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斗诗
作者:钟九陵   不从圣最新章节     
    “你认识我?”
    李子冀并不惊讶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他不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却也知道自己的名字在这个天底下的确有些名气。
    可从一个不过十岁上下的小男孩嘴里听见自己的名字,他还是有些诧异。
    哪怕这个小男孩穿着儒山的弟子服,神情打扮尽力老成,但仍旧是一个和果果相同年岁的小孩子,尚无法修行。
    儒山小公子微微点头,脸上端着些傲然之色,清秀的双眼瞥着李子冀:“我听木师兄说,你颇有才情,可会作诗?”
    题诗楼乃是白玉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每月一次的诗会,几乎所有自认为有些才情的俊男靓女都会来到这里,即便是不懂作诗的也会来凑个热闹。
    此刻题诗楼前少说也有几千人围绕,在儒山小公子出现的刹那全都看了过来。
    正如先前那人所言,论起才情,这一代当属小公子最出色,而在白玉城这样文学氛围无比浓郁的地方,小公子所获得的尊敬要比墨影和木南山还要更高。
    现在忽然从其口中听见了李子冀三个字,这些人全都是微微一愣,然后将目光放到了李子冀的身上。
    “李子冀,是圣朝那位?”
    “看样子好像是,我见过他的画像。”
    “应该是他,我还听说他前不久杀了佛门弟子,据说现在佛门的人就等在山外山。”
    “乖乖,这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能从异教手里活着回来,听说三千院为了给他报仇,直接灭了一个一流势力,少说也有好几位五境大物。”
    人群纷攘,声音嘈杂一片,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李子冀的身上。
    就连今日负责题诗楼的那位儒山五境大儒也是将目光投了过来,确定的确是李子冀,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算一算日子,观圣卷马上就要开始了,在这里看见李子冀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是遇见了周郎童,这位李公子怕是要头疼了。
    周郎童,就是儒山小公子的名字,身为儒山现如今最受宠的小家伙,周郎童从来没碰到过什么挫折,这也养成了其略微骄傲的性子。
    不过对此儒山上下倒是并不在意,文人嘛,有些傲气实乃正常不过。
    迎着周郎童的目光,李子冀微微点头:“略懂。”
    木南山很少会夸赞一个人,尤其是推崇一个人,可从新历三十二年木南山从圣朝回儒山一直到现在,他夸赞了李子冀不下几十次。
    周郎童也很喜欢下棋,所以他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现在见到了李子冀真人,自然不能放过:“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以这次咏梅为题,各写一首诗,来比比高低如何?”
    刚说完,还担心李子冀不同意,于是又接着道:“如果你赢了,我可以带你走过山外山。”
    山外山,是去往儒山之前的最后一座山,走过之后就一路平坦,直达儒山,李子冀对于这里也算是有了解,说白了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峰罢了,还用得着有人带?
    见李子冀还是没有回答,周郎童皱了皱眉:“你若是怕了,不比也没什么,只是以后再也当不得木师兄那般盛赞。”
    瞧着那张小脸上的严肃认真,李子冀却并不觉得滑稽,他微微点头,轻声道:“好。”
    二人约定比试,四周的人全都带着兴奋之色,能够看见儒山小公子出面参与题诗楼诗会已经极为不易,现在竟然还能看见小公子与人斗诗,这实在是十分难得。
    激动之余也不免为李子冀稍感遗憾,因为自从周郎童七岁以后,与人斗诗就从未输过,也许这位圣朝的李公子的确颇具才情,可与整座儒山公认的小神童比较起来,想必还有些距离。
    “你们觉得谁能赢?”
    “这还用说,肯定是小公子,别忘了去年就连大儒都输给了他,难道李子冀能比大儒还出色?”
    “这可未必,毕竟是名闻天下的李公子,我看不好说。”
    人群在友好的分析,没有说直接瞧不起某一方,毕竟无论是谁,都肯定比他们自己强得多。
    儒山小公子与圣朝李公子斗诗,这样的场面可着实不多见,题诗楼四周的人已经全部安静了下来,一张张脸上写满了庄重。
    对于白玉城内的读书人来说,能够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周郎童作诗,这是很神圣的一件事情。
    他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以免打扰到对方的思绪。
    前后不过几个呼吸,四周就陷入到了绝对的安静下,只剩下儒山大儒摩擦茶杯的轻微声响。
    气氛忽然间变得神圣起来,崔玉言和唐小风忍不住摸了摸脑袋,有点没反应过来,毕竟上一刻还在兴奋地议论不停,下一刻就静谧无声,转变的实在是有些快了。
    周郎童坐在轿子上,双腿盘着,纶巾垂落,对着李子冀伸出了一根手指:“题诗楼作诗有两个时辰的时间,但你我斗诗总要不同寻常,一炷香为限,如何?”
    有人作诗要数日打磨斟酌,有人作诗只要片刻功夫。
    这就是才情天赋上的不同。
    李子冀没有异议,欣然应允。
    周郎童站起身子对着那位大儒躬身行礼:“请梁师见证。”
    望着小家伙如此模样,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真的极其认真的对待这场诗斗。
    大儒梁借微微颔首,起身来到了二人面前,朝着天空抬手轻挥。
    两张巨大的白纸凭空浮现在所有人的头顶上空,看得出来,这位大儒是打算直接将二人所做之诗呈于纸上,供所有人观看。
    “咕嘟!”
    不少人悄无声息的咽了口唾沫,大儒亲题,这两首诗无论质量如何,少说也要在白玉城流传数月,若是写的不好,就等于是被人耻笑数月。
    对于作诗之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大儒梁借在看着李子冀,提点道:“咏梅一题虽不算难,但想写精却不容易,周郎童诗才不浅,你且好生应对。”
    这是善意的提醒。
    李子冀躬身行礼:“晚辈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