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邓艾专断
作者:赵不言   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王濬一路追杀落单的吴军战船,忽见前方一排战船列阵相待,隐隐可见对方旗舰船头在重重护卫下立着一名身着皇袍的人。
    “可惜了,看来周旨没得手”,王濬有些不舍地再次打量了一眼对面的船队阵型,“鸣金,收兵,没必要画蛇添足了”。
    王濬率领汉军水师缓缓后撤,吴军水师也不敢追击,双方渐渐拉开距离,结束了这场战斗。
    吴军因为主力集中于前军,且前军纠结于回援孙权与阻截王濬之间所以损失格外惨重。
    险些被阵斩的孙权全没有了之前横断江南的雄心壮志,他缩进水寨固守不出,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军力处于劣势的王濬虽胜亦无力强攻,双方自此形成僵持。
    邓艾很快做出判断:“孙权出武昌攻襄阳,所求者无非是遮蔽江陵,所以我认为江陵吴军主力必西向永安去了”。
    “永安兵少,恐难独立击退吴军来犯”,邓艾已经不止是从自己襄阳太守的位置上来思考问题,他来回踱了几步毅然回首道,“唯今之计只有趁吴军水师暂时不敢出击之际,走上庸威胁西陵,逼迫吴军退兵”。
    上庸往永安是有道路可供行军的。
    刘备在夷陵之战时曾向曹丕派出使者求和,免得两路受敌,但因为“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正确,曹丕根本不跟刘备谈判,直接斩杀了刘备的使者,反而接受了孙权的称臣求和,所以刘备才会不得不分出万余军力让黄权在江北防备夏侯尚的突袭。
    “理是这么个道理,就是……”素来稳重的王濬显得有些犹疑,“襄阳驻军兵少,就算加上上庸驻军也没多少,要是轻易南下,一旦被吴军窥破虚实反倒不美”。
    王濬言之在理,邓艾沉默着思考思索半晌:“骠骑将军正在河北与司马懿部主力对峙,一时间怕是难以抽身,我们这里只能自己想办法,不能不冒险,我们瞒住军队行踪一段时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士治,你替我守住襄阳一个月,由我来对付陆逊”。
    “一个月内失守襄阳由你负责,一个月之后罪责在我”,邓艾当机立断。
    邓艾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让王濬继续与孙权的水师对峙,自己从襄阳水军中分出两千人走水路溯流进入上庸。
    “不行,没有朝廷的命令,岂可轻易调动军队”,上庸太守宗预听了邓艾的请求后连连摇头,都是两千石的太守,凭什么我要听你的。
    “事急从权,岂可件件都要等到朝廷的明令才行事,如今永安危急,只有我军南下威胁西陵,才能逼迫陆逊退兵”。
    同原本的时空轨迹一样,邓艾再次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专断做出决定。
    偷渡阴平迫降刘禅后,邓艾在没有请示司马昭的情况下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封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封刘禅其余儿子为驸马,蜀汉原本的官员也各有封赏。
    除此之外,邓艾更是擅自任命自己的部将师纂为益州刺史,其余部将也各领郡县长官。
    甚至在下属提醒他报告司马昭一声时,邓艾还说出了“吾既奉诏专征,如何阻当”的话。
    实事求是的说,邓艾入蜀后的这些作为都是出于公心,都是为了在姜维部主力尚存的情况下稳定住益州的人心,但从政治规矩上来说却是犯了大忌。
    邓艾最终也是因此获罪身死族灭。
    好在这个时空中,邓艾遇上的是宗预,而不是钟会那样的野心家、小人。
    宗预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但他更是一个为了公利可以牺牲私利的人,他沉默良久后问邓艾:“士载,襄阳目前也有战事,你就不担心信地失守吗?”
    “孙权新败,短时间内必不敢再攻襄阳,所以我才敢抢这个时间差来援永安,此为公矣,至于襄阳失守与否,宗太守不必担心,我愿当你之面上书朝廷,一切罪责皆在我一人”。
    “邓士载!你这么说也太小看我了”,宗预当然明白邓艾的用心,他取来纸笔当即草拟汇报朝廷的文书,然后署上自己的姓名,“国事要紧,你一个新附之人都不计较名利得失,我难道还能斤斤计较区区私利吗?”
    “上庸郡兵现在就交给你调遣,记住,你一定要让多张旗帜,让陆逊摸不清你的详细军力,务必速战速决”。
    宗预的确是个人品高洁的人,历史上的他就曾拒绝过廖化邀他拜访诸葛瞻求官的好意。
    “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宗太守的美意!”邓艾也不啰嗦,抱抱拳表示谢意后就立即投入到了战事中。
    邓艾在襄阳有五千兵马,他留了三千守城,带了两千来上庸,加上上庸的全部三千郡兵,在凑足五千人后,邓艾挥兵从房陵出发,经绥阳县南下直逼东吴建平郡的兴山、秭归、信陵三县。
    此时的陆逊已经率兵进入了巴东郡境内,面对江陵吴军主力,面对陆逊这位击败过刘备的名将,饶是罗宪骁勇善战也不敢狂妄到以孤军出城野战。
    罗宪让开水路,把全部兵力缩入城内,摆出一副死守待援的架势。
    东吴柱石、上大将军陆逊望着永安城头长长地叹了口气,因为他以前是来过永安城下的。
    夷陵取胜后是攻取益州实现鲁肃割据江南的最佳时机,但刘备收拢了万余溃兵撤退到永安后就再不肯后退一步,陆逊不是没有对永安发动过进攻,但理智的他很快就放弃了强攻的打算。
    除了当时曹丕在北面的威胁外,更重要的是永安实在太难打了。
    永安的地势十分险峻,正扼守在入蜀峡口,就筑在江北延伸入江心的一处三面环水的江心半道上,所有船只途经此地必须从永安城下绕城而过。
    从东西南三面的水路攻城无法使用大型器械,难度太大,而唯一的陆上攻击方向——北面,偏偏又是依山而建。
    刘备夷陵兵败后选择在这里天子守国门不是没有道理的。
    摆在陆逊面前的只剩强攻一条路,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办法,除非永安城的守将犯傻。
    显然,能击败盛曼和步骘的罗宪不是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