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旺、蒋福、许鼎都是老生意人了,朱由检才说完,他们就懂了。
这样东西很早就有,在唐朝叫\"柜坊\"和\"进奏院\"、\"飞钱\",在宋朝叫\"交子务\",都是方便大商人进行跨省贸易的。
本朝由于私钱庞杂,铜钱的轻重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之间的比价差异极大。于是出现了各种专门兑换钱币的\"钱庄\",同时经营存款、过账、放款。
\"柜坊\"、\"进奏院\"、\"钱庄\",都是跨省贸易不可或缺的,既然皇上说得这么兴致盎然,岂有不共襄盛举的道理?
曹旺赶紧表态道:"皇上日理万机,还这么挂念我等升斗小民,小民实在感激涕零,愿意存十万两白银。"
蒋福许鼎见曹旺这样说了,也忙跟进。
“小民也存十万。"
"小民也是。"
三个人的心思出奇地一致,管皇上说的\"银行\"是真是假,管存进去的银子取得出来取不出来,花十万两银子博皇上欢心一笑而己,只要皇上高兴了,随便赏一笔皇家的生意就赚得盆满钵满了,何乐而不为呢?
朱由检仿佛洞悉了他们的心思,说道:"不急,等银行办起来了再说吧。存钱取钱,全凭自由,全凭自愿。"
一出戏很快唱完了。
朱由检起驾回宫,勋贵和重臣们看完戏也都各自散去。
第二日,毕自严来找朱由检,说道:"皇上昨天说的办银行的事臣琢磨了一晚,的确是个好办法。只要银行能够办起来,朝廷就可以掌握一大笔白银。然后再以这笔白银为准备金,重新发行大明宝钞,只要宝钞发行起来了,朝廷就再不用受财政窟迫之苦了。皇上这手棋真是妙,全局都活了!"
朱由检欣慰一笑,"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是老户部了,办银行比我在行,这件事就由你牵头,由户部工部吏部联合办理。“
"遵命!"
"只一件事我要叮嘱你,跟那些富商巨贾说清楚,朝廷办银行是为方便他们贸易之用的,讲的是一个诚实守信,凡存款一律自愿,凡取款一律自由。如果他们不信,朕可以写一份《大明银行公约》,向他们作出书面保证。"
"啊……用不着这样吧?"
"用得着。你召集那些富商巨贾开会,由他们公议出一个《大明银行公约》,朕签字画押后照着公约执行。"
朝廷要办银行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最先引起的是普遍性的恐慌。
二百年前,朱元璋和朱棣将政府信用败坏掉了,流毒至今,如今要重新挽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唐朝是一个很开放很外向的朝代,积及发展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
北宋军事力量十分孱弱,但经济实力无比强大,其发行的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通用货币。
南宋虽然是个偏安政权,经济影响力却是世界级的。
而明朝因为失去了货币发行权,不仅失去了铸币税,更失去了对全国经济活动的调控和掌控。
大航海时代己经来临,明朝却仍然实行对商业的岐视和压制政策,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无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错失了千年一遇的腾飞机会。
经过户部的反复解释,富商们终于明白,朝廷要办银行是真的,但往不往银行存银子全凭自愿,绝对不会采取强迫。存进去的是银子,取出来的也是银子,绝不会变成铜钱,更不会变成纸钱。
朝廷准备在全国开办十九家银行,遍布两京十三省,在北京的银行存银子,可以在洛阳西安广州的银行取出来。存了银子会有一个凭证,叫做存折,每存一笔每取一笔都会现场记录在存折上,加盖朝廷特制的印章,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这样反反复复解释,那些富商巨贾终于相信朝廷不是将他们骗进来杀,终于肯坐下来开会,并且议出了一个《大明银行公约》。
拟定公约的那一天,朱由检出席了他们的会议。当朱由检步入会场时,三千多名大小商人大感意外,纷纷起立。
朱由检示意他们坐下,郑重其事签字画押,盖上皇帝玉玺,张贴于户部大堂,公之于众。
并且对他们说:\"商业也是百业中的一种,也是不可或缺的。
从今以后,朝廷解除对商业的各种限制,保护商人的各种合法权益。
朝廷准备出台法律,规范各种商业活动,凡合法的商业活动,朝廷一律予以保护。
你们可以自由选举,成立商会。禁止各级官员扰害欺压勒索商人,一经发现查实,严惩不贷。
当然,你们也得守法经营,按章纳税。不得坑蒙拐骗,不得缺斤少两,不得以次充好。\"
底下的商人听了这一席话,无不欢欣鼓舞。
三个月后,最早的两家银行同时在北京和扬州同时挂牌开业。
扬州是南方商业中心,几乎汇聚了全国三成的现银,盐商、粮商、布商云集,如果能将盘踞在扬州的白银吸纳进来,朝廷的财政困境将会大为改观。
扬州银行开在最繁华的秦淮大街与盐司大街十字路口,原本是一座酒楼,户部出了一万六千两银子买了下来,装修一新后作为银行大堂用。
开业的第一天,扬州的大小官员都到场祝贺,场面十分热闹。
毕自严对这第一家银行十分重视,派了一个从四品的户部主事来主理这家银行。
萧主事本以为扬州这么繁荣富庶,又有朝廷和户部的加持,银行一定可以办得兴旺红火的。
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银行开业半个多月,生意极其惨淡,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半个月的时间,竟然没有经营到一家业务。
整个扬州银行除箫主事之外,还有二十四个人,每天的开支十分巨大,照这样下去,别说赢利了,自己养活自己都难。
毕自严来信询问扬州银行的经营状况,萧主事生怕朝廷怪罪,十分惶恐,乔装打扮了之后混迹于扬州街头的茶楼酒肆。
有意无意间听到了扬州市井间对银行的议论,原来扬州本来就有不少钱庄,在全国各地都开有分号,如今朝廷把银行开到扬州来了,就是从他们碗里面夺食。
扬州的十大盐商商是这些钱庄大股东,他们联合抵制朝廷在扬州开办银行,散布谣言,说银子存进去就取不出来了。
毕自严得到报告后十分生气,准备知会吏部将这些造谣生事的人全部抓起来。
朱由检阻止了他,说道:\"生意上的事就用做生意的办法解决,如果动用官府的力量,只会招来更多抹黑。\"
毕自严问道:\"用什么办法解决?\"
朱由检道:\"什么办法也不管用,只能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取信于人。这样,户部往扬州银行划三十万两银子,先从小微贷款做起。\"
毕自严问道:\"何为小微贷款?\"
朱由检道:\"有很多小本生意人资金周转困难,或者求贷无门,或者利息太高贷不起。银行以极低的利息贷款给他们,扶持他们经营。\"
毕自严:\"这些小本生意人没有产业抵押,收不回贷款怎么办?\"
朱由检:\"生意人一般是很在意自己信用的,不至于为了一笔很小的钱让自己信用扫地,背一个老赖的名声。\"
户部往扬州银行划了三十万两银子。萧主事以这笔银子推行小微贷。二十几个人每天穿着印有\"扬州银行诚实守信\"字样的制服,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碰到那些小生意人就问:
\"你要贷款吗?低息,无抵押,凭信用,不暴力催收,到时候还不起了,还可以选择延期。\"
这些小生意人起先很抗拒,觉得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十有八九是引人上钩的圈套,后面说不定有什么整治人的手段等着。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萧主事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打动了人,总算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传十,十传百,到银行申请小微贷款的人排成了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