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唐的兴盛与繁荣---可怜的李世民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与虎谋皮”无异于自杀取死,刘武周最后的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
    和突厥外族合作,没有了资本刘武周在他们眼睛里也就是一个会说话的高级一点的“两脚羊”罢了;
    其实每一次二凤陛下的征战看着就好像一篇大爽文一样,只要他一出马,就算是再难的事情也就会不攻而破;
    李世民就像是一个天选之子一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前面主播虽然说李渊是有着才能,不是个“废人”;
    但是唐高祖的才能和性情最多只能支撑他称霸一方,当个小诸侯罢了;
    开国皇帝确实不够资格,他的能力并不匹配,为什么我们现代很多人,
    尽管李渊当了九年的开国皇帝,盘点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不想带着他玩;
    一说唐朝的开国皇帝,潜意识里面想的就只有二凤陛下。
    历史是公平的,百姓是记恩的,谁贡献的多那是会被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若不是李世民的年岁小,这个开国皇帝怎么可能轮到李渊,还被迫的发生“玄武门之变”,让二凤的名声有了那么大的瑕疵;
    前面主播说,李唐皇室的内战的本质并不是嫡长子李建成和嫡次子李世民的太子之位,而是唐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的皇帝之争;
    若是没有李建成这个嫡长子在台前和李世民争,李渊早就亲自下场了,现在只不过蒙上了一层遮羞布;
    最本质的来说,依托于父亲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若是没有李渊的君权支持,那真的是没什么还手之力;
    李渊他是疼爱儿子的父亲,但他更是一个掌权自私的人。
    翻开历史书不难发现,几乎每次李世民赢了战役,都会遭到莫名其妙的打压;
    一般人家的父亲都会希望,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对于李渊来说,他并不希望;
    次子太能干,不就会显得他这个老父亲太不行?
    他宁愿把李世民的功劳抢夺给废物的李元吉,多抬举李元吉那个畜生,也不愿意将李世民该有的待遇给他,反而是疯狂的打压;
    李渊就是害怕次子的威望超过了自己。
    我们看到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好像什么都难不倒他;
    实际上,不到万不得已,李渊根本不会允许李世民上战场;局面对于李唐来说差到极点,要被人灭了;
    二凤陛下才会被放出来收拾这些烂摊子;李渊“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玩的真是特别好,外人看了都特别的憋屈,更何况当事人李世民呢?
    这样一次一次又一次,他对父亲和兄长的亲情与尊敬还剩下多少呢?
    你以为带兵打仗就好了吗?二凤陛下只要大战就好了吗?
    不,完全不是!
    李世民一开始都没有兵,他的老父亲让他去打仗,但是什么都没有给他;
    兵马和粮草什么都得二凤陛下自己搞,经常在前线二凤陛下都是饿着肚子打仗的,大家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很多人说二凤陛下打仗只知道拿敌方的粮草做文章,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和本事,主播听到这些说辞就特别想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决定一场战役最终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自古以来谁打仗像李世民这样惨?又要当将军又要当后勤,他如果不自己处理粮草补给问题,单靠李渊的那种后勤,得输多少次?
    估计整个大唐都要玩玩,但是李世民越是表现的如此优秀,李渊越是要打击他;
    真是给他脸了,打仗时候的二凤陛下身体留下了不少暗伤,有些病那都是纯粹饥饿的;
    ’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堂堂唐国公嫡次子带兵打仗自己搞后勤给还要挨饿受冻;
    就这样打出来的大半江山还要被自己老爹传给大哥,这搁谁谁能忍受得了啊!
    李世民有如此大的功劳,就算他退后一步,忍让着不要太子之位,不登上皇帝的宝座,
    也不会有人放过他一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屠杀;
    因为他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这可不是说着玩玩的,就连他自己的老爹在位都是各种打压,更何况是关系不好的哥哥呢?
    主播不相信李渊没有预见过,若是“天策上将”的次子没有登上皇帝之位的严重后果;
    他知道的,他肯定知道,但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就算是次子统一天下的那又怎么样?
    能力那么强,不给你兵马、粮草你不也是照样打赢了吗?有啥好说的;
    打不赢那是你无能,打赢那是你理所应当。】
    “啊啊啊呜呜呜呜”程咬金突然放声“嗷嗷”的哭叫,整个大殿里的人被吓了一跳;
    李世民不理解:“爱卿,怎么了?”
    “呜呜呜呜,我难过,呜呜呜呜,陛下,您受了好多的苦。”
    程国公一脸络腮胡、五大三粗能把人一拳捶死的样子,突然做出了小女儿“哭泣”的姿态,实在是让人难以直视;
    李世民的眼圈也“红”了,眼见着就要掉眼泪,魏征都要上前劝诫君主不能如此不注意形象;
    见过朝堂上突然爆发出更大的哭泣声,一个个此起彼伏,眼泪汪汪地望着他们“受苦”的陛下,执手相看泪眼;
    整个朝代都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原先秦王的属下,一派是后来陛下当了皇帝才归顺的。
    两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魏征完全就挤不进去前秦王的圈子,更别提劝诫了;
    朝廷上一大半人都在“嗷嗷”的哭, 魏征就看到自己家陛下不光自己伤心要哭,还要 抽空安慰嗷嗷哭的臣子,忙的一塌糊涂;
    没缘由的,魏征坚硬的内心生出了一丝羡慕之情,他是谏臣,看似陛下很是信任;
    但实际上就是竖起来“千足金买马骨”的旗帜;
    和陛下之间永远不可能这么亲密;
    不过魏征也不愿意和陛下这么亲密,总得有人能稍微地牵制住陛下!
    魏征他愿意当这把刀,尽管代价是君主的厌恶他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