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搬迁故事
作者:不惑小丫头   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最新章节     
    不知道什么晃了一下眼睛,小云走过去,是她上初中住宿时候用的一枚小镜子,已经碎了。此刻,它正背面冲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亮光。背面的画由于暴露在阳光下,又被雨水冲刷,已经看不清楚上面的人了,但是小云脑子里能马上浮现出张曼玉托着腮的样子,那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小云的脑子里。
    小云家前院挺长,有将近30米,一片杂草。
    东屋的窗前曾经是小云的花园,那里种了很多她从小伙伴们家里要来的花,此时已经被杂草淹没了,看不到一棵花的踪影。
    猛回头,只见韩雪峰正对着他们家后面一根折了的电线杆子在发呆。
    小云发现那件衣服会变浅的路灯,就是挂在这根电线杆上的。
    电线杆立在她家和西邻之间,应该是拆房子干活的时候被机器撞折了,上半部分被清走了,下边还在地里埋着,可能是想等拆房地基的时候一起拔出来吧!
    韩雪峰说,我还记得你家西邻是二胖家,再西边是小雨家,最西边那两六间房子都是叔伯二妈家的。
    “是啊,那个时候多热闹,现在这些人不知道都分散到哪去了,搬家两年了,我总上班,也没在小区里逛,这些人也没看见过。”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那些人,就想到那些年热热闹闹的气氛。
    小云小时候听人说他们这个村子的人都是从山东搬来的,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那时候小云总想:怎么就没人回山东去找找老家呢,到底他们的故乡是哪里?
    故乡没有人找过,更没有找到,现在可好,连这个后来的家也没有了。
    隔一个门口的小雨家,为了这场搬迁,还泡汤了一个媳妇。
    小雨上班的时候自己搞了一个对象叫小静,两个人情投意合,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由于等着搬迁,村里已经不批房子了,所以他们要是马上结婚就没有新房子住。
    小雨妈说,要不然就先结在咱们家旧房子里吧,跟我们住对门屋,搬家的事,村里镇里操办的挺积极的,黄不了,用不了多久就搬家了。
    小静没意见,可是她妈不干,说要是搬迁不成呢,你们家什么时候能给我闺女弄个房子,村里不批宅基地,你就不能拿钱去买个楼房,让我闺女就跟你住对门屋一辈子呀,那么屁股大点儿的地方都转不开身,怎么住?再说看你们房子都破成啥样了,下雨阴天还得用塑料布苫上,要不然外边大下屋里小下,这能住人吗?”
    他家这房子确实挺老了,本来是想要翻盖的,也是听说要搬迁,这钱不就白搭了吗?所以就一直拖着呢!
    小雨妈找媒人去说和,说按照他们家的平米数,再加上老院子,能分四个楼房,咱们把钱存着,到时候装修多好,如果现在去买一个楼房,到时候那么多楼,一是住不过来,二是钱花光了,没法装修,第三搬迁的房子去卖的话,肯定不如商品房值钱,这明摆着是赔本的买卖总不能把钱往水里扔吧!
    给谁一听,小雨妈说的都对,可是小静妈就是不干,生怕她闺女吃亏,后来这事就这么黄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走了没福的,必然会来个有福的。
    小雨小伙子长得挺帅,人也善良正直,很快就有村里人给他介绍了另外一个姑娘。
    姑娘不嫌弃没有房子,两个人就结了婚,说来也打脸,结婚两年还是没搬迁,他们家小孩都出生了,一家人还挤在这三间房子里。
    小静妈听说了,就在赶集的时候跟小雨村里人说,幸亏没跟着他家,她家过的那是什么日子,不知道谁家没长眼的闺女跳进了火坑。
    这话说了不到半年,小云娘家村就正式搬迁了。
    小雨父母就小雨一个儿子,一下子分了四个楼房,当时就3000块钱一平米卖了一个,30多万块钱把三个楼房都装修了,一个出租,另外两个两家分别住,不知道当时传话的那个赶集的人把这个消息传给小静妈了没,反正小雨妈觉得挺解气。
    其实像这样的人家在小云他们村里还有,后来人们就议论,这人和人之间怎么就不能共情呢,本来这眼前摆着多好的日子呀,结了婚就是富翁,现在好了,眼瞅着舒心的日子让给了别人。
    韩雪峰看着小云出神,问她:“想什么呢?”
    小云就跟他讲了这个事。
    韩雪峰很平静,说:“其实也可以理解,现在的人多现实啊,你看,不仅是你们村里搬迁分的楼房年轻人去住楼了,附近村里从早就不批房地基了,逼着人们买楼,不买楼男的根本就搞不上对象,有好多人家,家里有平房,城里有楼房,还是搞不上对象呢,现在农村就是这种情况。所以那个小静妈的现实也不少见。
    女孩们不管上学学习好还是不好,毕业以后有没有一个正式工作,基本上没有回村里搞对象的,最次也要在县城,而且梗梗着脖子要彩礼,这几年长的多块,几千,一万,一万二,三万,五万,现在都十万了……你给不给?不给就别想要媳妇,给那就掏空一家六个口袋。”
    小云看现在韩雪峰说话都一套一套的,问:“你怎么现在变这样了呢?我记得原来你没病之前很少唠这种嗑,怎么现在也变得这么市侩?”
    “注意你的措辞啊,语文老师。这可不是市侩,这是生活。你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到诊所里来输液的,大多数是上岁数的,那些大爷大妈们一边输液一边闲聊,总有什么话说呀,聊的就是这些七长八短的事情,久而久之,我都耳熟能详了。
    有的时候我就跟胖姐和小刘说,以前村里不是有那种‘老头市’吗?”
    小云“噗嗤”一声就笑了,她转过身,用手一指宝田大爷北对门的位置,说:“喏,那里就曾经有一个。”
    宝田大爷家对门是村长家,他们家门口左右各栽着一棵梧桐树,长得又高又大。村长退休后搬到市里跟儿子一起住了,后来门口就渐渐成了“老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