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春秋林氏牛人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冉求指挥鲁军击退了齐军,说到底是指挥季氏军队击败了齐军,而叔氏、孟氏则是不战而逃,这令季氏家族切切实实威武了一把。
    季孙肥当然要扩大季氏这种影响力!
    冉求率军凯旋,鲁哀公率群臣亲自于曲阜城门口即稷门迎接,自稷门至鲁国内城公宫,人们夹道欢迎凯旋而归的鲁左师。
    其中一辆战车上,堆着一颗颗人头,那是鲁左师在稷曲战役中所斩首的八十齐卒首级,尤其引人注目。
    仲孙彘看着,心里酸溜溜的,想起自己居然本可以分得这份功劳,如今却因为自己带头逃跑,不但无功,反而成为自己一生的耻辱,真是又悔又羞。
    这不行,得补救。
    于是,人们从这位孟氏家族未来宗主的口中,听到了这样的一个版本:这次齐鲁稷曲之役,表现最好的,是颜羽!颜羽绝对英勇善战,没有他沉着冷静驾车,在齐人团团围将上来之际紧急脱身,那整支鲁右师绝对不能顺利撤回曲阜。
    表现最差的,绝对不是仲孙彘。据说,当齐军冲上来时,仲孙彘当时仅仅是犹豫了一下,并没有下令撤退。
    第一时间想着要逃跑的,是邴泄这小子!
    你们想啊,邴泄可是车右啊,车右是干什么的?要保卫本人的!结果他第一个想要逃跑,那让仲孙彘情何以堪?
    仲孙彘是什么样的人,谁不知道?他可是孟氏家族接班人,未来的宗主,这个面子放在那里,就算他当时不想打这一仗,但嘴上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众人听后嗤之以鼻,邴泄听后气得跳脚,心想着:“小样的,你这样阴老子,迟早有一天,老子玩死你!”
    对勇士,人们是尊敬的,尤其对于战死沙场的勇士。于是,林不狃就得到了鲁国人们的尊重。
    林不狃,谁啊?
    鲁国勇士林不狃,姬姓,林氏,名不狃。
    据说,鲁国林氏家族源于大商王朝太师、王子比干,比干被商纣王杀死后,其妻妫夫人当时怀有身孕,在有关方面人士的大力帮助下逃出朝歌,躲入长林山,居于山中一石室,后十月怀胎,诞下一子,取名为泉。
    武王伐灭商纣后,有感王子比干之忠烈,下旨建比干墓于南汲(今河南卫辉),封比干为国神垄,赐其子名为林坚,封为大夫,以清河为其食邑,其后人就以林为氏,这便是林氏渊源之一。
    林氏分别在鲁国、齐国、卫国、晋国等均有记录,在鲁国的春秋历史上,大约出现过四位林氏牛人。
    一位叫林楚,我们先前讲阳虎之乱时,讲过这位仁兄。当时正是林楚忠于季氏,在关键时刻帮助季孙斯逃出生天,最终导致阳虎的失败。
    第二位叫林雍。还记得公元前516年,即鲁昭公26年那场齐鲁炊鼻之战么,一场超级搞笑的战役,林雍正是战场上的主角之一,他象个二百五一样只身一人向齐军冲去,结果被齐国勇士削去了一只耳朵,还砍伤了一只脚,成了英雄的残疾人。
    而林不狃,正是鲁国林氏家族中的第三位勇士。
    第四位则是与孔子有关,林放。
    林放,春秋末期鲁国着名学者,生于公元前55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氏林名放,字子丘。
    林放自学成才,致力礼学,最终以知礼、制礼着称,被后世尊为先贤。
    林放曾经向孔子问礼,而且问的是关于礼的本质问题。
    当时孔子就高度表扬林放,说他这个问题提得非赏好,然后,给出了关于礼的本质的解释。
    孔子曰,礼这种东西,讲直白一点,就是“与其追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强调事实上的俭朴”。
    见林放还在那里沉思,孔子又举例解释,“比如办一个丧事,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在内心里真正悲痛。”
    如果孔老夫子是对笔者这样解释,那笔者最多只能装懂,反正林放的问题提得很高大上,孔子的回答也很高大上。
    高人就是这样,把你搞成云里雾里的节奏,那就对了。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与其推着自行车微笑,不如坐在宝马车里哭泣。
    至少句型是一样的。
    难道你不笑喷?
    有人说,林放曾拜孔子为师,后来成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但貌似不是这样的。
    据说,林放的才华不亚于孔子,他如同那位楚狂接舆一样,不愿出仕为官,也看不惯跑官要官的士人。
    林放居于泰山,过着粗茶淡饭,自食其力,给泰山山民讲讲礼、乐、书、数等知识,被认为对夏商周以来的礼仪文化传播和发扬光大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林放对孔子是了解的,也是尊重的。他不但向山民推荐孔子的学说,而且还向孔子问礼,这一问,便是问到了礼的本质这类高大上的学术核心问题。
    也正因为林放曾经向孔子问过礼,且林放向山民推荐过孔子的儒学,自己在礼学上又有颇深的造诣,所以就被认为是孔子的学生了。
    其实,林放与孔子应该是互为亦师亦友关系,林放在礼、书、数等方面的造诣,恐怕比孔子还要高明。只是,历史上的孔子光环太耀眼,而林放又不显于世,所以如今的我们只知道孔子,不知道林放。
    鲁国的春秋舞台,给了林放一席之地,那便是“林放问礼处”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曲阜城外,想必当时问礼时,林放与孔子是不期而遇于城外的。
    春秋末期的鲁国,其实就是三桓的鲁国,更确切一点,其实就是季氏的鲁国。既然是季氏的鲁国,所以季孙肥就搞了一次祭祀泰山的僭礼活动。
    这令孔子非赏不满,他把冉求叫来,问道:“你作为季氏家宰,怎么不劝阻季氏搞祭祀山川这样的僭礼活动?”
    冉求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老师,这是不现实的。”
    毕竟,季孙肥是自己的老板级别的领导,老板级别的领导已然决定的事,自己确实可以提出意见建议,但一旦领导决定了,自己唯有坚定执行。
    对上级领导,服从和执行,是讲政治的表现。
    孔子知道冉求的不容易,他不想责备冉求,只是叹了口气,道:“呜呼,这样的事,林放定然是坚决反对的,难道泰山之神连林放都不如吗?”
    林放,在孔子的眼里,是礼的代言人。
    由此可见,孔子对林放是赞赏有加的。
    哦,讲着讲着,又讲偏了,我们得赶快回到鲁国春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