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直播---大明的先进与落后20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这个王振犯的错误可能比想象中要大的多得多,甚至说.....太皇太后张氏心惊胆战,会不会和宋朝一样.....
    这个猜想实在是太过于恐怖,归根结底还是皇帝……她随即把这个想法抹掉,实在是太可怕了;
    大明不至于沦落到此吧,有钱有人,又不是弱宋,朱祁镇这孩子也不至于吧...
    但是,沐沐姑娘有时候就是这种性子,
    你犯的错越大,一开始就会把你捧的越高;
    大明战神,这可是大明战神,若是名副其实也就罢了,只不过锦上添花 但朱祁镇这个孙子德不配位,必然是后面反噬的很大啊!
    太皇太后那一整颗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王振还在沾沾自喜,看来自己也和郑太监一样青史留名了啊!
    能看破沐沐的人实在太少,因为轻视女子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的;
    根本不会将女子的情绪转变放在心上、分析琢磨;
    【太皇太后张氏她是一个非常有眼界的女子,若是在现代,她会有很多选择;
    学习深造,当个科学家,考上公务员,为政一方,或者说是从商,或者就纯粹地当一个艺术家,享受生活的先驱者;
    但是,在古代,尤其是明朝那个环境,好像所有的女子都只有嫁人结婚生子这一条路,
    这条将希望全部都寄托在男人身上的路子;
    太皇太后无疑是亿万女性里面的幸运儿,因为她变成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她上位以来,根本没想着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政治团体,
    而还是重用仁宣的旧臣,其中前面的“三扬”,也仍旧在重用:杨士奇、杨荣、杨薄;
    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整个大明朝沿着以前既定的轨迹继续地高速的发展,百姓们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太皇太后和三杨通力合作,治大国如烹小鲜,把大明朝治理的井井有序,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姿态;
    但是,三杨毕竟是仁宣的旧臣,他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而太皇太后历经四朝,送走了自己的丈夫,又白发人送黑发人和自己的儿子也分别了;
    她的年纪也不小了,生老病死那是人世间的常态;
    首先去世的就是杨荣,他在正统五年,谥号文敏;
    接着这个国家的实际掌舵者太皇太后于正统八年驾崩,谥号诚孝昭皇帝,然后就是正统九年,杨士奇也去世了,谥号文贞;
    最后是正统十一年,杨薄去世,谥号文定;
    这些国之基柱相继离世,少年天子朱祁镇也在慢慢地长大,雄心壮志,意气风发;
    更妙的是能压制住他的太皇太后已经不在,在大明特别有威望的三杨也去世了;
    这不是大权在握,无人掣肘嘛!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太皇太后掌权时期,宦官王振虽然颇受朱祁镇的宠信,但是一直被疯狂地压制住,安分守己,不敢异动;
    但是太皇太后去世了,属于朱祁镇的时代开启了,同样王振的也开启了;
    朱祁镇对宦官王振有多么地信任呢....就是把他当作爸爸那样,父子感情深厚呢!】
    朱瞻基:?????
    天幕你在说什么?
    那可是我的儿子啊,而且王振不是宦官吗?
    朱瞻基凌乱了,他感觉自己整个人好像都不太好,恍恍惚惚的;
    就是那种槽口无多,但是不知道从何处下嘴的感觉;
    他们皇家从来没有感觉到过如此憋屈;
    朱高炽已经察觉到事情要开始发生了,他只想知道这个孙子到底捅了多大的娄子,完全没有心情在乎天幕的调笑之语;
    “大侄子,这朱祁镇是你的亲生儿子吗?”
    朱高煦觉得很奇葩啊,怎么会有皇帝把宦官当爸爸?
    一不留神就把自己的心底疑问问出口了,主要以前怼太子一脉怼习惯了,稍微有点打压的机会就和肌肉反应一样;
    朱瞻基气的跳脚,看到皇爷爷竟然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自己,
    他真是委屈了:“这是我的儿子!!!!皇室血脉怎么可能会被混淆!!!!”“好好好!”
    朱棣敷衍地安慰了一下大孙子,还想看看后续有什么,因为有大明战胜的名头;
    永乐大帝对自己这个曾孙非常地好奇;
    所以耐心也是格外的多,朱高煦摸摸鼻子,刚才的问题确实有些奇怪,皇室血脉怎么可能会被混淆;
    不过沐沐姑娘说的让人不得不误会啊,这.....嗯....就很难评呐!
    【朱祁镇为政初期励精图治,还派遣士兵稳定动荡不安的云南;
    而且朱祁镇他是特别崇拜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曾祖父永乐大帝朱棣的,也非常的向往着那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雄心壮志;
    御驾亲征是老朱家的传统,朱祁镇是真的觉得他也行;
    明朝外地除了逃回草原深处漠北的蒙古,还有新的草原民族当政壮大,就是瓦剌;
    到了正统时期,瓦剌正在一步步地壮大,时不时地就来侵略明朝的边境抢一点物资;
    这是正大光明地抢占,瓦剌的台式也先,经常会以朝贡的名义,来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因为中原明朝也是自诩天朝上国,怎么能失了大国的气度呢?
    瓦剌看有正大光明地冤大头,当然愿意来多薅几次羊毛;
    这样的冤大头可遇不可求哇,只要说两句好话就能换来物资,这样的买卖不要太划算哦!
    不过被当作冤大头薅羊毛的实际上不止明朝这一个朝代;
    天朝上国嘛,爱面子,来上贡求保护的小国又不能让他们吃亏了走,所以.....嗯,大家懂得!】
    汉武帝刘邦:“......”
    唐太宗李世民:.......;
    明成祖朱棣:.......额,我们不懂,
    沐沐姑娘你这话说的我们好像是一个冤大头一样,这都是有政治意义的好吗?
    怎么能扣扣嗖嗖的在乎那些小东西呢?
    国礼晓得不,那是国礼!
    已经被骂过了咋还骂一次,在改变了,沐沐姑娘口下留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