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我的仁恕宽厚之名,诚不欺天下!
作者:我知鱼之乐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最新章节     
    “难道你就一点都不顾及自己的名望了么?!”
    听到最后这句话,贯长卿甚至扶着榻自己强行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一只老手极力伸向刘据似是要将他拦下,声音更加撕裂的大声质问。
    “贯公……”
    王定则是吓得瘫软在地,但极度惊惧之际,他依旧满脸诧异的望向贯长卿。
    公孙敬声、卫伉与郭振等人亦是面露疑色。
    他们虽不似王定那般与贯长卿认识了数十年,但通过卫伉收集回来的情报依旧早已知道,贯长卿的双腿已经瘫了将近十年!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贯长卿绝不是装瘫。
    毕竟身为河间国国相,又是国内最受尊崇的大儒,河间王一脉四王也对他礼遇有加,如此顺境之中,他根本就没有装瘫的必要。
    而一个瘫了将近十年的人,此刻居然站了起来,这是什么大汉神迹?
    公孙敬声、卫伉与郭振等人又不自觉的望向刘据。
    义妁总在他们面前说刘据是不世神医,他也的确曾在出使南越国的途中,拿出奇方挽救数百使团成员的性命,不久之前又在齐王刘闳身上开刀,挽救了他的性命……
    如果这些还不能证明刘据是不世神医,那么现在呢?
    让一个瘫了将近十年的耄耋老者站了起来,这不是不世神医又是什么?
    心中想着这些,几人又不自觉的想起了另外一人――粟姬,上一个废太子刘荣的母后!
    那时孝景先帝得了重病,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将粟姬叫来托付后事,希望她在自己驾崩之后,能够善待后宫所生的其他皇子。
    结果粟姬仗着自己的儿子刘荣是太子,孝景先帝死后立刻便是天子,而自己也将成为皇太后,于是当场将心中积压的不满发泄了出来,“怒不肯应,言不逊”,居然将孝景先帝气的大病之中起身就走,不久大病居然痊愈,延寿了十来年。
    不久之后,粟姬和刘荣就都被废了。
    至于当时粟姬究竟如何“言不逊”,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也不能详细记载,不过坊间倒传出了一些风声,似乎是当面将孝景先帝骂做“老狗”来着……
    不过相比较而言。
    公孙敬声、卫伉与郭振等人还是觉得刘据更厉害一些,毕竟粟姬只是令一个大病之中的人跳起了身,而刘据却能够令一瘫了近十年的人起身,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
    贯长卿依旧不甘的冲刘据大声嘶吼,仿佛要将此生最后的力气全部用光:
    “诛杀耄耋老者,剥夺大儒署名,阻止言论传播,干涉史书记载,你如此肆意妄为,便能够堵住世人的嘴么?!”
    “你杀得了老夫,却杀不尽心怀仁义道德的义士儒生!”
    “世人终会记住你,也会记住老夫,你将被视作秦二世一般的暴君昏君,永世背负骂名!”
    “不,做出如此暴行,背负如此骂名,你注定无法继位大统,天子也不敢将江山托付给你,否则大汉江山虽未二世而亡,也注定要亡于你手!”
    “杀了老夫,便再也回不了头了!”
    “……”
    听到这番话,公孙敬声、卫伉和郭振三人面面相觑,心中也不由的担忧起来。
    此前他们想的没有这么深,只将这件事视作一次单纯的“刺杀”,而面对刺杀,刘据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自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现在贯长卿的话,却令他们不得不再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毕竟如今儒生已遍布天下,牢牢把控住了礼乐教育,自然也掌握了舆论风向。
    一旦刘据杀了贯长卿这种比董仲舒影响力更大的大儒,哪怕对外宣称是自尽,只怕依旧难以令人信服,且不说其他的儒生,便是贯长卿这一生教授出来的弟子,弟子的弟子……只怕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量,并且早已遍布天下。
    倘若这些人借此在民间大肆传播,抹黑刘据,刘据的名望一定会遭受巨大打击,直至影响天子、朝廷重臣与王公贵族的视听。
    需知刘据未来是否能够继位大统,也并非是刘彻一人便能够随心所欲的。
    如果没有这些朝廷重臣与王公贵族的支持,就算刘据未来有一天真登上了皇位,恐怕也是一个诏令连未央宫都出不了的光杆皇帝。
    这样的皇帝,甚至不如傀儡,随时都可能被覆灭,那时大汉国祚如何维系?
    考虑到这个问题,只怕就算是当今天子,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太子的人选吧……
    话音落下的那一刻。
    “呵呵。”
    刘据终于停下脚步,却并未转身,只是狼顾回首,发出一声冷笑,
    “贯公,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谁赢他们帮谁’?”
    “?!”
    贯长卿当场怔住,只喘了一口气,浑浊的老眼中瞳仁便开始剧烈颤抖。
    他没听过这句话,但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八十余载的阳寿,他自然不是活到了狗身上。
    只是他不明白,刘据才这个年纪,为何便能领会到这种许多人穷尽一生也难以占透的人性哲理?
    他想活着,不仅仅是因为贪生,更是想赢下这一局!
    不用赢下刘彻,只需赢下刘据。
    只要他不死在刘据手中,只要不死的这么快,便可以让此前因太学增加了新专业课程、天子疑似不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而开始彷徨恐慌的儒生重拾对儒家的信心,让他们明白儒家经学可以在法理与道德上制衡皇权,哪怕只是一定程度的制衡,亦可让天下儒生重新团结起来,逼迫天子不能轻易转向!
    当然,这是“钩弋夫人”计划失败之后的planb,是最后的困兽之斗。
    原本若是“钩弋夫人”计划成功,北堂昭慧便会成为他安插在刘据身边的一颗钉子,从现在的太子到未来的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刘据。
    就算再不济,北堂昭慧未来也会成为太子妃、皇后、皇太后,终有一日大权在握,成为儒家的代言人,哪怕当今天子完成了政策转向,未来亦有一天可以再转回来。
    但很可惜,这个计划一直顺利推行到了最后一步,却忽然以一种极为荒诞、出人意料的方式失败了……
    于是作为贯长卿最虔诚的信徒,候井县令贾逊立即实施了鲜为人知的planb,刺杀太子!
    贯长卿怎会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
    只要做出这种事来,整个河间国从上到下,都会有许多人遭到清洗,就连河间国今后恐怕也将重新变回河间郡。
    但在他看来,这是必要的牺牲。
    一旦成功,便射出了“郑庄公射向周天子”的那一箭,大汉失去了法理上的储君,人心必定出现动荡,任何政策都必须延后,甚至渐渐被遗忘。
    只可惜不出意外的又出了意外,刺杀行动也失败了。
    而令贯长卿想不到的是。
    如此年纪的刘据居然使出了雷霆手段,迅速控制住了局面,仅用几日便查到了君子馆,查到了他的身上。
    但贯长卿心中依旧不慌。
    他欲以儒家经学和法理制度与刘据据理力争,而这件事如果由天子那里圣裁,天子顾忌影响恐怕也难以对他这样一个耄耋老人下狠手,最多让他“自尽”。
    而他若只是这样“自尽”。
    天下儒生便会依旧相信儒家经学的力量,毕竟如今的法理制度亦是以儒家经学为基础,如此天下儒生便会持续对天子的政策转向做出反应,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如同散沙一般逆来顺受。
    结果更令他想破了脑袋也不曾想到的是。
    刘据居然敢不顾礼法制度、不顾僭越之嫌,公然带兵闯入君子馆立即要他“体面”!
    甚至他还祭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却可诛天下儒生之心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直接一棒子就要将他打死,要他永世不得翻身?
    贯长卿完全可以想象,要是刘据真这么做了。
    不论他这个太子事后将会承担怎样的后果,天下儒生的腰杆都将被一同打断,今后在面对皇权的时候都必定噤若寒蝉、杯弓蛇影,永远不会再有人敢与皇权抗衡,更不要说有朝一日凌驾于皇权之上……
    因为那个“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实在是太狠了,直接击中了所有儒生的软肋,无异于给儒家拴上了一条永远无法挣脱的狗链。
    “放心吧,这场较量既是我赢了,那么你去之后,便自会有大儒为我辩经。”
    刘据接着说道,
    “不要太高估你的那些弟子。”
    “孔夫子曾经曰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夫子曾经还曰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天下人很快便会知道,你身不正,无品无德,为了自己的目的罔顾他人性命,陷对你有大恩的河间王一脉于不义,置儒家忠恕之德于脚下,有你这样的老师,你的弟子弟孙必定也强不到哪里去。”
    “你信不信,你的这些弟子亦会争相为我辩经?”
    “可惜你没机会看到了……这何尝不是我对你的仁慈。”
    “我的仁恕宽厚之名,诚不欺天下,似我这般始终如一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话音刚落。
    “噗――”
    贯长卿只觉得胸口一闷,鲜血立时不受控制的从口中喷涌而出,竟比义妁在那三名刺客身上造出的喷泉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