳与碎粉。
    由于石块遍布浅坑,需多次碾压与反复筛选。
    石碾制作成本高,且需耗费大力推动,是以民间多采用较为简易的石臼。
    石臼需反复提起捣杵,耗力相对减少,却要消耗大量时间。
    石磨则不一样。
    相传,石磨由鲁班发明。
    东汉《说文解字》记载:“硙,?也。从石,岂声。古者公输班作硙。”
    ?即磨,硙为别称。
    前世考古学家,曾在秦故都栎阳遗址中,挖掘出战国石磨。
    由此可以明确推断,战国时期便有石磨存在。
    姬宫湦并非科技能人,要想攀爬科技树,只能凭借常识,选择科技含量较低,而且容易达成的事物。
    造纸、细盐、甜酒曲以及石灰石皆是如此。
    石磨结构并不复杂,分上下两扇圆石,中间连有转轴。
    上扇磨石顶部有磨孔入料,侧边为延伸磨杆。
    下扇磨盘有导流槽。
    两扇圆石缝隙由粗到细。
    小石磨可用徒手推动,大石磨则取麻绳与木材,利用杠杆原理,搭建推动架。
    姬宫湦尽可能详细描述,同时在地上画出草图。
    “依太造之见,制造此类石磨是否艰难?”
    内史仲飔早已习惯新名词,简单思虑片刻,便得出结论。
    “若是凿石而成,小石磨倒是简单,大石磨则石碾相差无几。”
    姬宫湦忙问:“若是只有一名寻常匠人,多久能制成一个小石磨?”
    内史仲飔粗略估算:“倘若材料不缺,三日便能赶制。”
    “骊山工业区目前可有空闲匠人?”
    “已无空闲匠人,大王若是急需石磨,臣明日可外出征召,五日之内便可制成首批。”
    “便如此执办,越多越好!”
    “诺!”
    谈话间,菽豆已成浆汁。
    用布帛隔掉大颗粒后,浆汁虽然并不细腻,却已是极限,足够用以展示。
    下属早已搭起临时灶台,将浆汁悉数倒入大陶锅中。
    用火烧开,豆香四溢。
    内史仲飔走到最前方,用木勺从小陶罐中取出卤水,不断洒入浆汁中。
    不出姬宫湦所料,浆汁与卤水快速发生反应。
    转眼间,便化为絮状。
    卤水点豆腐过于超前,以内史仲飔学识,确实难以描述。
    待反应结束,早有下属递上布帛缝制的袋子。
    内史仲飔亲自动手,将絮状浆汁舀入布袋,尔后捆扎袋口。
    再将洗净石块堆在上方,挤压水分与塑型。
    在此期间,姬宫湦不忘询问骊山工业区进展。
    骊山工业区现有一局九司。
    大周铸币局工序已日臻成熟,除制作新币外,已开始试验新版纸币。
    图案样式与金额未变,纸张则更为柔韧耐用。
    同时,进一步丰富颜料。
    即便往后有人将纸币泡软打碎,也难以恢复原状,以此提升防伪能力。
    九司之中,制盐司与砖瓦司一如往常运转。
    烧炭司则在扩大规模,草木灰已成行业,且天气渐寒,木炭用量将急剧攀升。
    造纸司与酿酒司尚属保密,需严格控制变量。
    最后为锻铜司、冶铁司、提银司及炼金司,中条山矿石密度高,汉中亦有丰富矿石,目前产量仍持续攀升。
    关中王畿虽有矿脉,却多为散矿,开采成本相差无几。
    在中条山及汉中建立矿场,还能加强地方管控。
    如今郑地就差一道王命,安邑及中条山西段已牢牢掌控。等解决掉大荔戎,便可以尽收河西之地,拓展河东之地。
    姬宫湦收回思绪,将精力重新放回当下。
    半个时辰后,菽豆浆汁便已压制成型,内史仲飔亲自揭开布袋。
    姬宫湦一看一闻,内心瞬间有种莫名的感慨。
    重生周幽王,努力半年,总算又见到一样前世熟悉之物。
    豆腐虽然品相不佳,而且更为松散,却并不妨碍姬宫湦跃跃欲试。
    内史仲飔道:“启禀大王,臣等曾取而食之,入口虽然鲜嫩易嚼,腥味却极为浓厚。”
    姬宫湦莞尔一笑:“尔等乃生食也,自然会感觉豆腥浓厚。”
    “浆汁早已煮沸,卤水亦是熬制,将二者混合,为何又会变成生食?”
    “其中妙处,孤王亦难以言表,往后孤王再另行详解。”
    “臣多谢大王教导!”
    “尔等先取膳夫之具,孤王亲自指点烹饪,让尔等体会豆腐之妙。”
    内史仲飔忙问:“敢问大王,此物名为豆腐?”
    姬宫湦笑道:“有何不妥?”
    “腐者,烂也。若是名为豆腐,有损其珍贵也。”
    “依尔之见,当取何名?”
    “此物取自菽豆,宛如凝脂,便叫菽腴如何?”
    姬宫湦摇摇头:“菽腴过于文雅,人名多有用之。且此物并非珍馐,乃是供普通百姓食用之物,便叫豆腐吧。”
    内史仲飔颇为不解:“大王不欲以此获利耶?”
    姬宫湦笑道:“售制成之食,其利起伏不定。贩制食之器,其利方能恒远。”
    内史仲飔恍然:“大王欲贩售卤水与石磨?”
    姬宫湦颔首:“便由太造执办,增设酱料司与雕石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