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帝国双璧---大汉的兴盛与衰亡20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老十三是个好孩子,但是太执拗,可以当一个贤王;
    老十四武治不错,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脾气被德妃娇惯的太过还需要好好地教导一番.....
    后面出身的皇子都太过于年幼,康熙帝懒得想。
    但是就这么扒拉一番,原本能文能武的儿子们都被他找出各种各样的缺点,康熙帝开始焦虑,竟然都比不上太子。
    他内心是不想立太子的,也许太子幼时他满腔父爱,想着让太子接自己 班;但是几十年皇帝坐下来,君权岂能分割?
    但现在后世透露出来的消息让他坐立难安,康熙帝似乎能感觉到汉人在蠢蠢欲动:
    倭国、倭国....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康熙帝一生最注重名声,虽然他打心眼里害怕防备汉人,但实际上又要不断地拉拢汉人的心;
    因为是关外的皇帝,想成为千古一帝,想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他格外在意自己的名声,所以也格外拉拢、甚至说讨好大臣。
    允许国库借钱一开始康熙帝确实是照顾臣子,京城大居不易;
    但是后来渐渐地发展成腐败之风,国库竟然连军费都发不出,康熙帝不是不知道,他也很着急,
    要不然就不会有让老四收缴欠款这个举动了。
    但是他好名声,已经被仁慈和宽容的名声架起来了,他做不到一究到底,所以之后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老四的名声因为这件事情在文武大臣里面臭不可闻,康熙帝其实内心还是有些庆幸的,老四如果严格来说也算是皇后之子,他的出身算是除太子之外最高的。
    有后世异族之祸的威胁,康熙帝还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力和仁慈的名声;
    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将老大放出去,
    他怕成功收复倭国之后,老大在军中的势力无法遏制,这可不是一种好现象。
    康熙帝为帝多年,疑心颇重,但他也知道轻重缓急,倭国虽然隔了一条海,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现在有了血海深仇,一定是要把倭国打趴下,让他们再没有还手之力,并且还要在大清的掌握之中。
    隔海掌握这就有很大的难度,康熙帝很头疼,他们得训练海上作战军队;
    满族儿女是马背上的民族适应的是陆地上的作战,海上确实是一块短板。
    再次抬起头,康熙帝一言难尽地望着天幕,现在天底下所有的人都会感激后世之人的牛痘之功;
    但同样也会记得是他们大清的皇帝让倭国弹丸之地给欺压到头上,而且还是百年屈辱史,一想到这里康熙帝头都要炸了。
    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安抚百姓和汉人,只要给他们由头,
    这可是一群擅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骨头有的时候很软,有点时候打碎了都不愿意滚下。
    民间反清复明的组织不计其数,汉人是不可能久居他人之下。
    沐沐随口说的天花连带着清小说里面的情节透露出的巨大信息,竟然让这个慢慢腐朽的王朝开始焕发了新机,
    只要是让这个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土地少受一点灾难也是好的。
    【古代的一旦发生疫情,差不多都是直接封村或者封城;
    大概率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有这么广泛的传播链条,基本上就是控制在一处;
    但是这个村庄或者这个城镇里面的患者,沐沐说个不好听的话,其实大部分生死都是听天由命了。
    朝廷会派人来救灾,但是大家懂的都懂,古代的监督体系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尤其是救灾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都是疯狂地往前冲,不让老百姓受到一点伤害。
    但是古代的士兵可不一样,被打发过来这种救灾的几乎就是没有关系、被流放的;他们救灾除了很有良心的清官,大部分都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命而已;
    医疗条件跟不上,官府又不给力,活不活的下来确实都是听天由命。】
    弹幕:“确实,有外国人问为什么咱们军队去救灾不带武器。”
    弹幕:“对啊,救灾为什么要带武器啊?”
    弹幕:“他们以己度人呗,自己咋样,看别人就是咋样。”
    弹幕:“哈哈哈哈,看网上的段子,说是救灾十几天累死累活的没有受伤,
    结果要走的时候被老百姓丢上车的吃食给 砸破头,哈哈哈哈哈。”
    弹幕:“对啊对啊对啊,还有那种,救灾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老百姓舍不得和他们孩子一样大的娃娃受苦,非要送,还让领导下命令,领导无奈不得不下。”
    弹幕:“原来大家都喜欢看这类正能量的视频啊,我看着觉得又可乐又很暖心。”
    ......
    一定是骗人的,士兵和百姓同时在想,救灾怎么能不带武器,老百姓怎么还会主动提供食物,简直是痴人说梦。
    虽然两方人都嗤之以鼻,但他们心底是相信的,毕竟天幕不会无缘无故地欺骗他们,也没有欺骗他们的必要。
    但是,这治军如此严谨,百姓又如此信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简直就像是在梦里一样,如果不是天幕上的沐沐姑娘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们这就是后世之人,
    他们根本无法相信,单单只是“人”能做到这种地步,不应该是神仙吗?
    岳飞好友有些迟疑的高兴,这天幕上所说的军队他们也有啊,不就是岳家军吗?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这种理想的治兵形式后世竟然真的实现了,而且不是个例、也不是极端,就是正常的现象,真是厉害啊!
    岳飞听到好友的感慨和夸奖,自己无奈地摇摇头,他的岳家军做不到后世那种极致又简单的地步,只能坚持最低的底线;
    后世的军队到底是何人打造的?岳飞一口将杯中的酒饮尽,心里的惆怅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官家,官家....到底是如何想的呢?
    燕云十六州何时才能收复回来,岳飞很忠心,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官家不想打仗的心思,他愁苦....
    但却从未想过反抗,忠君爱国是刻在他的骨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