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燕王的卧底很多
作者:想做个好人   给皇帝们直播华夏发展史最新章节     
    大家可能以为燕王上位,他和朱元璋一样的性格,属于爱打仗不妥协,国内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就会稍微的缓解一下;
    毕竟我们不管看史书上还是改编的电视上面;
    朱棣就是永乐大帝的形象,他都很像是个威震四方的将军皇帝;
    而且在他心里面好像总是不太喜欢只知道读书不爱武艺的大儿子朱高炽,偏爱颇像自己的儿子三子。
    看着朱棣很像他老子朱元璋一样;
    但说白了,在那个嫡长子继承的年代,朱棣藩王上位首先这样的身份就注定了他有些事情不仅不能做,反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能拱手将利益让出来;
    就比如削藩,朱棣他是藩王上位,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靖难”
    这就决定了,朱棣藩王上位的身份不仅不能光明正大的削藩,私底下偷偷的手段也不行,不仅不能减少待遇,甚至反而要更加优厚的对待其他的藩王;
    如果不保护藩王的利益,说实话,自己怎么上位的,别人也照样可以;
    你没有登上皇帝之位之前的身份就决定了朱棣对于尾大不掉的藩王没有丝毫的办法;
    只要人家不造反,就是得养尊处优的好好对待着;
    因为燕王“得位不正”所以他更加的看重名声,想要九泉之下让自己的老父亲看看,他儿子当皇帝不比他孙子差;
    所以说,儒家这个外表披着圣人的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规则的人,朱棣当然要拉拢;
    更别提《永乐大典》的修建了,评价一个帝王,无非就是两个方面,文治和武功;
    在武的方面,朱棣不需要别人出马,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统帅;
    而文治方面,全靠《永乐大典》,而修建《永乐大典》就需要用到很多的读书人....所以说朱棣上位之后,其实也是在某种方面进一步妥协的结果。
    但不是说燕王朱棣,这个未来被称之为永乐大帝的男人做的不好;
    正相反,就是因为他做的好,后人才会为他“皇位”的先天不足而感到遗憾,如果他要是一开始有着大义的话许多事情都可以慢慢的改变;
    而不是任由着那些脓包渐渐的变大;
    可能有人会说“成王败寇”,但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几乎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维护的一种根本制度;
    除非你是推翻前朝,你是第一人,你才可以自由的制定一些政策;
    沐沐很是可惜,明明永乐大帝和他的继任者朱高炽都是非常有能力的;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消逝,只要朱高炽顺利的登上皇位,按照他的才能和手段,没有人再敢提他的父亲朱棣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虽然他父亲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朱高炽名正言顺啊;
    可惜啊上天并不保佑大明,只能说是非常遗憾,朱高炽只上位短短十个月他就去世了;
    若是能活的稍微久一点,大明还会稍微的换一换;
    退一万步说,如果他的儿子能够稍微的长寿一点,大明也不会沦落到后面被瓦剌压着打;
    可是啊,朱高炽他的儿子几乎比他更加的短命,然后就是大明的战神登场,葬送了大明的国运;
    这个时候,经过几代的皇帝替换,本来内部的土地兼并已经开始有些矛盾了,对外一下子就送了大明的半条命;
    估计瓦剌人也惊呆了,明明得和敌人周旋一番的来着,结果敌人突然上来就猛扇自己两巴掌,然后抽出刀,在自己的身上疯狂的乱砍;
    他们自己都迷惑了,难道大明的那个小皇帝实际上是瓦剌人的种?
    要不然根本说不通,这中原人虽然柔弱,但最是狡猾,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厉害的敌人,这突然当着他们瓦剌人的面把自己折腾的半死不活也太令人震惊了吧;
    就算是有什么计谋,或者是苦肉计什么的,也不需要做到如此地步吧?
    对于瓦剌人来说,大明的皇帝可真的是甜蜜的负担啊,哎,自家人太厉害了,竟然连皇帝都变成了“卧底”哈哈哈哈哈。
    大明战神一战成名,随后整个大明境内有生力量被葬送,经洪武大帝,永乐大帝这两个朝代所积攒的士气直接被消耗殆尽;
    大明的天子竟然亲自带着敌人敲响自己国度的大门;
    可以说,这个举动无异于将大明这个巨人的精气神完全给摧毁;
    一开始只是打断了大明的躯壳,而他们伟大的陛下,伟大的天子生怕大明死的不够惨,直接将脊梁也踩碎放在脚下。
    真的是非常厉害一个大明战神啊!
    沐沐每次看历史书都觉得这怎么能输呢?这竟然就输了.....就像不明白隋炀帝三征高丽明明所有的优势都在我方;
    但是领导是个作精啊,明明能打胜仗的,眼看就一步之遥,废物的领导非要说先等等:先让敌方回个血,我要去洗个澡,天太热,虽然我很滋润都是感觉不舒服,我就要洗个澡;
    臣下:那陛下你先去洗个澡,我把敌军抓过来给你玩玩!
    皇帝:不行,朕要亲自动手,你们保护好他们;
    臣子们着急:陛下,对面是敌人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况且我们怎么能保护好他们啊;
    皇帝双手一插:那朕不管,朕要亲自抓他们,抓不到,呵呵,那你们就去替他们死吧;
    被丢下的臣子们:......
    无措着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溜走,然后还要被自家的皇帝骂一顿都是亲的,明明是皇帝的错;
    偏偏他身上还不能有错,那这是谁的错?
    只能是和皇帝一起征讨将军的错!
    所以骂一顿还是轻的,皇帝恼羞成怒之下,诛杀也不是不可能;
    就比如那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死的是谁,只有大隋的百姓;
    那“龙舟”下的累累白骨,都是谁,都是大隋的百姓,为何而死,保家卫国吗?
    哈哈哈哈哈,荒谬,他们配不上这个死活,他们是蝼蚁,是给隋炀帝“龙舟”前进的燃料;
    龙舟太大,走不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