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孔门七十二贤之高柴(2)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听说高柴要赴郕邑担任邑宰,这叫一个叫李四的郕邑人高度紧张起来。
    原来,李四刚死了哥哥,李四自幼丧父母,全靠哥哥一手将他拉扯长大。但凡有好吃的,哥哥都省给李四吃;但凡有累活脏活,哥哥都不让李四干。
    谁知,好人不长命,一日哥哥赴山上砍柴,不幸跌落山崖而亡。
    失去了哥哥的李四却貌似并不悲伤,甚至应该还在丧期的他居然不穿丧服,与平日里一样,饮酒,作乐,游手好闲。
    这令左邻右舍看不下去了,有人就提醒他道:“你老哥生前那么疼你,如今不幸去世,你却不为他服丧,这也太过分了吧?”
    当然,用当时的话讲,这个过分,指的是太不悌了。
    李四听后却一脸不屑,道:“我穿不穿丧服,关你屁事?我哥去世,我当然是悲伤的,但这个悲伤只要在内心默哀即可,为何非得那么麻烦,一定要穿上丧服?”
    邻居们听后纷纷摇头叹息,李四也不管不顾,照旧我行我素。
    谁料,仅仅过了两天,邻居就看到李四穿起了丧服,于是有长者夸赞李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错不错,你披上孝服,为你哥守孝,你哥生前没白白对你好,他在地下也就可以安眠了。”
    谁知,李四却摆摆手道:“服丧守孝这样的事,劳民伤财,且不符合实际,我是不赞同的。不是我想改变初衷,只是听说大司寇孔丘的弟子子高要来郕邑担任邑宰,他可是高度重视孝悌这玩意儿的,什么泣血三年都干得出来。如果我不愿为兄长穿丧服的事被他知道,估计饶不了我。”
    啊?原来,你小子不是回心转意替兄长服丧,而是因为邑宰子高的关系啊。
    众人纷纷摇着头叹着息,但不管如何,高柴“重孝悌”的高尚品行确实影响了很多人,整个郕邑的民众都以高柴为榜样,郕邑掀起了一股重孝悌、守礼节的新风尚。
    所以,孔子得知此事后,感慨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高柴在郕邑治政,推行教化,处事公正,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只是令人遗憾的是,不久后,高柴的夫人却不幸生病去世。高柴在张罗着夫人的丧事时,出殡队伍不小心践踏到了老百姓的庄稼。
    当时有一个叫张三的朋友就提醒高柴:“您作为郕邑最高长官,如今损坏了百姓的庄稼,应该及时赔偿才是。”
    高柴却摇摇头,道:“因出殡而导致庄稼受到践踏损害,这是事实,但我却没有赔偿人家损失。我这样做,我的主人孟孙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我,我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因此而离开我。
    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我是郕邑邑宰,我的一举一动,关系到郕邑的治理。如果我赔偿了百姓的损失,那就意味着我出钱去买了道路费一样,这是不合法也不合规的。以后,我离开了郕邑,那继任的邑宰该如何治理郕邑呢?”
    高柴一边说着,一边指着那些被损坏的庄稼,叹着气道:“占道种粮,已经很普遍了。”
    张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高柴不赔偿损坏百姓庄稼,并非是因为高柴以邑宰身份仗势欺人,而是指出了随意占道种粮的弊端。
    占道种粮?
    是的,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鲁国实施“初税亩”等经济政策以来,人们对于耕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影响到了井田制。
    井田制我们前面介绍过了,其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田间是有纵横交错的“阡陌”,这原是供人们行走的道路。
    但由于原先的耕田越来越不够用了,庄稼的耕种就逐渐侵占到了田边的道路。于是,阡陌之上就种有了庄稼,而阡陌却越来越狭窄。
    如果阡陌是原来的那个模样,那高柴在葬妻时,依阡陌而行,绝对不会影响到庄稼。
    现在正是因为百姓违法损毁阡陌在先,使阡陌变小,且种上了庄稼,这些庄稼受到损坏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但这毕竟是违法的!作为邑宰,对于百姓违法,按理高柴得惩治。但高柴也清楚,社会进步了,开阡陌种庄稼已经是一个趋势!
    如果仅仅是高柴一个人损坏了人家的庄稼,估计高柴也愿意赔偿。但事实是,这样的纠纷到处存在!
    高柴作为邑宰,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鲁国的国家意志,如果他赔偿了百姓的损失,那意味着高柴承认百姓侵占阡陌种粮为合法!
    高柴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向郕邑传递了一个信息:占道种粮为非法行径,其实施者应对此负责。
    那就意味着今后有人践踏了种在阡陌上的庄稼,不需要赔偿!
    高柴为整个郕邑甚至整个鲁国制订了一个判例法,解决了当时社会上一个很普通的矛盾,受到百姓广泛赞誉。
    但令笔者实在看不懂的,是当时要求高柴赔偿损失的那个张三,有史料言之凿凿地记载着这个名字:申祥。
    申祥是何方神圣?
    前面我们讲过一位孔门弟子,子张,即颛孙师,这个申祥就是颛孙师的儿子。
    要知道,颛孙师是公元前503年出生,而高柴、仲由、孔子等人在鲁国出仕为官时,颛孙师还是一介小屁孩!
    申祥,出生于公元前481年,那一年是一个庚申年,据说那一年鲁哀公去狩猎,居然捕获了一头麒麟,颛孙师将这个儿子取名为申祥。
    难道,高柴后来又跑到鲁国去担任了郕邑邑宰?
    据说,高柴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从政时间最长的一位,于是这就有可能高柴后来又回去了鲁国,投靠到了孟氏?
    这是有可能的,但要去把这一切彻底弄清楚,要耗费的脑细胞实在太多,那就算了吧。
    于是,笔者就习惯性地用了这个名字:张三。
    现在,高柴在卫国担任了大夫级别的士师,这个职位,也是高柴第二次担任了。
    前番,高柴追随孔子到了卫国,因其贤且有才,被卫灵公任用为士师。在卫国士师之职上,高柴因公正执法,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不畏强权,且对百姓有仁爱之心,深得卫国民众赞扬。
    高柴性格爽朗,与仲由是好友,所以两人经常在一起。如今在孔子的一众弟子中,也是高柴与仲由两人一起率先出仕为官。
    当然,高柴的故事,我们在后面还有经典内容奉上,这里我们先让这位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高柴先生稍作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