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帝国双璧----大汉的兴盛与衰亡28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汉武帝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兵力更加悬殊,而且沐沐姑娘说晚期是难求一胜,估计这5000步兵是打水漂了,而且李陵能不能回得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光汉武帝这么想,连李陵的爷爷李广将军也是担忧的望着天幕,这可真是绝境啊。
    在草原上,作战环境的熟悉程度比不上匈奴,人数又相差这么大,就连兵种都不一样,人家是骑兵,而孙子带领的都是步兵啊。
    这一仗怎么打?所有人虽然都不抱希望,内心还是有些小期待,万一……好运降临在汉呢?
    【一看汉军就这么点的人,匈奴单于根本就没放在眼里,直接下令大军攻进。
    但是李陵沉着应对,用大车结阵,一次又一次地将匈奴大军的进攻打退,并且还杀敌数千人。
    这让匈奴的单于又惊又怒,大汉的士兵合何时这么厉害了?
    他立刻下命令让右贤王来支援自己,总共八万骑兵一起围剿李陵的5000步兵。】
    听到这里,汉武帝几乎都要心梗了,他的小将军已经很厉害了,却又一次没逃过灾难吗?
    【但是八万骑兵,也奈何不了李陵率领的5000步兵,匈奴大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匈奴单于很郁闷啊,按道理来说兵力悬殊如此之大,汉军应该会慌乱成一团,怎么会如此沉稳地应对。
    所以他开始怀疑这是汉军的诱敌之计,后面肯定有汉军的主力,他心生退意,不打算和李陵这5000步兵打了。】
    “呼”汉朝的臣民们都将憋着的一口气叹出,李小将军真是好样儿的,现在应该安全了,大家都发自内心的为他感到高兴。
    【可惜啊……唉!】
    “可惜”什么?大汉臣民们的心又被天幕短短的一句话提到嗓子眼了,现在不是很好吗?以5000对八万还能全身而退,足以看出李陵带兵还是有一手的。
    尽管事情还没有发生,大家都盼望着一定要是个好的结局。
    【有一个军候管,他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上司责骂,一怒之下他就当了“汉奸”,竟然叛变了……
    把李陵这支队伍的真实情况全部都告诉了匈奴的单于,单于一听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汉军主力,只有面前的5000人。
    他发了狠,5000人就算是绝世名将在八万骑兵的绝对兵力之下也抵抗不了多久。
    于是匈奴单于决定不撤退,下令大军全力进攻,他们就是要吃下这支没有主力支援的汉军小队。
    被围困的李陵军队,没有后勤物资,最终弹尽粮绝,在近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才投降了匈奴。
    汉军的5000步兵最终突破包围圈的只有400多号人,几乎全军覆没;当时匈奴损失的骑兵超过一万多人。
    李陵带着的这支军队实在是硬骨头,匈奴啃下来了,自己也元气大伤。】
    听到这个结果,李广虽然为孙子担忧,但也挺起了胸膛,这样的好战绩虽然最终投降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汉武帝心情很复杂,他相信历史上的自己估计也没有对李陵抱什么希望。
    但是战绩竟然出乎意料,如果不是小人干扰,刘彻相信李陵虽然不能成为像霍去病那样的绝世名将,但肯定也不会太差!
    唉,可惜啊,时也命也。怎么就会出现一颗老鼠屎呢?
    心情复杂的何止汉武帝,百姓们直接破口大骂,他们和匈奴有着血海深仇,竟然有人被骂一下就上赶着当天幕沐沐姑娘口中的“汉奸”,实在是恶心至极!
    【汉军的主要战斗力都在李广利这边,李陵虽然全军覆没,但是杀了匈奴一万人,可以说立下大功。
    他的5000人伤亡对于汉军主力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所有的骑兵都在李广利手里,他率领的三万骑兵在天山附近遇到了匈奴的右贤王。
    双方开战,过程很顺利,李广利打败了匈奴的右贤王,而且还杀敌数万人。
    但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广利遇到匈奴大军的围困,插翅难飞。
    双方经过了一番苦战,李广利率领的大汉主力损失的只剩下两三成,有两万人阵亡。
    卫青的旧部公孙敖,和霍去病的旧部路德博,两个人的军队倒是顺利汇合了,但没有遇到匈奴的军队,两个人无功而返。
    这一仗汉军比匈奴损失的多,李陵的那支队伍是以少打多的胜利,而李广利这里损失的几乎是匈奴人数的两倍。
    这一仗,大汉总体上是输了的……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国内,让汉武帝气的咬牙切齿,他待李家那么好,李家竟然投降匈奴。
    再次遭遇背叛的汉武帝刘彻几乎要疯魔了,国内再一次遭遇清洗。
    我们大家都知道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太史公和汉武帝有过节,他遭遇了最难以启齿的刑罚。
    就是因为李陵投降这件事情,太史公被汉武帝刘彻施了宫刑。】
    “啊这……”刘彻摸了摸鼻子,他现在可能还不认识叫李陵的,所以听到他投降也没有什么被背叛的感觉。
    只不过这个太史公就是那个偏爱李广的吧,原来是他这一朝的人…听这意思,估计后世之人研究历史都会借用他写的《史记》。
    那里面岂不是有很多自己的坏话?猪猪有些坐不住了,很想把人给弄到眼皮子底下,监督他写自己,多多用写好的词儿。
    但这种事情一定要私底下来,万一被别人发现又偷偷地记上一笔,那丢人可就丢大发了,不仅后世之人会嘲笑自己,历代的史官估计也要记上一笔。
    猪猪还是想要有一个好形象的。
    现在天幕上几次战争的失利,除了一些偶然因素,大部分都是将领和部下的问题,得想个法子遏制住这种状况。
    想想就好生气,明明李陵可以从匈奴手上带着军队逃出来,结果就因为一个不知所谓的手下被训斥了几句,害的5000步兵只有400人逃出来。
    如何制止这种情况实在是当务之急,还有大军的领导竟然脱离自己的军队不安排好……这可真是什么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