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军出兵的东线,挡在面前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就要属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了。
然而华夏的代表很及时的,在双方发生正面对抗之前,便与捷斯军团达成了和平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捷斯军团将主动退让,并撤出华夏主张的国土地域。
华夏方面则承诺,今后捷斯军团在转移返回欧洲之时,将为其敞开通道,还将尽可能的提供交通以及其他帮助。
如此,捷斯军团就失去了守护占领的交通据点,和阻拦国防军的理由。
他们纷纷主动撤离,转移向柏海儿湖以西的地区,后来又集中的驻守于伊尔库茨克至新尼古拉耶夫斯克的铁路沿线。
捷斯军团撤走的背后,还有英法美等协约国的影响,他们深知小小的捷斯军团绝不是国防军的对手,不愿自己豢养的打手就这样被毁灭。
当然他们更不愿看到的是,因为捷斯军团而激怒华夏,因此紧急发出了告诫,一定要接受华夏的条件。
这样一来,留在在东线反抗国防军的,便只剩下谢苗诺夫等地方军阀了,这些部队的人数虽不少,但来路多样,成分复杂,在国防军面前只是些杂牌。
这些军阀部队与外国势力当然也有勾结,可他们平常展现出的强盗和暴徒行径实在是令人不齿,协约国在利益的衡量下,便迅速对之弃若敝履。
为了保卫自己赖以立足的地盘,这些军阀倒是组织起了几处防线,可在国防军的强大正面攻击下,便很快土崩瓦解了。
国防军在东线推进的大体过程是,第一集团军把主力分成了两路,先取海参崴和伯力,这两路都有海军陆战队的配合。
其中海参崴经过三年多的世界大战,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座自由贸易港口,大批从东方输送给沙俄的物资从这里上岸,并堆积在码头等待运往欧洲。
国防军海军对海参崴早已进行了监控,因此当陆战队发动袭击时,几乎是一举而下,十分轻易的便拿下了这座心念已久的海港城市,随后同从陆上赶到的第一集团军完成了会师。
在庙街,另一支海军陆战队则在军舰的掩护下,溯黑龙江而上直驱伯力,与第一集团军主力和第二集团军的一支分队齐聚城外,共同发起攻击。
被围的伯力,是黑龙江流域地方军阀的老巢,守军集中兵力企图负隅顽抗,但在国防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下,仅坚守了一天多便举起了白旗。
顺利攻占了要点目标后,第一集团军各部便开始向东部沿海方向扫荡推进,逐次收控了各片区域。
相比之下,第二集团的行动则要容易许多,甚至乏善可陈。
该部推进方向上的守军,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与国防军的出发位置仅一江之隔。
因此在国防军向北强渡黑龙江时,当地军阀主力被顺带着一举击溃,经此之后,第一集团军的行动就再没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了。
而第三集团军面对着的,要算得上是各路对手中实力最强的,故而参谋总部配置给该集团军的兵力,也是各部中最为雄厚的。
他们要收复的地区,是谢苗诺夫的核心地盘,后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心顽抗到底。
对于这种恶名昭着的分子,华夏方面也没打算手软,甚至都不愿与其多费口舌,准备直接铲除了事。
于是从行动一开始,第三集团军就从七百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在这样装备精良的正规军面前,谢苗诺夫拼凑起来的部队根本无法抵御,防线很快便形同虚设。
谢苗诺夫只得把兵力集中退往赤塔,在这处统治中心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国防军在赤塔遭遇到了整个东线最顽强的抵抗,不过战斗也只是持续了将近三天,最终便以守军弃城败逃而告终。
谢苗诺夫的残部一路溃散,再未形成有组织的抵抗,而他本人则带领着一部分人马逃向鄂木斯克,投奔高尔察克去了。
就这样,当1918年的冬天来临时,国防军已经完全控制了一直以来主张的北方国土,甚至比世界大战的结束还要早上一些。
如此轻而易举,与当年“东方战争”的血战,和此后这十几年来与沙俄的谈判拉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禁令人感慨。
国防军在达成了收复国土的目标后,随即遵照指令停下了进军的脚步,开始转入巩固、肃清和建设的工作当中。
华夏政府则对外发表了正式的声明,重申了国土主张,宣示了主权,并得到美、英、日、法等国的相继认可。
面对华夏的强势,高尔察方面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但除此之外便再无下文,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因为此时的他在支持者们的推动下,正在酝酿着如何夺取临时政府的最高控制权,随后他取得了成功,在1918年11月成为了“最高执政官”。
另一方面,对于华夏的行动和宣言,“红色露西亚”由始至终都未做明确的表态,但同时其领导下的武装,也有在意识的回避着国防军的锋芒。
只是在局势发展的驱使下,华露两方只靠刻意是很难避免冲突的,不久后双方间的首次武装接触就出现在了中亚的南翼地区。
当年的年底,受到布哈拉埃米尔阿里姆·汗的一再请求,华夏决定从驻靖西的第五集团军中,抽调一个军的部队进驻该国。
阿里姆·汗之所以热衷于邀请华夏派兵,是因为布哈拉正受到着,接受“红色露西亚”领导的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的严重威胁。
这个自治共和国是在原沙俄“突厥斯坦总督区”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地域位于中亚南部,北接阿拉什,南临波斯和阿富汗,布哈拉和希瓦则被其包围在中间。
突厥斯坦的存在,不仅从外部让布哈拉、希瓦乃至阿拉什受到压迫,还通过内部运动不断危及着这三国的政权。
这令在沙俄倒台后好不容易获得新生希望的三国,感受到了比从前更为可怕的生存危机。
而此时希瓦的实权,已掌握在土库曼部落首领朱奈德·汗的手中,君主阿卜杜拉·汗则沦为其手中的傀儡。
朱奈德·汗在听闻布哈拉请来了华夏派兵进驻后,便也如发现了救星一般,提出了相同的邀请。
于是,国防军从派往布哈拉的那个军中,又抽出一个师前往了希瓦。
也正是在这之后不久,国防军终于被卷入到这一地区的冲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