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绩3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李绩上表请求唐高祖李渊允许他收葬李密;
    这个举动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不可谓不高明;
    就算有人猜测他心思深沉,但做好事论迹不论心,古人在乎自己身后事,若是没有李绩的这份举动,恐怕造反的李密就会暴尸荒野。
    李渊很是赞叹他的义气和忠心,同意了李绩的请求;
    他和李密原来旧属下一起将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一直为李密披麻戴孝,直到丧期过去了才离开;
    李绩此举不仅自己的忠义名声名满天下,也在无形之中帮助李唐朝廷收拢了李密的旧部和惴惴不安的人心。
    不久之后,窦建德捉住了宇文化及,李绩的对手变成了窦建德,这一次他战到最后还是被捉住了;
    猛将人人都爱,窦建德也很欣赏他,不忍心杀了李绩;
    于是窦建德捉住了李绩的父亲,借此当作人质来威胁他,继续让李绩来镇守洛阳;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公元620年,李绩他找到机会自己独自返回了长安。
    之后,李绩也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定李唐的心腹大患窦建德、降伏了王世充;
    回朝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而李绩也被封为了下将;
    李绩的父亲李盖也跟着裴寂一起返回了朝廷,李渊十分的高兴,直接大手一挥,让李盖官复原职。
    李氏父子俩在大唐又上居高位,之后李绩忍让跟从李世民去打仗,先后打败刘黑闼、徐圆朗,因为功劳连续升迁为左监门大将军。
    归顺的徐圆朗之后又反叛,李绩奉命前去讨伐,他又斩下徐圆朗的首级献给了朝廷;
    之后李绩又和李孝恭一起去讨伐辅公祏,他在武康将其歼灭,平定该地;
    公元625年,突厥进攻大唐边界,唐高祖任命李绩为行军总管,在太谷和突厥军队交锋,成功驱逐突厥入侵者。
    可以说,李绩最好的年华一直在征战的路上,他的军事素养十分的优秀,和李靖将军齐名,能差到哪里去?
    大唐的江山几乎大部分战役都有着他的身影,李绩的战功不可否认;
    实际上,他在李世民继位之后仍然为大唐的安定南征北战,大家会有些疑惑,既然他的军事能力如此的高,和李靖齐名,为什么排名这么靠后?
    明星般璀璨的人物竟然只排名倒数第二;
    要知道,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虽说是按照功劳的大小,但最重要的还是政治目的;
    主要都是在太宗一朝排序,那当然是二凤陛下的心腹排在最前面了;
    虽说李绩后面也一直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但他是个纯臣,和秦王接触但并没有暗自投靠秦王殿下;
    玄武门之变前后他并没有坚定的支持李世民的政变,从龙之功在事后看着美妙,一旦失败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显然李绩并没有承担这其中巨大的风险,所以相对的也并没有收获,他们的功绩不止是国内外的,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功绩;
    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分水岭,李绩并没有跟得上这个步伐,李世民虽然后面还是重用他;
    但是说实话,中央的核心权力集团当中李绩确实是不像之前那样简在帝心;
    李世民并不缺能打的将军,虽然说理智上知道这样忠于君王的臣子做法才是对的,但情感上怎么可能控制得住;
    况且若是对待忠于皇帝和忠于自己的臣子待遇一样,那更加是乱了套了,所以李绩虽说是功劳很大;
    甚至说和李靖将军齐名,但是玄武门这场政治变动就将两个人的仕途,帝心完全隔离开了;
    虽说忌惮是有,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收回他的兵权,忍让重用李绩,
    李世民即位之后,虽说他并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自己这一方,任然拜李绩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
    公元629年,协助李靖与突厥交战,唐军大胜,李绩俘虏五万多人。
    公元637年,李绩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注意这可是“世袭”;
    公元641年,李绩被征调到中央任兵部尚书,他还没有进入朝中任职呢,就有人上赶子给他送来功绩;
    恰逢薛延陀派他的儿子率领八万骑兵南侵李思摩部落;
    朝廷命令李绩前去追击,他亲自率领三千轻骑兵在青山附近追上薛延陀的骑兵,两军交战,大破敌军;
    共杀死名王一人,并且俘获其首领加上士兵五万多人。
    这样的战绩那是非常的显眼,事实上,李绩本人在往上封就要被封为异姓王了,不,也不算异姓王吧,毕竟他已经被赐下国姓“李”了;
    可是归根结底,李绩身上并没有宗室血脉,而封建统治者要想让自己的江山稳固的话,绝不会轻易的封王;
    但是有功也必须得赏,李绩本人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所以,最后还是将李绩的功绩放到他的亲人身上,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县公。
    可以说,虽然李绩并没有拥护李世民,但李世民一直在给他实现抱负的机会,只是心里隔了一层,但是该有的封赏还是有;
    而且二凤陛下对李绩也是非常的好,只要是真正有品的人才就算是敌对阵营李世民也很爱惜,更何况是大唐的猛将了;
    当时李绩突然得了急病,有个偏方说是胡须烧过的灰可以治疗这个疾病;
    二凤陛下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胡须剃下拿去给李绩入药治病;
    要知道,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况且封建帝王之间这些头发胡须是最重要的东西,万一有巫蛊之祸这可不是闹着玩玩的;
    更何况以前都有曹操“割发代首”赢得士兵归心,可以说帝王身上的任何部位就算是掉落的头发那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凤陛下竟然主动割下自己的胡须帮助臣子治病,这可是圣君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朝野大惊,李绩听说之后十分的感动,长跪不起,头都磕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