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黎美人和瑞安公主
作者:福寿安康   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最新章节     
    皇帝也不能让她这样干杵着,手指点了点旁边的大椅,“你先坐下,”不然站在发愣,让人感觉不似在申冤,倒似在犟嘴。
    然后又转头吩咐陈新,“那样厉害的宫人,日后再重新进来伺候,怕是会记恨公主。既然皇后要为腹中皇嗣积福,不愿罚她。那让她直接出宫回家,别再进来了。还有选她伺候的管事、教她规矩的嬷嬷,都一遍放出去。至于夏荷……”
    皇帝叹了口气,瞧着不大满意的黎美人,“她如今该有二十三了,等皇后生下皇嗣,她也到了放出宫的年纪。你们相处不了几回,以后别带瑞安去坤宁宫就是了。”
    等换了一身衣裳的瑞安被抱进来,皇帝伸手接过她,给黎美人指了指那衣裳上鹊登柳梢头绣样,“这衣裳还是荣乐小时候的,是母后亲手绣的,母后虽然嫌麻烦,但是爱看孙儿在身边玩,你若没事,把瑞安带寿康宫去请安,也算是你和瑞安的孝心。”
    见黎美人应了,瑞安也茫然的跟着点头,皇帝才把公主还给黎美人,跟陈新交代道,“黎美人照顾公主辛苦,让内务府按嫔位的份例给长庆宫供应用度。”
    黎美人不想还有这好处,兴高采烈的谢恩,完了还忸怩了一下,“妾只是个美人,这真的是,太不好意思了……”
    皇帝可不是白给她份例的,坐到她身边,才好生好气的跟她说,“宫里有皇后治下,淑嫔协理宫权。日后你若有委屈,坤宁宫不应,先去找淑嫔,她是个周全人,总会出来说上两句。”
    “若是有人欺负亏待了瑞安,你就去寿康宫,瑞安是母后的亲孙女,她总不会让公主委屈。”
    黎美人刚进宫时是个能在皇帝面前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后头受了委屈,含蓄了些,可该告状的,她可不会憋着。
    可是宫里都是皇帝的妻妾孩子,与其让她带着瑞安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皇帝是会拉偏架的,不如教她自己找个靠山。
    皇帝以为自己是软言细语的在劝解,黎美人却还是听出来皇帝让她有事找别人的意思。她紧紧的抱住怀中的公主,小声应了一句。
    朱维桢让陈新切了桃子,用小碟子装着,让瑞安自己拿着吃。瑞安吃完了桃子,才记起提醒她发愣的母妃,“娘,舅舅……”
    皇帝揉了一把瑞安的脑袋,也懒得说黎美人一天乱教的公主叫什么称呼,心里想着改明儿让人给长庆宫送个能教公主的嬷嬷,面上却只是看着黎美人,等着她解释。
    黎美人的解释却和皇帝想的不同,她不大好意思的抿了抿嘴,小声求道:“嫔妾的家人上京来了,他们在这花费大的很,嫔妾刚说了坤宁宫的不好,不敢去烦皇后娘娘,陛下能让他们进宫来,让妾赏他们一回?”
    黎美人的家人两个月前进京安置,皇帝是听陈福和金宝说过的,金宝说的更详细,黎美人还叫自己宫里的小太监换班的时候,去黎家安置的院子看过。
    “宫里也只有你和陆贵人是靖怀郡的出身,不过她父亲有官职,得了京里的差事才进的京,半年前又寻了个外任出京了,”朱维桢饶有兴致,“你父母兄弟靠着家里田地生活,在当地也算个地主,怎么想到抛下祖业,搬到京里了。”
    “他们也是想见见世面,为了大侄儿读书。”黎美人不大好意思,这主要还是她二哥娶了个官家小姐。
    人一个闺秀嫁到地主家,就是看中黎美人在宫里生了公主。可要只待在她们老家,有的只是乡野面子名声。还不如搬京里,直接借势。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黎家五六代靠收租庄稼吃饭的地主,家里娶得最厉害的两个媳妇,一个不过是城里有十八间铺子,乡下有八十多亩良田的财主老爷。另一个是落魄了的举人老爷亲闺女。
    现在皇帝老爷的闺女是他们外孙,又娶了正儿八经进士出身的知县老爷亲闺女。
    他们儿媳妇可说了,自己亲爹是靠科举出身,最会读书的,亲哥哥现在也有秀才功名。
    到时候外孙像外公,外甥像舅,是个读书种子,在这乡下,岂不是被耽搁了。
    黎家说是士绅实则被称为地主更合适些,自闺女入宫,他们接到的都是好处奉承,早有了自家发达的感觉。被儿媳这样一说,当真觉得自己若是不进京,就亏了孙子。
    他家娶了厉害媳妇的老二更是说了,“爹娘和大哥若是舍不得老家和祖业,就留下守着,也算留条后路。进京路远,宫里还有皇后,也不是妹妹是个什么光景,我带媳妇去探探路。咱们这也算是老大守家业,老二闯出路。”
    精明的老大媳妇转身就呸了他一口,别看她没见识,就觉得她傻,镇上的九品官不是举人老爷也做的。
    先前有人巴结过来,说要给公主舅舅找个差使做做,老二还上蹿下跳说自己要娶县令小姐,最好有个官声。
    这会不争这个了,那定是有其他好处。黎家老大媳妇把自己儿子往两老的跟前一推,说她家也要带儿子去,妹妹走的时候还挂念侄子呢,正好带去让妹妹见见。
    老二媳妇的儿子不知道啥时候来,她生的这个可是老爷子老太太疼了好几年的大孙子。有好处,怎么能绕过他。
    黎美人只有两个兄长,两儿子都走,还把孙子也带走,依靠儿子养老的老爷子老太太也是待不住的。
    后头黎美人的姐姐姐夫一家子,听人说他们进京享福,也跟着来了。
    等着黎美人收到辗转带进宫的书信,他们已经到京城了。
    现在一家子挤在城西街坊口,这宅子还是黎美人宫里的小太监给找的呢。
    皇帝低头看了一眼好似什么都不知道,吃完桃子吃点心,还一边明目张胆的把皇帝摆在桌上的玉环往她怀里塞的小机灵瑞安,无奈应道,“你这也是人之常理,以前准许宫妃见家人时,他们也没来过。下一次坤宁宫请安,你直接跟皇后和淑嫔说,让你母亲一趟就是了。”
    然后又吩咐陈福,“这天干物燥的,等晌午过来,你去九城兵马司传旨,让他们添些人手,多排两班。别叫美人把公主的口粮都省了出去。”
    不给他们找个事做,那就得指望黎美人省银子贴补了。要是没银子,又被人糊弄住了,最后还得攀扯到黎美人母女身上。
    还不如放到九城兵马司,让江宁伯和嘉恩伯看着。
    黎美人虽被皇帝说了,可她自觉也得了好处,等日头小些了,她便心满意足的带公主走了。
    因为给嘉恩伯府的表兄找事做,没两天圣母皇太后就问到皇帝面前,“九城兵马司巡逻,还负责守城门。皇帝倒是放心他们哥俩。”
    朱维桢陪笑,“儿子这是相信母后,相信外祖和舅舅。”
    “母后,”皇帝垂下眼皮,叹了口气,“皇后怀着身孕,陆贵人父亲外任去了云嫔祖籍,母后还是劳累一下,帮朕看着后宫吧。”
    大周到现在历经五位皇帝,太祖是自己打出来的天下,除他之外的四位皇帝,太宗和先帝都是以嫡子身份即位,朱维桢是以长子被立为太子。
    这样的情况下,朝里有许多偏向嫡长的大臣。
    另一边明年选秀,皇帝还不能错过的‘四皇子’生母——云嫔堂嫂家的妹妹。说起来云嫔也曾生过一个‘四皇子’。
    不是朱维桢不信皇后和云嫔,是皇权本就有杀兄逆父的风险。
    前朝并非没有扶幼子登基的太后,圣母皇太后呼吸一滞,颇为哀愁的揉了揉脑袋,“当真是,没有孩子愁,有孩子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