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公瑾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这只是一种聚光灯下面的错觉罢了,像是明朝的木匠皇帝,还有脑袋不这么正常智商不够的,全都顺利的当皇帝了呀。】
    “呀”你个大头鬼!
    朱元璋又被沐沐姑娘给整破防了,非要拿明朝出来干什么?
    你比较就比较吧,为什么又非要说什么木匠皇帝,傻子皇帝出来?
    因为天幕,朱元璋每时每刻都在生气,知道后面的事情,底线已经被拉的越来越低了;
    但这傻子皇帝一出来他还是很破防,比朱元璋知道那在位时期最长几十年不上朝的子孙更加的破防;
    智商有问题还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沐沐姑娘简直就是使劲的脚踩大明的脸面,还使劲地碾碎;
    大家都是在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而且沐沐姑娘也夸赞过自己,所有皇帝得位正的就只有他和汉高祖刘邦;
    结果现在呢,沐沐姑娘嘴里做一个千古一帝,右一个“龙凤猪”皇帝三人组;
    明明后世之人还挺喜欢自己建立的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气愤后世子孙不争气,强汉盛唐,有自称汉人、唐人的,咋就没有明人呢?
    都是皇帝,谁还没有傲气呢,洪武大帝也想要后世之人的夸赞,千古一帝的名头多帅啊,他也想要;
    朱元璋现在已经知道也许自己为了得到所谓士人的认可,走到了他们的圈套里;
    说实话,他乞丐出身,登上皇位
    说是不自卑那是假的,看见世家大族的规矩礼仪,他一个泥腿子出身的肯定会有些许羡慕和难堪;
    裹小脚、殉葬,让寡妇守节,禁海.....这些事情他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发展成后面如此不可控的模样他也在反思,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要说到治理天下,那都是一个头两个大的存在;
    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和家族底蕴,朱元璋也得把自己的祖宗往圣人身上靠。
    结果就被牵着鼻子走,他们那些世家大族做的非常高明,若不是有沐沐姑娘,朱元璋到现在都没有发现那些大坑;
    可能到死也不会,甚至作为大明的祖制一直延续下去,积重难返直到大明灭亡;
    刚意识到这一点,朱元璋的第一反应不是气愤,而是疑惑和茫然;
    自己看起来是性子很好的皇帝吗?他们怎么敢如此欺君?
    就不怕被扒皮萱草了吗?
    接着大手一挥,就是人头滚滚....可事情还是没有解决啊;
    他都不知道看似花团锦簇的文章,看似牢不可破利国利民的规则当中到底隐藏着多少阴谋;
    就算朱元璋当皇帝天赋异禀,打仗勇武向前;
    可是论玩心眼子,在朝堂之上,谁能比得过那些底蕴上千年的世家,
    玩心眼子,人家是专业的;
    朱元璋很清楚自己这个人,这些朝政绕来绕去,他是真的会被绕进去;
    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好方法,登上皇帝之位确实是孤家寡人,
    就算有心报国的,也没有人敢站在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对立面给他分析政策的优点和缺点;
    这才是真正的寂寞和孤单,朱元璋也会害怕啊
    没有人告诉他是对是错,全靠自己一个人撑着,他是活生生的人,也是个有良心的人;
    肩膀上担负着亿万生灵的性命,午夜梦回被惊醒,他也是斟酌斟酌再斟酌;
    “千古一帝”这个名头他也想要拥有,学识跟不上,眼光也跟不上;
    朱元璋深深的叹了口气,他苦笑,何曾想到,当了皇帝最害怕的就是两个字“欺骗”;
    一旦被欺骗成功,影响的就是整个大明;
    沐沐姑娘虽然说的浅显,但是她带自己领略了“世界”之大,科技变革之快,就像是昏昏欲睡的人强行放到冰桶里;
    洪武大帝瞬间清醒过来,也知道闭关锁国有那么大的危害;
    我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应当是屹立在世界之巅的,结果竟然在大明的时代开始落后;
    这是让朱元璋最羞愤的一点,竟然连宋朝都比不上,侮辱至极!
    朱元璋是自卑于自己的出身,但是得知后世之人非常以他乞丐身份登上帝王之位自豪;
    那一口一个的得位最正,让他在世族面前紧绷着的神经松懈下来;
    没错!俺就是这样的出身,天下都是俺打下来的,俺为什么要捧着你们世家大族的臭脚?
    但是治理天下终归要读书人,朱元璋暂且没有好的办法,就一个字“杀”;
    凡是犯错你只要被发现就杀,杀的人多了就不信不胆寒,还敢搞事情;
    这样做天幕的意思好像又是不可以,他暂且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只能跟着沐沐姑娘慢慢学习,还有赠送的书籍,咋就那么难看懂;
    不过从他了解的只言片语当中,朱元璋就觉得是圣人,这个思想只有圣人才能写的出来。
    若是他发明出来,最低也是另一个“朱子”,完全不需要去找那个什么朱熹连宗。
    朱元璋在脑海里想想就要乐出了声,这玩意儿确实很厉害,国家的人口、经济竟然都能决定政策;
    以前他像一个无知的幼儿懵懵懂懂的,看了书眼前的迷雾才慢慢的散开。
    沐沐姑娘解说历史人物的功力虽然不咋地,但是她的言谈举止所透露出来的学识和思想还是挺令人着迷的;
    【接下来咱就要说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十八的郯国公张公瑾,公元594年到公元632年;
    张公谨并不是李渊打天下时期的旧臣,他早年是效力于王世充,在王世充手下干活。
    之后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之后,他和洧州刺史崔枢一起投向了大唐。
    武德四年,徐圆朗反叛,他想要围攻虞城;
    张公谨接受命令,率领各州豪强子弟一百多人质去守卫虞城,
    副使柳浚很担忧,他认为崔枢和张公谨原来都是张世充的属下,现在各州人质的父兄都反叛了;
    现在带着这一坨人过去恐怕不仅不会平叛,反而是给敌方送人头去,有很大的可能是一起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