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霍弋出战
作者:赵不言   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武陵时,鸳鸯阵各种兵器配合下始终在局部以多打少的恐怖杀伤力给步骘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刻了,他必须要弄清楚永安的汉军是否也会拿同样的办法来与自己交战。
    好在根据哨探详细调查后,没有发现任何永安汉军配发了大毛竹这种特制兵器。
    步骘这才放下心来,看来那套古怪的阵法多半是赵骥的不传之秘,并没有在蜀汉全面推广。
    步骘当即引兵登岸,在永安城外与汉军列阵对峙。
    不放心的步骘仔细观阵,和情报一样,对面的汉军没有装备鸳鸯阵所用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特制兵器,他们的兵器很单一,前排的披甲肉搏步兵全是手持长度一丈半以上的长矛,两翼则是持弩的远程打击部队。
    步骘有些疑惑,他从未见过这样的阵法,士卒手中的兵器太单一了,而且全是这种过于长的兵器,挥舞起来十分费力,难道他们就不怕我跟他们近身肉搏吗?
    罗宪显然不打算留给步骘太多思考时间,他将旗向前斜指,汉军前排肉搏步兵立刻迈着整齐的步伐朝吴军缓步推进。
    步骘此时因为背水列阵的缘故,根本无法在临敌之际撤退,尽管还心存疑惑,但退无可退的他只能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杀!”罗宪一声令下,前排汉军齐齐放平手中的长矛,整个汉军大阵瞬间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刺猬。
    吴军手中的刀盾和长戟在长度上远不如汉军的长矛,和对敌鸳鸯阵时的境遇一样,立刻就陷入到了只挨打不能还手的被动中。
    吴军士卒想要贴近上去肉搏,但汉军的长矛是逐排错落放平的,在汉军的整齐划一的齐刺下,越是想贴身近战的吴军士卒就死得越快。
    其实汉军长矛步兵造成的杀伤还属其次,更要命的是汉军后排的弩兵,他们装备的连弩无论在原本的时空还是眼下,都是汉军最大的杀伤依仗。
    罗宪把弩手布置在两翼侧后方,就是为了用交叉直射的方式尽量让连弩的杀伤最大化,在连弩的打击下,吴军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成茬成片地倒在了血泊中。
    步骘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这怪阵的威力怎么比鸳鸯阵还要大!
    经历数百上千年的战争后,后来朝代的军阵和战术相比汉时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因为赵骥的到来,汉军不需要经历那么长远的时间就可以直接照搬套用。
    步骘在东吴内部是一名很能打的将领,但此刻的他在面对汉军长矛加连弩的打击下表现得非常无奈,只能徒劳地把手头的预备兵力填补进不断变薄的阵线去。
    “父亲,打不过了”,次子步阐焦急地拉住步骘,“再这么打下去,我们的军阵就快要崩溃了”。
    步骘气得眼中都快喷出火来了,但步阐说得不错,为将者不该意气用事,在手头的军队全折在永安毫无意义,他一面勉强维持着阵线,一面下令让战船靠岸。
    步骘先让弓兵登船,借助战船的掩护进行掩护射击,然后再让步兵梯次撤退回船上。
    临阵撤退是用兵大忌,毕竟古代封建军队可没有替友军绝命断后的思想觉悟,在前几批步兵登船后,后面的吴军士卒很快就开始争抢着也想要尽快撤出战场,谁也不想当最后撤退的炮灰。
    一直关注着战场形势的罗宪立即捕捉到了吴军即将溃乱的苗头,他立即传令擂鼓,下达了全军总攻的命令。
    汉军的及时总攻成了压垮吴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的士卒再顾不得与汉军交战,全都回身去抢夺船只。
    汉军趁势掩击,失去战意的吴兵们要么被杀,要么绝望地跳入湍急的江水,更多的则是自相残杀争夺登船。
    情势如此,步骘不敢再继续待在江边接应溃兵,他下令扬帆起锚驶离岸边,被丢下的吴兵死死扒在船舷上不肯松手,但等来的却是同伴砍在自己手指上的利刃。
    击退步骘后,汉军兵将们欢呼雀跃,可主将罗宪的脸上却见不到一丝胜利的喜悦,他下令全军只准休整一日,明日就立即开始抢筑城防工事。
    步骘败了,那下一个来的就该是东吴的柱石陆逊了。
    与此同时,牂牁郡治且兰县内,霍弋也正在部署他的军事行动:“且兰县距离吴境最近的镡成县也不下千里之遥,目前对我军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让吴军在南中占据住一个稳定的攻击发起据点”。
    “毛炅,你率两千兵前出占据进入南中的要害通道,你要注意广寻本地向导,把大小道路全部塞断,决不能让吴军偷过”。
    毛炅是南中建宁人,在平定刘胄叛乱的战事中表现突出,因而被出任建宁太守的霍弋看重。
    “杨稷,我给你五百人,你务必给我阻断无水,不使吴军绕过我军的陆上阻击直抵且兰城下”。
    杨稷是犍为人,随马忠一起赴任南中,这次也被霍弋借调要来参与作战。
    霍弋同时委任南中大姓爨家的子弟爨谷暂代牂牁民事,连带着提拔了董元、孟干、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一大批南中本地的汉人豪强,要求他们各带自家部曲前来参战,并当着他们的面向蜀汉朝廷表奏他们的义举,要求朝廷予以封赏。
    霍弋和他父亲霍峻不一样,不是那种临阵搏杀的猛将,他更像自己的老上司诸葛亮,是个能够总领各种事务的复合型统帅人才。
    历史上的晋吴交州之战中,霍弋就是自己坐镇大后方,根本不亲临一线,而是考虑到南中和交州险恶的地形条件,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后勤补给上。
    至于前线战事,霍弋则放权给毛炅、杨稷、董元等一批猛将,同时用交州的官职利诱南中汉人大姓们出人出力出钱出粮,连续多次击败吴军,差不多把整个交州七郡都给打了下来。
    在霍弋去世后,交州的战况很快就被扭转,后勤补给不力的晋军(其实就是原蜀汉的南中军团)多次因缺粮而战败,毛炅和杨稷等人最终也被俘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