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元璋忙着做逃生游戏之时。
太和殿内的朱权,还忙着做‘相爱相亲一家人’的游戏。
朝臣都以振奋的眼睛看着他。
“第二,孤要大明的子民全都能吃饱饭!”
这话听着有些假大空啊!
千百年来,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结果到你朱家手上没有了?!
百官心中纷纷摇头。
可是对此,他们又觉得宁王的这个政治愿望很合理。
第一是他们当官的吃肉,第二才是百姓吃饱。
嗯,很合理。
就冲你朱权让我们吃肉,百姓喝汤这个态度,我们就少反对你这个新太子一点吧。
“第三!孤要大明的布匹丝绸,传遍天下每一个角落!”
众人听罢。
毫无反应。
这个政治愿望太简单了!
不说以前,现在几乎就能达到。
大明的丝绸畅销诸多番国,哪里需要太子再去操劳这件事情。
只有燕王拧拧眉。
他怎么感觉朱权这话,有深意。
布匹丝绸传遍天下?
难道朱权不知道丝绸畅销的现状,还是这个‘天下’意有所指。
不过,朱权的几句话说出来,百官对新任太子感觉好一些,都想要通过更多的话语,多了解他一些。
比如,第三,第四,第五。
只是。
“好了!就这么多!今日的朝会就结束了!”
朱权一句话说完,退后一步。
就弄的众人.....有点措手不及!
新官上任,不是,新太子上位,就这么几句话,不多说一些,阐述明白!
怎么有些虎头蛇尾,准备好听一场长达一个时辰的演说,最后草草三言两语结束的感觉。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对视一眼。
看来。
新任太子的脾性,还有待了解啊。
就在众人反应之际。
那现在已经和百官打过很多次照面的小太监,又上的前来!
燕王看着这副景象,和其他人一样,目露无奈。
今日的圣旨,着实有些多了啊。
汤和也颤巍巍的起身。
劳什子的圣旨,就不能一道颁完嘛。
一个朝会,要下跪个七八十九十次的,他这把老骨头,今日要交代在这里了!
和傅友德对视一眼,四目中都是无奈。
这位太子殿下,着实有些会折腾人。
哎!
哎哎哎!
仔细听去,还能听到不少的叹气声。
难道,莫非,这样的日子,以后都会经常上演吗?!
“陛下有旨!”
百官跪迎。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大明开国二十五年,民渐安国渐强,实乃大明众将士之功劳也,实乃大明五千八百余官员之功劳也!”
詹微一听到此话。
就知道,这绝对不是皇帝陛下的旨意,是宁王的!
百官莫不如此想。
虽然对新任太子殿下了解不多,可跟龙椅上的皇帝陛下不同的第一点,他们是感觉到了!
知道他们为官之人的苦,并且能看到他们的苦。
所以,这封圣旨一定是太子殿下的主意!
“故朕决意,提高全体官员待遇!原有的俸禄,翻一倍!”
哗~!!!
这一次,朝臣的激动,比任何一次都来的过分!
一个个嚷嚷着礼教礼法的文官们,都抬起脑袋,恨不得让那初看不讨喜,再看万人迷的小太监,再次重复一遍。
他们的俸禄,真的增加了吗?!
可喜可贺啊!
可喜可贺啊!
即使是身为户部尚书,如今掌管着钱袋子的詹微,即使他知道国库里面根本没有这么庞大的税银,来支撑翻一倍的俸禄。
可是这时候的他,心中还是高兴的,虽然还有些忧虑。
可忧虑是之后的事情,开心是现在的。
俸禄啊!
天可怜见,他们大明朝的官员俸禄是最低的!
历朝历代!
没有之一!
想想,一千多年前的汉朝,一品官员都有一百石的俸禄,唐朝是一百零八石,还加玖佰两银子!
到了宋朝!!!
恨不梦回大宋朝啊!
他梦中的朝堂,大宋朝堂,俸禄足足有三百石啊!
看看,现在朝堂中人的反应就知道,他们心中对于俸禄的不满,有多少!
从大宋朝的三百石,外加各种福利待遇,其它供应,一下子落到大明朝,就只有八十七石头,除此之后什么都没有!
天上地下,不外如是!
为什么他的许多官僚都向往大宋呢。
因为那才是官员们该过的日子啊!
终于!
终于!
俸禄翻一倍,最起码像大宋朝迈进一大步吧!
“此外,夏日有冰,冬日有炭,一应季节之物,足额供应!”
小太监的声音还在继续着。
燕王余光观察着文武官员,头疼的发现,这些墙头草嘛,此时一脸的喜悦满身,恐怕心都要飞到朱权那处去了!
实际上,虽有所偏差,却差之不远矣!
本来还在纠结着‘立嫡立长’‘以待后来’的众多官员,发现当今的这位太子殿下好像也不错。
能处!
既然能处,干嘛还要换个不知道上位之后是什么货色的人上去。
要不,他们还是先处着算了。
在暗中早就投靠朱权的官员,听到圣旨的内容,心中支持的想法又加坚固。
原来还有二心的官员,此时,大多已经变换成‘处处试试’的想法。
这其中微妙的变化,在一个朝会还未结束的时候,就这样悄无所觉的发生。
“此外,年满六十的官员,可以申请致仕,由官府负责养老!”
“大明京营,地方军营全体士卒月俸上涨一成!待国家赋税提高之后,再行增加!”
“太子登基,大赦天下!”
小太监念出的一句句,真是太美妙。
简直就是他们今年,不,往前二十年听到过的最好听的圣旨。
至于,给大头兵涨俸禄嘛,才一成!
他们官员可是涨了十成,太子殿下对他们才是最看重最爱重啊!
他们的毛毛雨,涨就涨了吧!
至于大赦天下,小事情。
“臣等领旨!”
“臣等领旨!”
“臣等领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领旨三呼的声音,在大明朝最响亮!
且经久不息。
就连殿外守卫的士卒们,虽然还尽责的站岗,可口中三呼万岁的声音。
是那么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