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民族英雄录第三部10
作者:用户愤怒的狮子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最新章节     
    天幕出现在万界之中后,随着天幕讲述华夏历史上发生的事后,万界历史发展发生变化。
    当天幕播放关于郑成功的事迹及相关历史事件后,万界古人们彻底炸裂了。
    “朕统六国,本以为天下一统,却不曾想世界如此之大。
    哼!一个区区小国也敢如此,杀吾后人,朕当灭之!”赢政看到西方殖民者与当地土着杀华夏人几乎肝胆俱裂。
    汉武帝:“朕之大汉铁骑横扫漠南,匈奴远遁,却不想这后世海上小国也敢如此!
    传旨将神皇赐下的军用地图和海图拿来,朕要出兵!”
    唐太宗:“朕征伐四夷,乃天可汗,万国来朝,没想到后代子民遭此杀身之祸!来人!朕要派兵出征。”
    唐高宗:“简直令朕难以置信,一个倭国,又加上西夷,土着,当华夏软弱可欺吗?传旨征讨四夷!”
    明太祖:“咱一时心善,才有十六个不征之国,没有想到这其中几个反咬一口,真是好的狠,当真以为咱大明是好欺的,杀咱大明子民,好胆!”朱元璋怒极了。
    “哈哈,咱真是开了眼,我老头子北伐漠北,令郑和下西洋原本是为了友好交流,却引来了群狼!传令郑和屠光那帮畜牲!”明成祖怒极反笑,下达了绝杀令。
    万界各朝只要有海上实力的都在考虑出征之事,而林枫通过双系统给万界帝王们加了一把火,要技术给技术,钱财就一个字:抢!
    当然这个抢自然是海盗,打击海盗并且攻打西方诸国时三光政策,这是林枫的建议,反杀西夷中某些种族,倭寇岛国无疑是必灭的,这个不用多说且是重中之重。
    万界古人在震惊后世发生的事后,也借助天幕力量开始努力改变不合时宜的政策,集中力量发展促进国力上升。
    数天后,天幕又一次打开,天幕:“历史上那些英雄们,又有多少还记得?
    大明王朝(南明)李定国,何腾蛟,夏允彝,夏完淳,张煌言,阎应元等都是明末抗清名人。
    先从李定国开始盘点,作为南明政权中流砥柱之一,与郑成功齐名。”天幕又一个炸裂般的消息透露,万界古人们也被明末那些人惊叹到了。
    天幕:“李定国字鸿远或宁宇,霖宇,一人,一纯,大绶。陕西榆林人或作延安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
    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
    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
    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牟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
    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六月在勐腊病逝,时年42岁。
    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
    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
    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着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
    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公元1646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定国率部与清军交战,阵斩清军队长古朗阿,巴扬阿。
    但是张献忠却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顿时惊溃,伤亡惨重。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十二月,大西军至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农民军在断粮十余日的情况下抢渡长江,杀曾英使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
    在重庆四将军处死了唆使张献忠妄杀兵民,久为军中积恨的左丞相汪兆麟,乘胜进抵綦江。
    四将军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气,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大西军又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
    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大西军的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误,此时李定国想要归顺南明恢复明朝政权,孙,李两人争执不下。
    李定国气愤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垫背。”于是拔出战刀自刺,众将夺下战刀,立即撕破一面战旗为其裹伤,也一致表示愿意听从李定国的命令,孙可望见状只得收回己见。
    四将军设坛盟誓,各自恢复了各自的本来姓氏,尊崇孙可望为首,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
    公元1647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的出来迎接。四将军马不停蹄进行分路平定,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
    自古以来,一场又一场对外战争中,华夏从来没有真正输外帮异族,而是内乱,内斗才让外帮异族有了可乘之机,甚至是夺取汉人江山。
    历史上晋朝如此,唐宋明也是如此。回顾历史晋亡始于“八王之乱”,唐始于“安史之乱”,宋朝亡于重文轻武,亡于奸臣汉奸,帝王昏庸,明朝亡于腐败,皇帝们的不作为或乱为,党争,内斗,奸臣小人,汉奸投降派,叛徒!气候因素只是外因,昏君与朝臣中的奸佞只是加速王朝灭亡而已。
    明末包括不被承认的南明政权皆因上述原因使汉家江山落入异族之手。
    而孙可望便是其中之一,野心膨胀,个人能力不足,又想割据一方,南明一些贼子投其所好,导致原本大好形式毁于一旦,加上李定国顾念兄弟之情,没有果断的杀了孙可望,最后内战李定国虽胜,走投无路的孙可望公开叛明投清。
    孙可望熟悉李定国的部署,引清兵绕开南明防御,最后大汉奸吴三桂才有机会杀死永历皇帝,南明灭亡。
    而李定定国得知后悲愤之下,病重身亡,临死之时遗言:“宁死荒野,勿降也。”
    《李定国:南明擎天之柱》
    李定国,这个名字在南明历史上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他的主要成就——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成为了南明抗清斗争中的辉煌篇章。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明朝已经走向衰落,清兵入关,南明政权在风雨中飘摇。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中,李定国挺身而出,肩负起了南明的希望。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与清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桂林战役,是李定国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战役。面对强大的清兵,李定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他巧妙地运用战术,指挥着军队与敌人进行激战。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激励着士兵们的斗志。最终,经过艰苦的战斗,李定国取得了桂林战役的胜利,给清兵以沉重的打击。
    紧接着的衡阳战役,更是李定国的又一次辉煌胜利。这次战役中,他再次展现出了高超的战略智慧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他准确地判断形势,灵活地调兵遣将,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在激烈的战斗中,李定国的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他们不畏强敌,奋勇作战,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这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使李定国声名远扬,也让南明政权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他的名字成为了抗清斗争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生存而奋斗。两蹶名王的壮举,更是让他成为了天下人敬仰的英雄。
    李定国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胜利,更在于他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他一心为国,无私奉献,为了南明的复兴而不懈努力。他的忠诚和勇气感染了无数人,成为了南明时期的精神支柱。然而,历史的潮流总是无情的。尽管李定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南明最终还是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但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李定国,这位南明的擎天之柱,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历史篇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铭记李定国的英名,传承他的精神,英雄不该遗忘,更不能是非不分!
    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要南下收复台湾,没有与李定国协同共同挥军北上,否则李定国也不会孤军奋战,历史的遗憾也许便在于此。
    下一位介绍阎应元:
    阎应元是明末抗清名臣,字丽亨。顺天通州人。他在江阴抗清运动中领导军民坚守城市,最终不屈被杀,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抗清精神。
    阎应元明末抗清名臣,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阎应元初任江阴典史,为人有胆有识,智勇兼备。
    崇祯十七年海贼顾三麻窜入黄田港,阎应元率军前去捉捕,海贼逃跑后他因功提升为德英县主簿。由于道路不通未能前去就职,暂住在江阴城外。阎应元进城后组织军民守城,叛将刘良佐被阎应元打跑后想劝其投降遭到严辞拒绝。
    清兵攻破松江后集中兵力向江阴进攻,江阴城在阎应元的组织与指挥下全城军民坚持固守,给围城清兵以沉重打击。最后清兵用大炮毁坏城墙攻进城来,阎应元欲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不屈被杀。他坚决抗清的英勇作为永远值得后人称颂。
    人物生平初露锋芒
    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绩突出,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
    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后世将其与陈明遇,冯厚敦合称为抗清三公。
    《江阴八十一日:忠勇与坚守的传奇》江阴,这座位于长江之畔的小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清传奇。在江阴形势日益严峻之际,陈明遇虽忠肝义胆,但自知缺乏军事组织才能,于是他想起了赋闲在家的阎应元。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守备顾元泌的坚决反对,守城的领导权问题也因此不了了之。
    七月五日的守城战斗中,顾元泌的表现引起了众人的怀疑。他射出的箭往往无法射中敌人,反而坠落在地。随后,众人发现他竟然命令马矮子偷窃火药并投向敌人。在对他的住所进行搜查时,果然找到了一道清兵文书,于是顾元泌及其同犯四十人被处死,江阴也因此断绝了清兵的内应。
    在坚守的艰难时刻,江阴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和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的大军相遇,最终二人兵败被俘。海寇顾三麻子因敬仰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但经过三日苦战,最终失败而扬帆远去。此外,义阳王来援,却在砂山战败;秀才金矿召集了四百余精勇来援,也被刘良佐的三千铁骑截在周庄,全军覆没。外兵屡战屡败,江阴沦为孤城。
    在这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江阴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他们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无论是老翁还是妇孺,都无人选择投降。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与满清的屠城军队进行了长达 83天的艰苦战斗。
    这83 天,是江阴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坚守传奇。他们以城池为堡垒,以坚定的信念为武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城墙上下,箭矢如雨,刀光剑影,血腥弥漫。但江阴人民毫不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家园的尊严。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江阴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他们宁死不屈,绝不向敌人低头。老人和妇女也纷纷参与到战斗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保卫家园贡献力量。有些人搬运土石,修补城墙;有些人烧水做饭,为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还有些人则在城墙上高呼口号,鼓舞士气。江阴人民的团结和坚韧,让敌人为之震撼。然而,满清的军队最终还是攻破了江阴城。城池被攻破后,满清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江阴城内血流成河,一片惨状。但江阴人民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坚守和勇气,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江阴八十一日,是一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它见证了江阴人民的忠勇和坚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不屈精神。这段历史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阎应元绝命诗
    抗清三公:陈明遇,冯厚敦,阎应元!
    弘光元年江阴降清,知县林之骥去职,新任江阴知县方亨布告全县剃发,诸生许用等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闰六月初二江阴士民擒杀方亨,明遇被推举为领导倡义抗清。
    陈明遇:明末浙江上虞人,崇祯末年任江阴典史。
    二十一日,清贝勒博洛命令刘良佐包围江阴城,七月初一开始攻城,七月九日陈明遇迎阎应元入城主兵守城,战斗激烈异常,孤军坚守江阴八十一日。
    城破后明遇命全家男女四十三人自焚死,复持刀与清军作殊死战,身负重创,身死僵立墙边。
    冯厚敦崇祯末年任江阴训导,明末江阴义军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的领导下杀方亨,拒二十四万清师于城门之外。
    奋战八十一日后在清军二百多门火炮轰开城门后,于明伦堂自尽殉节。
    全国公祭:2005六位汉服同袍在江阴文庙明伦堂第一次公祭江阴八十一日中以抗清三公为首的殉节士民。
    每年时逢江阴祭祀,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同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肃穆庄重的气氛中自发汇聚到江阴文庙缅怀英烈,怀着敬服心情感怀那段被刻意埋藏的壮阔历史追忆,在乙酉江阴之变中全城殉节的华夏同胞。随着各地汉服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历年的江阴公祭已经成为汉服运动的一面旗帜,他承载着汉服同袍和华夏儿女最神圣的情感,最热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