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把画呈上来。”
立刻有太监收了画卷,放到皇帝面前。
画上是双腿盘坐的释迦牟尼,他坐在参天古树下的莲花座上,四周是流动的河水,几朵莲花漂浮,身后是隐隐绰绰连绵的山脉。
乍一眼看,的确与宫廷画有较大的差异,人物形象画的过“实”,身体的构造,穿着的佛衣,贴近肉眼所见的真实,不似日常百姓所供奉的佛像那般仙风道骨,淡然如水。
皇帝看完,问道:“释迦牟尼像虽不似宫廷画,可大庆新派由来已久,甚至早于不丹建国,不丹又如何断定此画用的是不丹的皇室秘法?”
不丹画师从怀中掏出一幅画卷来,交予皇帝的随行太监。
不丹画师跪在地上,以头抢地:“皇帝陛下,请观此画,由不丹先贤所作,是不丹的藏品之一。新派的确由来已久,但新派亦讲究‘游目’,注重整体纵观。而此子的笔触,不止用了新派的技法,更巧的是整幅画作的纵横,仅肉眼观之,恍若置身另一空间,与不丹之画相差无几。”
到现在,顾秋白算是听明白了。
重点在于画中的空间远近关系,他们认为这是不丹首创,新派就算有写实,也从来都是扁平的,平面的,怎么能这么快就领悟出透视法来?
顾秋白听了都想笑,虽然她不是学国画出身,也知道国画一直都有透视,只是含蓄的国人喜爱“意境”,“意会”。况且,不是所有画都以透视为优,《清明上河图》你用透视画试试看呢?
任何画风,不论年岁或朝代,基础的技法总是相通的,亦没有高低贵贱。
诚然,不丹人能在这个朝代总结归纳出透视法,亦是一种智慧。只不过如果要拿这个说事,顾秋白就不能认可了。
顾秋白站在几千年巨人的肩膀上,能看清其中的门道,但对现场所有的大庆人来说,证据确凿,“抄袭”这个罪名都让他们无可辩驳。
皇帝沉声道:“画师白泽在何处?”
白泽出列,走到皇帝面前。
所有其他的画学生都看着他,内心混乱。白泽向来是画院的优等生,已经参加过好几次对外画展,最重要的是,他是漫画班的人,是顾秋白的学生。
顾夫子教授过所谓速写,素描,均是重点讲解结构比例,如此说来,难道也和不丹的技法有关吗?
如果真是这样,整个画院,岂不是都要背上污名?
皇帝:“你的画,师承何人。”
白泽跪着,手指有些微微颤抖,但说出来的话却很稳:“此种画风均由学生自行探索得来。”
皇帝:“那你,如何解释你与不丹这幅画的相似之处?你是否有偷师不丹,如实禀告。”
皇帝的声音在白泽耳朵里听起来如雷鸣。白泽的心脏也是控制不住的狂跳。
白泽咬咬牙:“学生对天发誓,未曾偷师不丹,所谓画中‘纵横’,不过是学生博采众长,习得的结果。”
不丹国王此刻发话:“皇帝陛下,我不丹沿袭此技法已有数年之久,而此子不过弱冠,如何能自行推演出来?其中定有猫腻。”
使臣们窃窃私语,皇帝一言不发。
“皇上!”
众人闻声看去,是一白发老者,一张颇具威严的脸,身着红色官袍。
老者出言道:“在场学子均出自画院,是否该由画院出来解释一番?”
他的话显然很有分量,皇帝看他一眼,并未指责他不经传召发声一事,而是转向纪沛然。
饶是纪沛然这种老臣,职业生涯中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的冷汗浸透了背部。
正在想措辞,皇帝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若没记错,你甚少参与教学事宜,这学生的夫子是谁?既是师生,便由其夫子来解释吧,传上来。”
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
纪沛然的心不断往下坠,坏了,顾秋白如果被推出来,必死无疑。
他冷汗岑岑,谁知,顾秋白等不了一下,不疾不徐从人群中出列,站在皇帝面前。
皇帝看见顾秋白的脸,不着痕迹的皱了下眉头。
皇帝问:“你便是这学生的任课夫子?”
顾秋白:“是。”
不丹国王眼里尽是愤怒:“此事一目了然,请皇帝陛下明察!还我不丹公道!”
皇帝问顾秋白:“既是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顾秋白朗声道:“此事,荒谬至极!”
人群哗然。
皇帝看了她半晌,才慢慢道:“若没办法自证清白,你犯的罪,足诛九族。”
顾秋白强调:“此学生所用技法,均由我教授,亦和不丹毫无联系。请陛下准许,给我纸笔,我现场演示,便知对错。”
开什么玩笑,不丹那幅画的透视还没玩明白呢,不过是近大远小,加上斜透视,把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
对色彩,空间的把握属于是睁眼瞎。
最让顾秋白生气的是,透视法在大庆的画史中早有体现,尤其是纪沛然,齐崧这样的大家,透视法一点就通,早就在不经意间运用多了,只是他们常年囿于宫廷画法,无法突然转变风格。
即使没有不丹的总结归纳,不出几十年,当代画家的学子们,也会慢慢总结出这套方法并加以运用。
不丹的透视难道又是突然出现的吗?没有大庆的先驱者,他们又怎么会凭空发现透视法,改善画面的扁平度呢?
顾秋白走到白泽的身边,用眼神安抚白泽。
接着起身,面向乌泱泱的使臣们,面前是摆好纸笔的长桌。
顾秋白不急着动笔,先要来了不丹的画:“陛下,我还有一个请求,是否能把不丹的画予我观看,以作参考?”
不丹人开始躁动不安,但皇帝一个眼神,又让他们安静下来。
皇帝:“准。”
不丹的画,内容是释迦牟尼徒步前往不丹的皇宫,人物在左下角,中间一条向前延伸的道路,乍一看,的确恢弘大气,独特的红土地,是画师一笔一笔叠涂呈现出的质感,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也难怪是不丹的国画。
只不过,能改善的地方,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