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缠绵病榻的药罐太子18
作者:季九言   好孕女配的一百种快穿日常最新章节     
    那药童心下一惊,嘴巴上应了一声,飞快地抬头看了一眼。
    这一看吓了一跳!
    竟然是刘太医和张太医。
    他们不是,刚刚才吩咐了他趁机薅了六种草药吗?
    想在一死一伤的话,他薅下来的草药,要怎么交给他们呢?
    而且,草药还需要及时地炮制好,否则,很快就药效减弱。
    再说了,他们说等他薅到药草,拿给他们的时候,会拿到三十两银子。
    现如今,那银子还能拿到不?
    药童想得入神,整个人的眼睛都有点涣散了。
    高院判吩咐了药童两件事情,就找了一些药粉出来,把那两人为中心的地方,用药粉给围起来。
    防止一会儿有别的太医回来,没注意走过去,破坏了第一案发现场。
    哪知道药童还没有去执行命令。
    他不悦地看了一眼,看到药童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下叹息一声,这孩子新来的没几个月,估计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血腥的场面。
    罢了。
    高院判准备重新让别的药童去办事。
    慕青已经来到那药童旁边,在那药童袖袍外割出一道长长的口子,瞬间,那些药草就掉在了地上。
    “这是怎么回事?”缓过来的赵太医凝眉,刚好看到药童两只袖子里,掉出不少的药草。
    高院判闻声看去,瞬间面色狂变。
    “谁让你薅还没长好的药草?”
    “对……对不起院判大人,我……我只是想要……”药童吓了一跳,莫名其妙,自己袖子里药草又掉出来,一时之间语塞。
    “好啊,你个养不熟的白眼狼,竟想要偷盗宫中药草!”赵太医已经怒了。
    他最是刚正不阿。
    早几年的时候,一些妃嫔用假孕药争宠,想要收买他帮着隐瞒。
    他严词拒绝了不说,直接就跑去御书房跪下来,如实地告诉陛下。
    这事儿的结果就是,陛下废黜了好几位妃嫔,并且还追查出更早那些年,一些被诬陷谋害皇嗣的废妃们,都是冤枉的。
    引发了前朝和后宫一场大乱。
    但是这位赵太医,因此成了各宫娘娘们避之不及的太医。
    就连太医院里面百分之八十的同僚,都不乐意和他攀谈或者交流医术心得。
    毕竟,不少太医,都有交好的三两个娘娘。
    他们觉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挑选两三个娘娘们作为同盟,指不定就能得个天大的机缘。
    像赵太医这样迂腐的,不应该在太医院,他就应该跑去御史台,跟那群混不吝、古板又守旧固执的老匹夫们混。
    也有高院判这样同样正直的太医,还是更喜欢和赵太医一起共事。
    倒是赵太医自己很想得开。
    他本来痴迷于医术医典。
    不需要和人虚情假意,他反而有更多的事情,用于自己医药方子的研究。
    真想不到,这一次,他只是有些累了,就起身检查新炮制好的一批药材。
    哪知道嘭的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声惨叫,他转过头,只看到刘太医吐出一大口血,歪着脖子昏死过去。
    在高院判诊了脉,说出刘太医伤得太重,命不久矣的时候,那张太医也飞出去撞死了!
    这就有点儿不同寻常了呀。
    这还没有从震惊里回过神来,就看到那个才进了太医院四个月的药童,偷了这么多还没有长成的药草。
    赵太医心疼的同时,又觉得这个药童太没良心了。
    说起这个药童,听说他快饿死的时候,被路过的高院判救了。
    想到他无家可归,便收为记名弟子,带进太医院里,手把手教他认识药草。
    “来人——”
    高院判闭了闭眼睛,大声一吼,这一次进来的不是药童,而是巡查的侍卫。
    “大人们,出了何事?”为首的侍卫队长恭敬地问。
    高院判重复了一下自己的命令,立刻就有侍卫应了一声,分别去执行命令。
    剩下的侍卫们,则安静地守在太医院。
    他们担心还会有变故,把德高望重的高院判给误伤了。
    慕青看没她什么事了,就直接进了里面。
    这里面放着的是脉案。
    慕青随意地看了一眼,就看到当今天子的脉案。
    呀,这么巧?
    慕青打开一看,最近半年内,天子的脉案都写着身体有些虚,或者就是肝火旺盛。
    难怪大大方方摆在这里呢。
    慕青猜测,应该是小病小痛,就会记在这里。
    像是真实的脉案,应该会单独找个地方放着。
    毕竟,天子的脉案,关乎社稷安危。
    总不可能,随意摆出来,让任何人都能窥探吧?
    旁边的脉案,刚好是东宫太子裴清辞的。
    慕青选了前两年的看了看。
    发现上面只写了身子孱弱,什么先天不足之类的话。
    就没有一个人看出来,他中毒了。
    而且,还中了好几种毒?
    咦?
    继续看的时候,慕青发现,每次给裴清辞用药的时候,不管方子怎么变,有那么三味药,一直不变。
    整个方子看的话,那三味药用得巧妙。
    能够让药的味道不那么苦的同时,还能缓解疼痛。
    但如果单独看那三味药的话,慕青发现,这三味药放一起,会产生一种半解药。
    也就是说,可以中和掉裴清辞中的那几种毒的一成毒性。
    这样一来,太医院诊脉的时候,会发现那些药方的确让裴清辞的情况变得好了一丢丢。
    哪怕微不足道。
    长此以往,那三味药天长日久服用,就会掩盖住那些毒的脉象。
    难怪,裴清辞是中毒,到现在没有一个太医诊出脉来。
    也不对。
    像是有一些医术精湛又敏感的太医,不应该发觉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
    就慕青看来,那位赵太医,就不应该没看出端倪。
    除非——
    在赵太医第一次给裴清辞诊脉的时候,那三味药就已经形成了坚固的壁垒,将那些毒性掩藏得非常密封!
    要怎么确定自己的猜想呢?
    慕青看了看脉案,眼睛一亮,这每一次诊脉,也会写上具体时间,还有请脉的太医名讳呀!
    就比如慕青这本脉案,上面写着的是,呃,刘太医和那嗝屁了的张太医居多。
    当然了,还有高院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