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发现红薯试制床弩
作者:小柱哥   商末三国志最新章节     
    就在姬发因为连番打击而晕倒的时候,姜林和一群人正在围观桌上的五颗红薯。
    没错,确实是五颗红薯。
    就像上次发现棉花种子一般,种植队的人牢记姜林的吩咐,经常派人外出探索各种未知的作物,这次有两名队员在一片沙土地行走时,被地上已经干枯的枝蔓绊倒在地,好巧不巧地带出了这仅有的一株红薯,五颗成人拳头大小的红薯两人从来没见过,但牢记首领叮嘱的二人还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从未见过的作物收起带了回来。
    看着二人带回来的东西,姜林泪流满面。后世的姜林如果说有什么食物最深恶痛绝的话,那便是红薯,并且是天生对这种作物难以下咽。看到二人带回的红薯时,姜林第一反应是“老子都逃到三千年前了,还是逃不掉红薯的摧残。”
    但是冷静下来后,姜林恨不得跪下来谢天谢地。这玩意是啥,是红薯,是不挑种植环境、产量很大、宜菜宜饭的红薯,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农作物种类极其稀少的情况下,二人能找寻到这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才从美洲传到东南亚、继而再传到中国的东西,真是上天的恩赐啊。
    细细想来,应该和之前姜林分析的那几株棉花的原因一样。后世的历史记载诸如棉花、玉米、红薯、土豆这些农作物都是从外国或者别的大洲传到中国的。但是在此之前,就一定能肯定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没有出现过这些作物的影子吗?或许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作物在天地生成的初期造物主将其平均地分散在各个大洲之上,但是少之又少的存在没有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导致灭绝。
    这种思路目前在棉花和红薯两种作物上都已经得到验证,那么后面是不是还有新的发现,此时此刻的姜林并没有过多地奢求。此时的姜林一门心思地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桌上的这五颗红薯之上,整整半天的时间,姜林望着这五颗红薯就如同五颗金矿石一般喜爱无比。边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的,却都不敢打扰沉浸在这种着魔状态中的姜林。
    “去,请两位夫人和巫来看看吧,看看首领是不是着魔了!”看着姜林望着桌上的红薯一直发呆的黑石工终于看不下去了,对黑石平吩咐道。
    黑石平领命前去,片刻后黑石月和顺姬二人联袂而来,走到跟前看着姜林痴迷、陶醉的模样二人的脸色均微微一变。
    “哥,这是怎么回事?”黑石月朝边上的黑石工问道。
    “我也不知,只知道种植队的人外出寻到这几颗从未见过的作物,首领见了便成了这副模样。已经小半天了,实在是没办法,这才派平将你二人请来。首领最近可有什么异常?或者是此物有什么魔性,让首领着了魔?巫呢?怎么巫还没来?”黑石工对二女说完,看着姜林愈发痴迷的状态,赶忙朝边上的人喊了一嗓子。
    “啊!都来了,你们都来了。快坐下说。”被黑石工一嗓子喊得终于回过神来的姜林看了看黑石工以及两位妻子,还有几个种植队一直没有散去的人,赶忙说道。
    “首领,你这是怎么了?此物是何物,怎么让你着了魔?”黑石工见姜林恢复正常,脸色稍微好了一些,赶忙问道。
    “着魔?哦!我刚着魔了吗?”姜林感觉到脸上些异物,忙用手擦了一把,刚才因为后世对红薯的深恶痛绝而流的泪水被姜林一把揩个干净。
    看着手上的泪水,姜林稳了稳心神,又示意众人坐下,开口道:“你们有所不知,我这是喜极而泣啊。此物……此物怎么说呢,简单说来,就是此物是极好的。怎么个极好法,此物可当菜,可当饭……”
    “首领您是说此物可以吃?”边上的几位种植队的人不待姜林说完,便开口说道。
    “不错,此物可以吃!”姜林斩钉截铁地说道。
    “首领,此物我们以前可从未见过,你试也不试便说此物可吃,是不是有点贸然?”一位年长的农人显然有些不可思议姜林的举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好,好,好。作为种植队的人,有这种严谨的态度很好。每一种新发现的作物能不能食用,是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得出结论的,你能不以我的一句话便接受结果,可见你确实适合干这项工作。”
    “不过此物确实可以吃,你们应当知道,我的祖上可是尝百草的神农氏。另外我师父他老人家也向我展示过此物,说种植此物不挑土地,即便是不适合种植粮食的沙土地,干旱的地方,都能种此物。”
    “另外此物产量极大,大的超乎你们的想象。这么说吧,有了此物,再加上种植队新开垦的那些土地种植粮食,以后我们晋阳镇几乎不会再出现挨饿的情况。你们听清楚了,我说的是挨饿,而不是饿死。此物大面积种植,以后所有人都能顿顿吃饱。”姜林抚摸着桌上的五颗红薯,犹如抚摸黑石月、顺姬二女光滑的皮肤一般,那种色眯眯的眼神令边上的二女微微的生出了一丝醋意。
    “首领,此话可当真?”黑石工一激动,便猛地起身,手扶着桌子脸凑上前来,看着姜林的脸问道。
    由于起身过猛,长条凳另一头的年长农者一个不稳,扑通一声掉到地上。众人赶忙七手八脚的上前将人扶了起来,整个过程逗得二女嘻嘻哈哈乐个不停。
    待众人又重新坐定,二女也忍住笑声后,姜林定了定神,看了看黑石工严肃的说道:“工兄弟,你认识我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何曾欺骗过你?我承诺过的事情可能时间上会有些延误,但哪件事最后没实现?”
    “太好了,太好了。首领如此说,看来此物是真的极好的。”黑石工没接姜林的话茬,转头朝边上的其他人兴奋地喊起来,其他人跟着黑石工一起欢呼了起来。一时间晋阳镇内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何事,都停下手头的活计朝公厅的方向望了过来。
    “那夫君,我们可不可以尝尝此物味道如何?”顺姬待众人心情平静下来,便朝着姜林问道。
    “呔,你这妹子真是找打。总共就五个,是要当做明年繁殖的种子。我们要尝了,明年就要少一颗种子,少了这一颗种子,可能距离大规模种植就要晚很久。真是不懂事!”不待姜林开口,边上的黑石月瞪大眼睛数落起顺姬来。
    “月夫人说的是!”众人纷纷点头赞许道。
    “你这个馋猫!放心吧,如果下一季试种成功,收获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尝一口。再试种两季,此物便可以当做普通的作物放开了吃。不过现在不行,现在只有五颗,很珍贵的。”黑石月唱了黑脸,姜林只能唱红脸。
    “哦,知道了!”顺姬调皮地吐了吐舌头,低下头不再言语。
    “此物裹着一层红色的皮,我便将此物命名为红薯。好了,此物先由我收起来,等到了春天,我们便试种红薯。”姜林最终将此事敲定下来,众人便纷纷兴高采烈的离去,只留下姜林、黑石工、黑石月和顺姬四人。
    “这些时日北边的进展如何了?我这段时间忙,也没顾上去北边看看!”姜林望向黑石工兄妹俩和顺姬,略有所思地问道。
    这七八日姜林确实忙,但晋阳镇中普通人还真不知道姜林在忙些什么。便是黑石月和顺姬、黑石工以及红石郊、红石洪两兄弟这些家族众人也不知姜林在忙些什么。只知道姜林带着黑石平自上次释放了五国首领和被俘军士之后,便钻进西山的炼铁场不再出来。之后又派人吩咐黑石工将一批能工巧匠分配到炼铁场,便没有传出任何音讯来。
    此时已经逐渐地进入深冬季节,按照以往的传统,晋阳镇中为数不多的老人、那些家中有幼儿以及还有身孕的妇人也逐渐地减少了外出,避免生病难以治疗。
    有限的毛皮制作的御寒衣物供给了各个驻外的生产队,其他的便提供给了按计划正在加紧建设的各处建筑队。所以此时的晋阳镇较往年比显得忙碌,虽然忙碌,但所有事情都已经按部就班,所以姜林在与不在倒没影响各处的生产建设。
    这段时间姜林带着红石扩和一帮能工巧匠钻在西山炼铁场的一处隐蔽的山沟里正在试制之前所说的大杀器。
    熟悉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人应当都知道以弓弩为首的远程武器是古代冷兵器战争中不可或缺、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战争走向的存在。而姜林所说的大杀器是远程武器中的王者——床弩。
    上次狐带着几国的军队来攻击晋阳镇,着实令姜林后怕。来到这个时代,姜林第一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对着十五辆战车组成的正规军方阵,晋阳镇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兵队伍确实无法实施有效的抵抗。若不是使用最无赖的偷袭战术将号令者俘虏,迫使敌军放下武器,结局如何真的不敢想象。
    经过这件事情,姜林意识到晋阳镇、唐方需要尽快地在防卫力量上进行加强。所以在几国赎人的条件中,姜林要了共二百多副青铜铠甲,加上此前俘获的军队中缴获的几十副青铜铠甲以及步兵的皮甲,姜林打算尽快的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常备军事力量。
    现在晋阳镇的武器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按照姜林的要求,制式武器唐刀的打造技术已经近乎成熟。虽然还无法达到后世那种已经有了夹钢技术的刀具的完美程度,但是面对这时代手持青铜剑甚至铜制剑的敌人时还是占有极大的优势。
    另外近期又按照姜林雕刻的模型打造了几个铁质的矛头,从朝歌来的工匠中寻得懂得制作长杆兵器的人,很快便制作出了长矛的样品。经过姜林和几名巡逻队武艺非凡的队员试用,众人纷纷称赞不已。
    相同条件下,这种铁质的长矛头可以轻松洞穿皮甲,极限试验可以洞穿十几层制式的皮甲。而此前的青铜戈或者矛,由于要保证尖端的强度,所以必须有厚厚的脊,并且还非常的宽厚,所以能洞穿一层皮甲便算是非常锋利的。并且连续多次使用后,青铜的刃部便会变钝甚至崩刃,无法持续进行有效的杀伤。
    当姜林连续使用铁质长矛几次洞穿十几层皮甲后,众巡逻队员纷纷目定口呆,尤其是那些从朝歌来的军士,更是将这种坚硬、锋利的兵器视若神器。再听到姜林承诺后期人手一柄长矛一把唐刀后,更是对自己的首领钦佩不已。
    而说到远程兵器,这个时代的远程兵器便是弓。但是弓的使用需要极高的技巧,擅射者需要极高的天赋。以目前晋阳镇的人员素质来看,能凑得近百名擅射之人便是幸事。在百般掂量之后,姜林将弩推了出来。弩的制作和弓的制作工艺要求上基本一致,弓材、弦材的要求几乎和弓一模一样,但是增加了弩臂之后,便使得操作简单了很多,即便是一些新手也只需要在简单的训练之后便能操作。
    所以当姜林将这一构思刚在纸上展现出来时,亚便跪在地上对姜林一番歌功颂德。作为一个常年和军队打交道的职业军人,略微一思考便能想到这种兵器操作简单的特点,也深知组建一支像样的远程攻击队伍便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碍于人员的素质而为难时,怎能不对“发明”此物的姜林膜拜?
    但是无论是唐刀也好,铁矛也罢,还有能替代弓的弩,都只是在此前的兵器范畴内进行了一些改进,有些是样式上的,有些是材料上的,但终究是没有太大的质的提升,只是让晋阳镇的装备精良了一些,防卫力量训练简单一些。但是当姜林将三弓床弩的概念推出来,尤其是姜林说的可以以制式铁矛为箭镞,预计射程在五百米左右的时候,众人沉默了。
    众人能不沉默吗?首领往日里是厉害,但是这次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了?弓的射程一般在二百米,而有效射程百米左右。弩的射程,经姜林讲,会比弓要远上一些,能达到三百米已经让众人赞叹不已,而这床弩的射程能近五百米……但是按照首领的行事风格,往日里的一些大话后来都一一实现了,想必确实是可以实现。这么长的长矛射出去千米,如果准头够的话,这得穿多少人?想想都毛骨悚然。
    姜林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个时代工具落后、物资落后,弓和弩的大批量制造需要几年前就开始储备各种物资,做各种准备工作。晋阳镇以前有懂得制作弓的人,名员。此人常年为原黑石村落制作各种狩猎以及防卫使用的弓箭,所以手头略有一些材料。
    想大规模的制作弩,现在就要开始储备物资,准备风干合适的木材。而员手头仅存的那些物资,够现在制作几把弩的样品。想规模化地制造弩再达到规模化地人员装备,那真的需要太长的时间。姜林了解了这些后,决定试制两把弩的样品,测试一下,给众人打一针强心针,剩下的物资便要用来专心的制作床弩。
    原因无他,弓弩大批量列装现在比较困难。即便大批量列装了只能和此时周边的敌人打个平手。如果规模上再无能压制,那真的是让人牙疼的事情。但是床弩一旦试制成功了,如果那种震慑效果如同此时众人听到自己的描述后的反应一样,那么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试想敌我双方在弓箭的射程外刚列好战阵准备搏杀,突然从敌人的阵中射来一支儿臂粗、长好几米的铁矛,将好几名战友穿成了糖葫芦。那么这场仗还怎么打?
    这便是姜林的设想。数量上无法和敌人比拟,那干脆直接来个大杀器,有这么三两座床弩时不时地射出去一支,会在战阵之时对敌人的士气进行有效打击。
    姜林如此想,也如此进行了实施。所以,现在西山炼铁场的山谷,便被姜林搞成了秘密的试验基地。专门试制姜林吩咐的两种远程武器,弩和床弩。
    待姜林和一众工匠开完研讨会,众人纷纷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再结合后世的一些知识,床弩以及床弩的核心——弩机的图纸终于敲定了下来。之后床弩的试制工作交给十名工匠后,姜林便带着黑石平优哉游哉的返回了晋阳镇。
    好巧不巧地刚进晋阳镇,便在公厅门口碰到了种植队几名外出归来的队员。待几人小心翼翼地掏出那五颗红薯后,姜林一屁股坐在公厅的台阶上僵住了。
    众人小心翼翼地将姜林扶到桌边坐定后,姜林便盯着桌子上的红薯开始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从北边工地刚回来,这几日,洪兄弟已经率人将八座厢房的地基打好。你还别说,看那建好的地基,这厢房便是比你那首领之屋还要大许多。想必日后那寝宫,还有议事大殿会更宏伟。听洪兄弟讲由于人手充足,并且居民们听说这八座厢房是给那些孕妇还有照顾小儿的妇人们居住的,干劲非常的足。预计八座厢房有十天便可全部建成。还有首领之前所说的那种以煤取暖的火墙的设计,洪兄弟也打算在建设厢房时试一试,如此一来,建好的厢房只需要火墙通火烘两天便可陆续地安排那些急需安置的妇人住进去。”
    “另外汾水的水位已经逐渐的降了下来,等八座厢房建好,可安置百余名急需安置的妇人之后,那时候汾水的水位就会降至最低,建筑队便会全面的转向汾水开建石桥,目前所需的石材已经全部就位。”黑石工继续说道。
    “嘶,速度真快啊。有了你们这些得力之人,我晋阳镇的建设还真是迅速啊。”姜林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朝黑石工称赞道。
    “这也是首领天纵聪明,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新技术,才得以保证这建设速度如此迅速。那水泥,那青砖,还有那胡基,我这几日在北边的工地上都见过了。那水泥混入细沙,再用水搅拌,竟然可以将青砖粘接得如此坚固,此前想都不敢想。”
    “用那青砖和水泥建成的地基牢固、可靠,还非常地美观,便是连郊、洪两位从朝歌来的兄弟也是对这些东西赞不绝口。有了首领的新技术,我们下面这些人就是忙点也值了,只要家人都能住进那么好的房子,我们苦点累点真的没什么。”黑石工不失时机地表态道。
    “工兄弟能如此想,我姜林非常欣慰。你我都是一家人,只要我们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大家便都能尽早地过上好日子。明日你,我,还有月、顺姬一起去北边工地看看,慰问慰问大家。”姜林最后安排道。
    黑石工欣然应允后,姜林一左一右牵着两位妻子回到首领之屋,二女怀孕初期,三人尚不敢胡来,姜林只得老老实实地用后世的一些笑话逗二女开心。
    入夜三人便老老实实地相拥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