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强则单挑,弱则群殴
作者:天命在我   永生!大唐帝师,替太宗永镇山河最新章节     
    对于自己亲手创建的国家,邓宏十分清楚卫国的强大。
    卫国,一个神秘的国度,虽无法与大唐这样的庞大帝国相媲美,但在接纳了大唐的先进文化和科技之后,其实力也变得令人畏惧。
    卫国的王都,高大的城墙巍峨耸立,彰显着坚韧与威严。
    建筑风格融合了大唐的精致与本地的特色,美轮美奂。
    街道上人头攒动,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交流着先进的思想和知识。
    学府中,学者们研究着大唐的经典着作,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工厂里,工匠们运用第一代卫王带来的技术,制造出精良的器具;
    农田中,农民们采用当年邓宏亲手所创的农法,收获着丰硕的庄稼。
    卫国的军队更是受益于大唐的军事理念,纳入了,玄甲军、突厥军、吐蕃兵的优点于一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远非一般胡族可比。
    在朝堂上,卫国君臣们更是借鉴大唐的治理经验,制定出适合本国的政策。
    卫国的商队则穿梭于各地,将卫国的商品与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同时也带回了其他国家的奇珍异宝。
    如今的卫国,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国。
    在南中地区,曾经的霸主南诏一直被他压着打,卫国的军队更是先后向西与向南,兵锋直指多个国度,毫不夸张地说,短短几十年,卫国在西南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大唐。
    昔日盛世大唐,如今已渐显疲态。
    安史之乱过后,国力遭受重创,昔日的繁荣景象如昙花一现,渐渐凋零。
    中央禁军,这支曾经威风凛凛的精锐之师,如今全军覆没,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战场上的厮杀声已远去,留下的是一片死寂和萧瑟。
    曾经的钢铁意志和昂扬斗志,如今也随着战乱的洗礼而消磨殆尽。
    虽然在邓宏的力建下,神策军也在重建,但终究是没有建成,战斗力没有形成,根本不具备远征的能力。
    卫国地处茂林边陲之地,边境地区更是瘴气横行,神策军不占据本土作战优势的情况下,胜负难料。
    这就像后代的鹰酱和东方大国一样。
    鹰酱虽强,但在东方大国的近土范围内,鹰酱根本毫无取胜的可能。
    而除了禁军之外,大唐虽还有多支精锐的边军。
    但大唐地大物博,万里疆土各处都需要军队驻扎,因此,根本无法调集大军与卫开战,这些因素,都利于卫国而不利于唐。
    因此,为了避免这次冲突,邓宏决定亲自前往卫国,化解这场两国的冲突。
    李隆基别宫内,邓宏将自己要前往卫国的消息告诉了李隆基。
    闻言,李隆基担忧道: “你一个人去有用吗?”
    虽然李隆基已经退位了,但却仍然很关心国事,如今,大唐与曾经的藩属国冲突将起,李隆基也十分的担忧。
    因为如今的大唐,虽然表面上仍然很强大,但由于安史之乱的打击,大唐已经进入了衰弱期,根本无法具备灭亡一个中等国家的实力。
    闻言,邓宏无奈叹息道: “唉,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什么意思?”李隆基疑惑地看着邓宏。
    “因为卫国就是我建立的……”
    “什么……”
    李隆基大惊,即便早年自己有所猜测,但当亲耳听闻卫国是邓宏创立的时候,李隆基还是感到了震惊。
    邓宏没有时间理会李隆基的震惊,在简单给他叙述了一遍后,便出了宫。
    而与此同时,大卫与南诏边境。
    卫军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准备随时杀入南诏境内,彻底覆灭南诏。
    面对卫国的入侵,南诏虽不敌,但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南诏的军队不得不拼死抵抗,惨烈的大战在两国边境打响。
    同时,长安大明宫外。
    南诏的使臣已经在外面跪了几个时辰。
    自卫国入侵以来,南诏的国王便派出使臣,赶往了长安,准备求得大唐的帮助。
    面对卫国的降维打击,南诏也只能寄希望于大唐这个庞然大物,在南诏王眼里,大卫虽强,但在大唐眼里,终究只不过是一支比较强的小强而已。
    “南诏使臣求见大唐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南诏乃大唐藩属之国,如今,南诏危在旦夕,还请大唐皇帝陛下施以援手,救我国于危难……”
    殿外,南诏的使臣甚至连眼泪都哭干了,喉咙也嘶哑了,可李亨却一直未召见他。
    殿内。
    李亨与众臣也是愁眉苦脸。
    如今,大卫就像当年的楚国一样,公然反对周天子,另立门户,还出兵攻打南诏,可谓是狠狠打了大唐的脸。
    但如今,大唐的重兵都主要集中在安西与北方,神策军又尚未形成战斗力。
    毫不夸张的讲,如今的大唐,自保有余,在尚未恢复国力之前,哪有精力助南诏攻打卫国。
    “众卿,速速议议啊!”
    见众臣都不说话,李亨于是提高了声音,无奈问道。
    李亨这一问,朝上又吵了起来!
    “陛下,南诏乃蛮夷,如今,我大唐国力尚未恢复,哪有精力相助他们,依臣看,倒不如让他们打,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陛下,臣觉得李大人此言差矣!;
    “我朝国力虽未恢复,但却是实打实的天下共主,如今,南诏被卫国入侵,如若我大唐置之不理,岂不是助长了卫国的嚣张气焰,若长此以往,没有了大唐的震慑,其余诸国纷纷效仿,相互攻伐,到时,我大唐的权威置于何地,陛下的威严置于何地,我大唐何以统御四方诸国呢?”
    “臣赞同王大人之言,伐卫势在必行!”
    ……
    众臣吵吵闹闹,扰得李亨不胜其烦。
    “唉,要是邓宏在该多好!”
    每当此时,李亨都会想到邓宏,但邓宏不在,他也唯有看向郭子仪与李光弼二人。
    “郭爱卿,对此事,你有何看法啊?卫国,到底伐与不伐啊?”
    闻言,郭子仪沉思了一会,随即道: “陛下,臣以为该伐,但陛下可以下一道圣旨,以大唐皇帝的命令,号召四方诸国出兵共伐卫国,这是当下唯一的办法。”
    “号召四方诸国……”
    听了郭子仪的话,李亨又看向李光弼。
    “李爱卿,你意如何啊?”
    李光弼闻言,立即上前,道: “臣觉得可行,以剑南一地之兵合四方诸国之力,再遣两名擅长山地作战的大将,断能击溃卫军。”
    强则单挑,弱则群殴,郭子仪与李光弼都深谙此道。
    “是吗?”
    听了二人的话,李亨就算不想做主也不行了,他心一沉,当即道: “既如此,那就伐吧!”
    此刻,李亨展现了帝王威严的一面,说罢,他当即召南诏使臣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