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这几句讲的真好!”典韦憨笑着说道。
“……” 何进原本正享受诸葛瑾与蔡文姬二人的崇拜,却被其一句生硬的称赞拉回了现实。
忍不住便白了典韦一眼,仿佛是在无声控诉,听不懂就不要硬夸,这已经是第二次被这“憨货” 给尬到了,上一次还是在一百一十一章赵云、马超比武之时…
可憨厚也不是错啊,这样忠诚地猛将保镖,何进又怎忍心责怪?
于是不再理会,上前将诸葛瑾扶起,努力作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毫不在意说道“不过是老夫的几句心里话罢了,子瑜不必多礼。”
心里想的却是“我装了这老半天,这几句彰显心中大志的话,你可一定要告诉你弟弟哟。”那可是诸葛丞相,能用的话何进当然还是想用的。
别看诸葛亮在历史上好像是坚定的扶汉派,可他效忠的那还是大汉吗?他投刘备的时候,大汉的皇帝还在许昌呢。
在何进这后来人的眼中,一切都不是必然的,更没必要去神话一个历史人物。
诸葛亮少年时曾目睹了祖辈生活的家乡惨遭曹操兵马屠戮,连他自己亦只得跟随叔父南下避祸。
这样的成长经历,便能解释为何他会在长大后那般偏执地抗击曹魏了。
人生在世,为名为利,刘备死后诸葛亮在蜀国可谓军政一把抓,说句只手遮天亦不夸张。
可他却继续效忠刘禅,甚至拒绝了加授九锡的“殊荣”,除了他自己所说的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外,也未尝就没有爱惜名声的考虑。
说到底,诸葛亮也是个凡人,五度北伐却无法以弱胜强、使蜀汉还于旧都,积劳成疾后同样是回天乏术。
只要还是凡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利益诉求,何进便有把握将其招至麾下,为己所用。
琅琊诸葛氏乃当地豪门,这个时代的豪门子弟可少有真正迂腐之人,对此,何进自是信心满满。
不过在这之前,若是能通过诸葛瑾之口给他的弟弟,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诸葛亮传递、灌输一些何进的价值观,那就更好了…
“谢先生。”诸葛瑾缓缓起身,看着何进纠结了片刻,却还是好奇问道“先生可是朝中官员?”
就凭何进刚才的谈吐与其能做出那般华丽诗词的文学底蕴,以诸葛瑾的智慧,自然不会相信他仅是一介白身。
见诸葛瑾有此一问,何进也并不感到意外,于是坦然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诸葛瑾所问。
“敢问先生大名?”按照诸葛瑾的猜测,凭何进的文采,他应是当世某个名家、大儒。
何进闻言微微一笑,却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将手指放入酒樽之中,以指尖酒水在桌案之上写下一个“何”字。
“何?!朝中何姓之大臣?是丞相何进?还是大司马何苗?!”诸葛瑾震惊之下,脑袋飞速运转起来。
他相信没人敢在这洛阳城中冒充何氏兄弟,再结合眼前之人的年纪、气质,以及其有一位才女夫人,已基本可以确定眼前之人的身份便是大汉丞相、新晋魏公何进。
这可是大汉朝堂一等一的权贵,诸葛瑾脑袋瞬间宕机,不敢置信今日随便一声称赞居然结识到了这样的大人物,一时间无法判断是福是祸。
诸葛瑾当即便要再次拜倒,却被何进一把扶住,而后环顾四周,示意诸葛瑾此处乃酒肆当中,人多口杂,不宜在此暴露身份。
后者立马醒悟,并在何进的示意下有些不知所措地坐了下来。
“子瑜在洛阳游学已有数年,不知今后有何打算?”之前与满宠、诸葛瑾交谈之时,何进大概了解了他们的情况,现在见到对方在得知自己身份后有些拘谨,便主动开启话题,准备将对方招致麾下。
听闻何进所言,诸葛瑾如实答道“不敢隐瞒先生,瑾已准备在上元节后便返回徐州,家中在郡内还算有些人脉,或能有入仕的机会。”
“糊涂!”何进一拍桌案,高声说道,瞬间引来周围酒客一阵侧目,亦让诸葛瑾有些错愕。
好在何进马上意识到这是公共场合需要低调,于是放低声音说道“子瑜好生糊涂!你若返回家乡,即便能够入仕也不过是郡中小吏,又几时才能实现胸中抱负?不如就留在洛阳,老夫愿征辟你为府中主簿,待你熟悉政务后再行提拔,如何?”
诸葛瑾再次被何进的话惊到瞪大双眼,不敢相信仅仅一面之缘,身为大汉丞相的何进就要征辟自己。
丞相府的主簿可不一般,需要协助丞相处理各种政务,接触的也都是整个大汉朝最机要的文件,远比在郡中蹉跎岁月要有意义的多。
且一举一动都在丞相的眼皮子底下,做出了成绩也更难被忽视,升迁自然也是更加容易。
这样的机会,只要诸葛瑾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于是他郑重朝何进行礼道“承蒙主公厚爱,瑾愿效犬马之劳!”
“好!哈哈哈,得子瑜相助,老夫如虎添翼也!”达成目的,何进也非常高兴,顺势便明知故问说道“子瑜在老夫府中办事,今后怕是少有时间回家探亲,不如将家中父母一并接来洛阳,也好便于照料啊。”
“哎…”似乎被说到了伤心之处,诸葛瑾长叹一声后对何进说道“多谢主公关心,然瑾之父、母皆已亡故,仅有两位弟弟留在家乡。”
“这个我当然知道,而且我还知道若不是我魂穿而来,徐州早已陷入战乱,到时候你们一家都得南下避祸,兄弟几人分侍二主。”何进心中不禁想到。
面上却不露声色,朝着诸葛瑾说道“原来如此,倒是老夫唐突了。不过俗话说长兄如父,既然你已在洛阳入仕,不如就将两位弟弟接来洛阳,吃住的问题皆无需子瑜担心,老夫府中有的是客房。”
“这…”诸葛瑾闻言有些犹豫,担心会太过麻烦何进,毕竟连他自己都是刚刚投效,尚还寸功未立。
可转念一想,父亲死后,自己又在洛阳游学,这些年两个弟弟都是托叔父与族亲们照顾。
现在自己得遇明主,入了仕途、有了俸禄,已经能够承担家中重担,又怎还能将弟弟们托付于族亲呢?
何况若能将亮弟与均弟都接来洛阳,自己替丞相办事之余,也还能监督两位弟弟的学业。
将来弟弟们皆能成才,自己这做哥哥的也算对得起父母在天之灵了。
于是向何进感激地说道“多谢主公,如此,瑾明日便修书将两位弟弟唤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