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端午的粽子
作者:风篱落   梨子青时最新章节     
    对于宋长河的话,宋梨并不吃惊。她知道宋长河虽然不识字,但心里有自己的明镜,宋长河总是能分的清自己该做什么。
    妇人离开宋家后,径直去了吴庄村的碾场。
    里正家的地并未完全佃出去,他留了三亩地自己种。吴李氏曾经问过里正为什么要如此做?
    里正回答留点地种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防止万一家道中落,孩子们不至于五谷不分、扛不起锄头。
    当妇人到碾场的时候,里正正嫌弃的给吴明德安排农活。
    “去和明惠一起把秸秆抱牛车上,然后再堆到院子外面。”里正原本想让吴明德扬木扬锹,但吴明德还是和上次一样拍了自己一身。
    吴李氏看着最近对吴明德很挑剔的里正,她忙走过去打圆场:“当家的,不要说了,明德之前没干过,他不会很正常。”
    “没干过吗?可是,我听人说他前几天帮人家干过的。”里正瞪着眼。
    吴明德拍着身上的土,他不好意思的讲:“我上次也扬了一身,张婶子嫌弃我,我才去撑的布袋。”
    里正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的心里略微平衡了一点。
    “姐夫在笑什么呢?”妇人走过来问。
    里正止住笑声,他把吴明德扬了自己一身的事情说了一遍,妇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吴明德幽怨的喊了声:“二姨。”然后不好意思的跑到了吴明惠身边。
    “秀云,怎么样?”吴李氏虽然知道宋家应该不会拒绝,但自己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李秀云笑着点了点头。
    吴李氏谢了李秀云,然后大声把吴明德喊过来:“明德,快来谢谢你二姨。”
    吴明德这才明白之前里正说的媒人正是李秀云,他连忙走过来对李秀云作揖。
    李秀云笑着扶起了吴明德的手臂,她打趣吴明德可不要忘了自己的谢媒宴。
    吴明德红着脸说自己不会忘的。
    “明惠也谢谢二姨!”一同过来的吴明惠甜甜的喊道。
    李秀云弯下腰帮吴明惠把鼻尖处的灰尘擦掉,然后笑着说:“以后二姨也是明惠寻个如意郎君。”
    吴明惠不好意思的抱着李秀云撒娇。
    李秀云想帮着干活,吴李氏忙把她拉向一边。
    “我是请你来说媒的,不是让你来干活的。你先回去吧,今天先不留你吃饭了,等忙完,我带着明惠去谢你。”李秀云与吴李氏关系很好,她知道吴李氏如此说是不想让自己干活,便笑着和吴家四人告别。
    两天后,宋家终于在日落前把玉米、高粱、花生、红薯种进了地里。
    翌日即是端午,张氏在太阳未升起前,和宋长河一起把院子中种的艾草割下。
    张氏在做朝食前,就把艾草挂在了院门上。她把分好的三把艾草交给宋长河,让他给宋二顺、宋长松、宋长荣家送去。
    宋长河拿着艾草出了门,他先去了宋长荣与宋长松家,最后怀着沉重的心情敲开了宋二顺家的院门。
    宋长河把艾草和宋月编的五彩绳交给宋长明,然后开口说了宋月与吴明德之间的亲事。
    “呦,长河是来我这里显摆了吗?”宋田氏内心忿忿不平,她觉得全村谁家的姑娘都可以与里正家结亲,唯独宋长河家不可以。
    宋长河连忙回答:“二婶,我没有,我只是先对大家说一下。等正式定下时,还需要二叔、长明兄弟帮忙。”
    “这么大户的人家,我们可不敢随便帮。”宋田氏踢了一脚身旁的凳子,凳子“啪嗒”一声摔倒在地。
    宋二顺瞪了阴阳怪气的宋田氏一眼,宋田氏气愤的去了厨房。
    宋长河见气氛凝重,便告辞回家。
    宋田氏在宋长河走后,她快步走出厨房把宋长明手中的东西夺了过来扔在地上,并重重的踩了两脚,把一旁的宋婉、宋笙吓得躲到了宋长明身后。
    “老婆子,你想干吗?”宋二顺大声呵斥。
    “我想干嘛,他不就是想显摆吗,他吴家一开始瞧不上咱们闺女,现在找人去他家提亲,他可不得显摆显摆吗?我呸,什么东西?”宋田氏刚说完,就被宋二顺推了一把。
    “你说我是什么东西,他就是什么东西。你说啊,你说啊!”宋长明赶紧拉开宋二顺,让他先消消气。
    宋长明怕宋田氏把火气发在宋婉、宋笙身上,赶忙让俩人回自己房间去。
    宋长明站在宋二顺与宋田氏中间,他告诉俩人如果再吵闹下去就分家,他不想让自己孩子生活在无休无止的吵闹中。
    宋二顺与宋田氏都闭了嘴,宋长明又对宋田氏说了当初的事情只是杏儿一厢情愿,何必如此呢?
    “那凭什么他家丫头可以?”宋田氏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宋长明叹了一口气,他把自己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娘,我听说小月女工好,一块帕子可以卖两个铜板。你说说你的宝贝闺女会什么?”
    宋田氏把头扭到一边,她低声说:“好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以后替人家挣钱,活该劳碌命。”
    宋二顺又推了宋田氏一下,他大声嚷嚷着:“你就这么见不得别人好,快去做饭。”
    宋田氏使劲挠了宋二顺一下,才解了气往厨房走去。
    宋田氏看着坐在灶台里不说话的杏儿,她劝杏儿不要多想,好好准备自己的婚事就行了。
    宋长河沉着脸回到家里,张氏连忙问:“当家的,是二婶为难你了吗?快去吃饭吧!”
    宋长河摇了摇头,他换上笑脸走进厨房,然后笑着告诉几人:“长荣把孩子抱过来了,是个可爱的女孩,他和弟妹都很喜欢。弟妹的神色要比之前好多了,三叔给孩子取名叫宋榴,石榴的榴。”
    “这个名字好,榴即是留,石榴多子,以后长荣婶子和长荣叔会有自己的亲生孩子的。”宋梨想起了去年秋季,莲莲送的石榴,她说这是自己家里的石榴树结的。
    几人说话间,宋家的院门再次被敲响,宋星慌忙跑去开门,很快又跑了回来。
    宋星把手里的东西放在空闲的碗里,宋月、宋长河与张氏凑近去看。
    “小星,这是什么,谁送的?”宋梨装作不认识的问。
    宋星连忙回答:“是明惠和她三哥送的,说是粽子,他们说南方那边都会在端午这天吃这个,这是李伯母包的,让咱们也尝尝。”
    宋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吴明德,他以往也是跟着宋梨、宋月称呼吴明德为吴公子,现在叫吴公子不合适,叫吴明德不礼貌,他只能叫吴明德为明惠三哥。
    宋梨看着这些熟悉的三角体,她又问:“需要煮吗?”
    “需要,需要。”宋星连忙回答。
    张氏又走出厨房看了一眼院门,她大声问宋星:“怎么没请人家进来坐坐?”
    “娘,我请了,可是,明惠她三哥说他要回去温习功课,就拉着明惠走了。”宋星赶紧解释。
    宋月低下头,她猜测肯定是吴明德觉得不好意思,才不敢进来。
    张氏有点发愁的看着这些粽子,她和宋长河商量着如何给吴家回礼。
    宋梨听后,笑着对张氏说:“娘,这不需要回礼,虽说现在月月和吴…吴…明德没有正式定婚,男方逢年过节送些东西都很正常的,等遇到里正或者李伯母道声谢就可以了。太客气的话,反而让人觉得很生疏。”
    宋长河觉得宋梨说的有道理,就让张氏按照宋梨说的办就可以了。
    中午时,张氏把这五个粽子放在锅里煮了。
    “娘,多煮一会儿,看这这么大,要是煮不熟可就不好了。”在一旁烧火的宋梨对张氏说。
    张氏觉得宋梨说的有道理,煮了大概一刻钟,才粽子从锅里捞了出来。
    宋家五人拿着已经放凉的粽子,他们小心的解开棉绳,然后把外面的芦苇叶剥掉,几粒红豆和红枣镶嵌在泛着晶莹亮光的白米上。
    “大姐,这是红枣,剩下的是什么?”宋星问一向见多识广的宋梨。
    宋梨摇了摇头,她不好意思的回答:“小星,我也不知道。”
    宋长河打断姐弟俩的对话,他笑着说不用管是什么,好吃就行了。
    这片平原四季分明,地处北方,村里人一年四季的吃食不是小麦就是高粱、玉米、红薯等,哪里见过大米与红豆这些东西。
    宋梨又把粽子端详了一遍,不知这红豆是“此物最相思”的红豆,还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红豆。
    读书人最会玩的就是浪漫。
    临睡前,宋梨对宋月讲了端午的来历、粽子的做法并教会了宋月背那两首诗。
    “姐姐,中午的时候,你为什么说不知道?”宋月有些不解的问。
    “那是因为我只是之前听轻舟说过,我没见过,所以一时没有想起来,刚才躺下才想到了。”宋梨装作懊恼的样子拍着额头。
    “月月,我说的记住了吗?”宋梨又问。
    “我记住了,我知道姐姐是为我好。我也不希望以后明德说起此事,自己只会说好吃。”宋月说完,自己都笑了起来。
    “呀,下雨了。月月,今年又不用浇玉米了。”宋梨笑着跑到窗户边,她借着屋里昏暗的灯光看到雨线从天而降。
    宋月听到后,她也走到宋梨身边,和宋梨一起看着屋外的大雨。
    “大姐,大姐,姐夫来了。”宋梨被宋星的喊声吵醒,她急忙穿好衣服,把鞋子胡乱套在脚上,急忙往院子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