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开播---现代游玩7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读书能够升官发财这是当然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潜规则时时刻刻都在;
    只要你改换了阶层,你就会发现谁对你都是客客气气的,办事情都是好人。
    本来就已经享受到了一些红利,在什么阶层就要干什么事情,死死的抓住农民的命根子说是自己的根基;
    农民离了土地活不了,他们还需要正常的交税,而你们这些官员只要让你们交税,就是掘你们根基,就是引发社会舆论?
    所以说啊,不愿意改革的,想让国家慢慢变得虚弱的。
    嗯.....不是蠢就是贪。
    太贪了,明明有那么多的生计,死活的要抓住田地不放手。】
    朱元璋都没有想到沐沐姑娘做的比他们计划中的还要好,这在全天下人的面前剖析,堂而皇之的阳谋;
    更是打掉了许多世袭的潜规则,是啊,可以奖励,为什么不限制年限呢?
    就像是大明的宗室,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皇家都被后世称之为养猪王朝了;
    那些世家凭什么能够世袭,干的漂亮,朱元璋高兴的直拍大腿,而朱标龇牙咧嘴,
    爹,你就不能拍拍你自己的大腿吗?
    世家,唐太宗若有所思,世家的势力其实最巅峰的就要数隋唐了,这当然是李二陛下看史书能看到的;
    魏晋南北朝....
    哼,李家以前当然也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其实他们还算不上有名;
    李世民不觉得这些有问题,因为谁他弹压不住?
    但是看另一个时空,自己儿子那么的努力,更何况现在他绝对不允许有人拖累自己的大唐;
    其实李世民有些好奇,明明自己的大舅子这么乖,为什么自己儿子上位总是猜忌的;
    要是势力大不安心直接先搞下去看看不就行了吗?
    唐 凡尔赛 二凤陛下 完全理解不了皇权对抗世家的苦,就像是始皇帝一样,二凤陛下活着一天,整个大唐就算是再乱,他一露面就是众望所归;
    顶尖皇帝确实无法理解那些被朝臣牵制的皇帝,在他们脑海里没有这个概念;
    其实李世民也在想,世家贵族本来就比普通百姓起点高出许多,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给老百姓识字的机会吗?
    肯定是恐惧和害怕,沐沐姑娘说的对,拥有这么多资源还害怕一个从无到有刚开始奋斗的人;
    这样的人朝廷不需要,他们就是想躺着不努力就在大唐的身上吸血,可恶啊;
    还好现在沐沐姑娘出现的这么几年,大唐的科举制已经慢慢的完善,很快就会有新的人才了;
    其实李世民没有那么的迫切,因为他朝堂上的文臣武将那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厉害,主要缺少的还是沐沐姑娘说的那种“理科”人才;
    他原以为策马奔腾已经是速度的极限,结果后世的风驰电掣看的二凤陛下是热血沸腾,满脑子就是两个字想要;
    不过他和猪猪陛下不一样,为难朝臣的事情二凤陛下不好意思说出口;
    他不管什么积累不积累了,大唐能研制出来二凤陛下就乐呵呵的用,现在良种已经初步的适用大唐的土地,丰收已经初见苗头;
    本来还沉浸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结果看到后世普通人的一天二凤陛下是真的羡慕啊;
    他们好像生来就是可以当“人”的,后世的发展也让二凤知道,研究人才的重要性,毕竟他一开始是把“水泥”这种重要的军事工具那是当成小宝贝的;
    可是啊,看到后世那平坦的柏油路,规划整齐的大道,二凤陛下真的羡慕了;
    只转化成两个字“想要”。
    很多工匠都是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他们是这些贵族的家奴,子子孙孙都死守着手艺;
    像后世那种学校什么都教一点都不符合当代的价值观,李世民知道若是有那么一两道菜谱那都是当家主母了不得的嫁妆’
    想要让那些有手艺的人教授他人,尤其是教授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几乎都是“圣人”的品格;
    后世也有专利保护这些法律,但是李世民从来不天真,现在科举制度几乎已经动摇了这些所谓世家贵族的根基;
    若是再将工匠的地位提高,就算他是千古一帝....也能抵挡得住,可是,他想让百姓好好的休养生息;
    真的是投鼠忌器,虽然有很多朝臣愿意主动为自己分忧,但是二凤陛下是一个大方的皇帝,不忍心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受苦”。
    不过田地确实不能掌握在世家贵族的手中,现在二凤陛下都害怕沐沐姑娘嘴巴里吐出“永久”这两个字了;
    不仅他害怕,后世的所有朝代的皇帝都害怕,沐沐姑娘说的对,如果田地改革想要温和的,不引起特别大的反抗;
    不应该一刀切,毕竟一项政策再好它总归前期是有不利的一方面,事关民生,只能小心谨慎再小心谨慎;
    就像是对有功名的人收税这件事情,虽然说从宏观角度或者是国家的层面上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也会是对百姓有利的一件事情;
    但是他们会支持吗?
    绝对不会啊!
    尤其是带着田地投奔有功名读书人的那些老百姓,他们也不管什么后面有多大的好处,现在只知道这项政策给自己的利益带来了损害;
    肯定是谩骂一片啊;
    要想民心站在自己这一边,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在收取有功名读书人名下田产税的时候,相应的就要惠及天下百姓。
    那么问题又来了,要想惠及天下百姓,必须得先施行个两三年这种政策看看成效才能给百姓们带来好处;
    这中间的时间差,百姓看不懂也搞不懂,他们只知道现在利益就受损了;
    如果天下读书人要反抗,煽动的首先就是愚昧无知的百姓们,把他们当作对抗朝廷的炮灰;
    抗争胜利了,百姓和朝廷两败俱伤,他们从中获利;
    抗争失败了,再执行朝廷的政策也不晚啊,反正又不是自己造反,是百姓们不乐意;
    最大的收益者完美的隐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