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兄弟重逢
作者:赵不言   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对付叛乱,那下手自然是不用留情。
    汉军堵住营门放起火来,四面围定,射杀一切试图逃生的东夷降兵,大火烧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后才熄灭。
    为了夺取幽州争霸天下,公孙渊几乎把高句丽、扶余、沃沮等东夷的青壮年征调一空,如今整个东北大地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空虚中。
    赵骥命令廖化引三千汉军,外加投降的辽东军出发返回辽东,伺机夺取控制东北大地,并要求他视情况增设郡县、编户为民,争取扩张汉家版图实现实质上的统治。
    在原时空轨迹中,司马懿平定公孙渊的叛乱后,为了永绝后患把辽东汉军屠戮一空,使得胡人随后做大,赵骥当然不会犯这个错误。
    洛阳,看完战报的曹叡没有像以前一样发火,现在的他已经对在战场上输给蜀汉感到麻木了。
    见曹叡迟迟没有发话,孙资只好主动建议道:“我军新败,折损严重,如今毋丘仲恭、陈玄伯之所以还在河间郡坚守,并非是他们还有守下去的实力,而是没有陛下的旨意,他们不敢随意弃守”。
    刘放邺赶紧补充说:“赵骥目前正忙于稳定幽州后路,一旦幽州民心归附,其必然会东略河间、渤海、乐(lao)陵、平原、清河等地,毋丘仲恭和陈玄伯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万余残兵,如何抵敌得过?”
    孙、刘二人话里话外都一个意思,冀州已经守不住了,与其把毋丘俭、陈泰两部兵马毫无意义地丢在河北被赵骥围歼,还不如尽快撤到黄河以南,为将来防守中原留下一支重要力量。
    其实在孙资和刘放的内心,邺县也在应该放弃的范畴里,只不过他们没敢说出口而已,毕竟魏郡一丢,曹魏政权可就有点名不副实了,和东吴丢掉吴郡、蜀汉丢掉汉中是一个道理。
    河北地势开阔,是个大平原,绝少有可以依托的有利地形,这地方基本上就是谁的硬实力强就是谁的,弱势一方很难守得住。
    曹叡心烦意乱,完全听不见孙资、刘放在喋喋不休地说些什么,他现在心头就只记挂着唯一一件事——子嗣。
    曹叡一言不发起身就往后宫走,他想不出守住河北的办法,就像他无论怎么努力也生不出一个可以养大的儿子一样,他此刻只想尽快把所有烦恼全部丢诸脑后。
    “来人,取朕的神龙丸来”。
    孙资和刘放对视一眼相互苦笑,完了,大魏已经完了。
    易县的毋丘俭和乐成县的陈泰连续派出了数波信使向曹魏朝廷请求,要么尽快下令放弃冀州,要么就给我派点援兵来,可左等右等却始终等不来朝廷的使者。
    就在两人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时,探马忽然送来一纸急报:解决了幽州的汉军主力已经回到冀州,并从邯郸东出一路沿着渎水攻击前进。
    清河、平原二郡和乐陵封国望风而降,汉军已对毋丘俭和陈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而中原的曹魏驻军居然像个旁观者一样,就这么眼睁睁地冷冷观望,丝毫没有北渡黄河救援友军的打算。
    随后,安平、渤海二郡也不战而降,曹魏在整个黄河以北就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个河间郡,以及两万多困守的孤军。
    天地虽大,毋丘俭和陈泰却从未感觉到过如此孤单。
    易县,心如死灰的毋丘俭提笔写下遗书:孤处死地,唯君命是从,臣毋丘俭泣血拜奏。
    正在思考该选择哪种自杀方式时,一名家仆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滚出去!我不是说过没有吩咐不许进来吗!”
    “不,不”,家仆喘着气回答,“是三家主回来啦!”
    “叔恭?”
    毋丘俭愕然抬首,只见毋丘秀意气风发地大踏步走进屋内:“二哥,是我!”
    毋丘俭脸上一喜,随即又化作满腔的愤怒,他上前就是一记耳光:“我闻喜毋丘家世代忠良,怎会出了你这么个从贼的窝囊废”。
    毋丘秀素来怕他这个二哥,挨了耳光别说还手,连抱怨的话都不敢多说一句,他捂着脸颊委屈道:“我是在大汉出仕的,可一天魏禄也没领过”。
    毋丘俭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指着毋丘秀喝骂道:“父亲是大魏的将作大匠、高阳乡侯,你虽未领过朝廷的俸禄,却是吃朝廷的俸禄养大的”。
    “我小时候吃的可不是曹家的俸禄,父亲那时候是我大汉的安定太守,我是吃汉禄长大的”。
    “你……”毋丘俭高高扬起的巴掌此时再也落不下去,因为自诩忠义的他也是吃汉禄长大的。
    “说吧,你今天来干什么,是赵骥让你来劝降吗?哼,休想,你回去告诉他,这易县城内尚有万余兵马,他们会为了保卫这座城池流尽最后一滴血”。
    毋丘秀愣了一下,然后“噗呲”一笑:“二哥,我知道你手下还有一万人,可城里还有够一万人吃的粮食吗?”
    毋丘俭沉默以对,无粮不聚兵,这个道理他当然懂。
    “骠骑将军敬佩二哥的英勇与才华,他说了,不会逼二哥投降,愿意放二哥回洛阳去,只想请二哥别拉着城里的一万士卒陪葬”。
    毋丘秀来之前赵骥特意交待过,此行的首要目的是劝降易县城,其次是送毋丘俭回洛阳去,如果毋丘俭和陈泰都折在冀州的话,那曹魏的军权就基本都掌握在司马懿一个人的手里了。
    赵骥希望能有人可以在曹魏内部制衡一下司马懿,不让他一家独大。
    毋丘俭自己觉得,死不是大事,作为一个败军之将灰溜溜的回洛阳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见毋丘俭面色纠结,当弟弟的毋丘秀立即就猜到了他的想法,他按照赵骥教的附耳轻声说:“曹叡无子,身子又不太好,一旦有个万一的话,若无二哥领兵在侧,你说司马懿会不会生出异心来”。
    其实人哪有不怕死的,毋丘俭得了这个台阶后,立即就把死志丢开:“对,我不能死,我死了陛下身边就没有可用之人了,我决不能让司马懿掌控住全部军权”。